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稅收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兩方面的運用,揭示企業如何利用國家稅法的有關條款進行稅收籌劃,合理合法地實現企業稅負的最小化,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和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稅收籌劃 企業 財務管理 會計核算 應用
1.稅收籌劃的定義
稅收籌劃是一種合法的行為,是利用稅收優惠的規定、納稅方法的選擇及收支的適當控制等途徑來獲得節稅利益。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都應以守法為前提,不亂攤成本費用,不亂調利潤。當有多種可供選擇的納稅方案時不僅要選擇稅負最低的財務決策,而且要使稅收籌劃行為合法合法。隨著國內稅收征管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稅收籌劃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會計核算等各個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2.稅收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
2.1 籌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
企業的籌資方式很多,不同的籌資方式給企業帶來不同的稅負水平。借入資金和權益資金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適用于不同的列支方法。企業在融資時就要合理確定融資渠道和比例,才能確保稅后利潤最大化的實現。
2.2 投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
稅收政策地區、行業各異。為此,企業在進行投資時,應從投資地點、投資行業(項目)和企業的組織形式等多方面進行優化選擇。
2.2.1 投資地的確定
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地點時,除了要考慮基礎設施、原材料供應、金融環境、技術和勞動力等常規因素外,不同地區的稅制差別或區域性稅收傾斜政策也應作為考慮重點,認真考慮和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稅制差別及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國家為了鼓勵西部大開發相繼出臺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投資地點選擇得恰當,不僅可少交稅,而且還完全符合政策導向和稅法的立法意圖,于已于國都有利。
2.2.2 投資方向的選擇
為了配合國家經濟政策的貫徹實施,對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的企業投資,往往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待遇。我國現行稅制關于所得稅在不同行業之間稅收負擔的差別較大。如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所以在投資決策前充分了解國家的稅收政策,合理確定企業經營范圍,達到節稅目的。
2.2.3 企業組織形式的確定
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一般包括公司和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與合伙經營相比較,有限責任公司要雙重納稅,即先交公司所得稅,再交個人所得稅;而合伙經營的業主,只需交個人所得稅。這其中既要考慮適應經濟的發展形勢,也要有稅收上的考慮。
2.3 利潤分配中的稅收籌劃
2.3.1股利分配的選擇。企業的股利分配形式一般有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兩種。根據稅法規定股東取得現金股利須交個人所得稅,而取得股票股利卻不交稅。因此企業要從發展前景和企業實際情況來籌劃發放多少現金股利,以便對企業和股東都有利。
2.3.2 利潤再投資的選擇。若有利潤分配后的再投資優惠,而企業又想擴大生產規模,則企業用稅后所得進行再投資而不時借入資金再投資,無疑可節約更多稅款。這是因為再投資的優惠通常大于借入資金的利息抵稅所得。
3.稅收籌劃在會計核算中的運用
3.1 收入的籌劃
營業收入的稅收籌劃有:一為收入認列“時點”的決定;二為收入計算方法的選擇。企業銷售貨物有不同的結算方式,其收入確認時間和納稅時間也有差異。因此一般銷售收入的節稅策略在于銷售時點的認定,企業應特別注意臨近年終所發生的銷售業務收入確認時點的籌劃,企業可通過選擇適當的銷貨結算方式把收入確認時點延至次年,從而獲得延遲納稅的稅收利益;分期付款銷售及長期工程合約的節稅策略在于收入計算方法的選擇,分期付款收入采取毛利百分比法,長期工程合約采取竣工結算法和合同完成法均可使當年收入最小化,獲得延遲納稅利益。
3.2 成本費用的籌劃
成本費用的節稅策略在于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用,合理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以達到成本與費用的極大化,減少應交所得稅和合法遞延納稅時間獲得稅收利益。通常做法是:(1)已發生的費用及時核銷入賬。(2)能夠合理預計發生額的費用、損失,應采用預提方法及時計入費用;盡可能地縮短成本費用的攤銷期。
3.3 存貨計價的籌劃
企業存貨計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方法。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會影響當期發出存貨的價值,即當期銷售成本,從而影響當期利潤,并對企業稅收負擔產生影響。
3.4 折舊、攤銷方式的籌劃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有多種折舊(折耗)方法可以選擇。折舊具有抵稅作用,企業在計提折舊時,定會涉及到折舊方法選擇的問題。固定資產折舊分為直線折舊和加速折舊兩種。雖然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期內兩種折舊方式計算的折舊總額是一致的,但在使用期內各年的折舊額是不一樣的,這就會影響企業年度凈利的計算,從而對應稅所得額產生影響。出于獲得財務利益的考慮,企業應視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加以籌劃。
4.結束語
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合法節稅,提高經濟效益,但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實施過程中,也會產生籌劃成本。為此,不能單純注重某一納稅環節的個別稅負高低,只以稅負輕重作為納稅方案選擇的標準,而需因地制宜制定最佳經濟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