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以不斷地完善,各個企業的改革也相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在新形勢下的內部控制制度發展的空間得以大大的拓展,與此同時,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也推動了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所以,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不但是會計法規制度建設的迫切需求,而且是加強企業管理以及適應新形勢的必然要求。本文針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發展的現狀,對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進行了探析,希望能夠對企業今后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 建設 途徑
1.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分析
1.1內控信息平臺有待統一,信息溝通不良
在當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未滲透到各業務領域且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全面的情況下,很多企業的信息系統不兼容,內部軟件平臺不統一,進而使得企業各個部門不能對企業內部資源進行充分的共享,嚴重的缺乏有效的內部信息溝通。
1.2企業經營管理者影響內部控制
由于企業經營管理者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而導致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仍舊未放置于議事的重要安排上。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逾越控制,濫用職權,對企業內控制制度的實施以及設置不予理睬,從而使得企業構建的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
1.3內部審計未發揮出監督作用
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僅僅流于形式。一方面,企業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作為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內部審計應當始終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對企業的經濟監督客觀公正的進行再監督。但是,企業當前的內部審計依然是單位負責人對審計部門直接領導,由單位負責人對內部審計監督權進行獨立行使,這充分表明我國內部審計僅僅是為企業的負責人所服務的,因而便導致內部審計不僅無法對同級進行監督,而且也無法對上級進行監督,內部審計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企業對內部審計職能的理解有著較大的偏差。內部審計地相關人員常常錯誤的把內部審計智能理解成會計監督,一味的注重“查錯糾弊”,卻遠遠忽視了“防弊防錯”,這便使得企業的內部審計無法發揮出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及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企業內部審計在職人員的素質落差較大,良莠不齊,有些審計人員并未接受過專門性的教育或者培訓,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專業知識普遍缺乏。
1.4缺乏對內部控制的認識
現階段,我國許多企業嚴重缺乏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視,企業內部控制不夠合理或者內部控制制度殘缺不全,甚至有些企業是有章不循,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逐漸地失去了原有的嚴肅性及剛性。相當一部分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建設的認識上有著兩種不良傾向,其中,一種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沒有真正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在建設內部控制制度方面始終持冷漠或者無視的態度,往往憑以往的經驗將規范化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措施代替,根本沒有將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起來;另外一種是企業雖然已經切實地意識到內控控制建設及改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然而極易片面的注重改革組織結構的重要性,大大地忽視了強化與跟進控制方式。無論是對以往的經營管理方式加以維持,還是錯誤的以改革將控制觀念取代,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均是不利的,這些認識上存在的偏差均對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與發展帶來嚴重的阻礙。
2.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有效途徑
2.1提高規范控制程度
從總體上來看,企業的內部控制屬于十分復雜的一個系統性工程,不能僅僅借助于簡單的會計財務控制及人治加以實現,而是應當針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建立規范科學的一套內部控制制度,通過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來實現企業的規范化管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關鍵就是要結合企業各種各樣的管理及經營活動,對各種具體的標準進行分門別類的制定。
2.2加強被控對象的受控程度
企業只有真正實現對所有個人以及所有環節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控制,才稱得上是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通常來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接受人員均操控及掌握著一定的企業部門權力,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就是約束了權力操縱者的權力,同時加強了權力操縱者之間的權力制衡,因而控制起來有著一定的難度,因此,不斷的加強被控對象的受控程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2.3提高全體員工的整體素質
企業的員工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主體,企業員工整體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內部控制實施效果的優劣。所以,企業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1)促使員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由于員工的素質能夠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中所存在的諸多不足及缺陷加以彌補,而且還有助于企業良好形象的樹立,因此,必須使員工將正確的價值觀及道德觀建立起來;(2)加強力度開展技能及知識結構的培訓;(3)定期的對經驗交流進行開展,對優秀的員工進行表彰,調動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應當有組織、有計劃地將員工素質的提高當作一種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來加以實施,并且真正與加薪、晉升以及年度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除此之外,由于財務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可或缺的環節,并且企業內部控制責任的承擔者是廣大的會計人員,因此,必須提升會計人員的誠信水平和操作能力,做好理論知識以及技能的更新。
2.4適度授權
企業的管理和經營不僅復雜而龐大,要想真正確保企業經營管理的順利運轉,就必須進行合理的授權。企業的法人應當在保證經營決策的權威性以及獨立性的同時,還應當充分的確保兼顧企業經濟行為的遵紀守法和經濟效益,而其中的關鍵環節就是適度的分權。一方面,盲目授權勢必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效果的束縛及弱化;另一方面,必須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執行者進行適度的授權,切勿無序授權。所以,應當按照控制環節的不同,分別給予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層次的授權。只有這樣才可以促使內部控制制度有效運行。在具體的授權時期,要準確把握、縝密研究,以便于充分的確保管理制度和經營決策的貫徹落實,確保權力制衡的貫徹落實。
2.5強化會計監督智能,完善會計監督體系
我國目前已經逐步步入法制化的治國軌道,在會計法規體系完善的同時,應當將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切實做到執法必嚴、有法必依,從根本上確保企業的會計人員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證對自身的職權加以依法行使,將會計工作推進法制軌道。所以,企業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強化內部會計監督,也就是加強會計人員以及會計機構的自我監督;(2)將外部會計監督的職能作用不斷加大,大力發展中介結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借助于高素質、高水平的注冊會計師隊伍,將會計中介結構在社會監督當中的作用全面發揮出來,并且對全社會的力量加以發動,積極鼓勵人民群眾切身的參與到企業的會計監督中來,對違法行為加以揭露,審計、稅務以及財政等會計執法部門應當互相協作,各盡其責,逐漸地形成政府監督合力,并且與社會監督和內部監督組成健全的監督管理體系,確保企業會計工作的規范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對企業的運營和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業應當將內部控制切實貫穿在經營活動的各方面,這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風險防范能力以及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的可靠保證。為了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功能及控制作用的充分發揮,那么企業就需要把經營管理的各項活動逐步地納入到內部控制的范疇中,并且盡快制定出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將企業內部控制當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加以糾正,最大限度地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王棣華.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J].現代經濟探討,2006(12)
[2]陳詩林.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控制[J].商業研究,2003(14)
[3]蔣允.基于現代企業制度的會計工作內部控制問題[J].商場現代化,2011(21)
[4]羅立立.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控制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