摘要:財務管理實現信息化能夠使企業的財務管理更加完善,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但在電力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其有效解決措施。
關鍵詞:電力企業 財務管理 信息化 建設
1.電力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認識不足
有些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片面地認為財務管理信息化只是使財務管理變得更加簡單,減輕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信息輸出速度,卻沒有足夠的認識到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電力企業建設發展的關鍵。
電力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處在開放環境中,所有信息都是能夠被訪問,因此存在安全問題,如傳輸財務信息的過程中被泄密、截取、攻擊、丟失、系統癱瘓等,給企業造成很大損失。電子符號和磁介質的保存嚴格要求環境、技術,容易被高溫和磁性物質等影響,檔案保存有很大風險。
電力企業的生產、銷售和控制等活動中,統一了信息流和資金流、物流。實現有效控制,不能只靠財務部門的使用軟件,電力企業的各部門應該把信息列入軟件的管理范疇,使軟件功能延伸到各方面,建立信息接口,實現共享,提高決策的準確率。但是,目前我國有些電力企業管理意識不足、資金短缺、業務鏈脫節等問題無法實現財務和業務的統一,嚴重影響了電力企業財務管理實現信息化的進程。
1.2 知識結構落后
電力企業對財務人員只要求了解簡單的財會知識,有些工作經驗。在信息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基礎是網絡會計,網絡會計是網絡和會計結合的產物,因此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具有高素質,要求有較高的管理及會計業務的處理能力,還要掌握網絡知識和計算機的基礎維護技能等能力。但是目前相對缺乏這類復合型人才,嚴重制約了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發展。
2.完善電力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2.1 建立健全安全防護措施
電力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表現主要是系統應用和實際業務匹配、正確利用軟件功能、財務管理的信息系統和其他系統集成、處理數據的速度及準確度等。因此,必須加強財務數據的存取、傳遞安全。財務信息能夠體現企業財務的狀況及經營成果,所以保證不能錯誤、泄露、損失。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安全防護措施,通過采取軟硬件技術與科學手段,保護信息及系統的安全,加強對內部系統與人員管理控制等,提高安全性。
2.2 信息化隊伍的培訓
電力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掌握財務管理業務,還得熟悉信息化技術,所以,必須加強電力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組織機構,提高組織專業化的水平。加強對決策者的培訓,提高其認識;同時也應該加強培訓高中級的管理人員和IT 負責人、財會人員以及技術骨干,培養復合型的管理及財會人才隊伍。財會人員不僅要熟悉企業財務管理的業務,還要基本掌握IT技能,熟悉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流程;加強教育,提高企業所有員工的信息化意識和素質。
2.3加強內部控制
企業財務信息主要來自網絡數據庫系統,該系統是企業網絡財務信息系統控制的關鍵。對數據庫系統的安全造成威脅的主要因素有:(1)網絡系統的內外人員非授權訪問數據庫;(2)系統故障和錯誤操作以及人為破壞等導致數據庫發生物理損壞;(3)黑客、病毒侵擾。
2.3.1財務系統的開發控制
通常任何軟件的應用在設計至投入使用都要經過分析階段、設計階段、編程階段、測試階段、維護階段等。電力企業的財務軟件有其特殊性,關系到其財務與經營的管理,不僅要求編程人員接觸財務工作,還要求源程序的管理人員不接觸財務工作,財務數據具有強的獨立性。
2.3.2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管理控制是電力企業為了提高對各部門及人員進行有效管理控制建立的制度。因為網絡系統是分布式的處理結構,計算機網絡是分布在企業的各部門,達到財務和業務的共同發展,所以要把傳統的行政控制向間接的業務控制進行轉變。
2.3.3財務系統的維護控制
電力企業財務系統的維護主要有軟件修改和代碼結構的修改、計算機硬件的維修等,關系到系統功能調整與完善。維護網絡系統一定要有周密的計劃與嚴格的記錄,維護過程所有環節都要進行嚴格控制,維護原因及性質應該以書面形式進行報告,獲得批準才實施修改。軟件的修改非常重要,不可能讓網絡系統的操作員參與,系統維護的所有記錄在打印后必須存檔。
2.4整合資源
電力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消除財務信息的孤島現象,實現財務信息的集成。因此必須使各信息系統分工界限模糊化,有目的進行模糊,通過模糊界限的方式,實現企業財務信息集成。信息的集成有很多方案,如建立信息中心,并設置成為企業的成本、利潤、投資等中心,在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采用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使財務信息和業務流程實現一體化,集成與共享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保障電力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實現規范化及高效化。
參考文獻:
[1]吳晶晶.淺析我國電力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18(09):57-58
[2]孫曉輝,張玉雷.電力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1,20(18):64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