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在上世紀末出現了過度儲蓄問題,過度儲蓄在給日本經濟帶來正面效應的同時,也給日本經濟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儲蓄狀況的研究,并結合日本當年的情況,分析總結了過度儲蓄對我國經濟的各種影響,找到合理利用儲蓄的方法。
關鍵詞:過度儲蓄 經濟影響 外貿依存度
一、我國的儲蓄現狀
與日本相比我國過度儲蓄狀況更加明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居民的儲蓄額一直在快速增長,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我國年均儲蓄額增長達到5000億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儲蓄率從70年代以來就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居民儲蓄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左右。隨著我國經濟增長的加速,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使我國儲蓄利率一直為負利率,但是我國居民儲蓄的熱情卻一直沒有下降。我國在1978年時,居民儲蓄額僅為200億元,到了2003年僅25年的時間,儲蓄額就從210億增加到了10萬億,增長了500倍,在2004年底增長至12萬億。很明顯,我國居民的儲蓄額與收入的增加息息相關,儲蓄率最高時達到60%。
二、過度儲蓄對經濟發展的危害性影響
1.過度儲蓄加劇金融風險
過度儲蓄的直接影響就是金融資產的保值問題。過度儲蓄的國家必然出現國內消費不足的局面,使得國家經濟嚴重依賴國外出口貿易。我國與上世紀的日本一樣,隨著經濟的發展,貿易順差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金融資產的保值問題。由于國際貿易大多以美元結算為主,順差帶來大量的美元資產,使得我國金融安全與美元聯系越來越緊密,受制于人。
2.過度儲蓄加劇貿易摩擦
在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已經知道,國內儲蓄的結果是國內消費不足,經濟發展對外貿的依賴越來越大。由于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缺少外匯儲備,因此大力鼓勵企業進行對外貿易,對外貿企業進行出口補貼政策。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目前的外貿依存度在經過本世紀初的強勁增長后已經達到60%。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由于我國的高貿易順差,使得我國與其他經濟體的貿易摩擦不斷。以2010年為例,我過遭到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案件數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左右。
3.過度儲蓄加劇我國房地產泡沫
我國剛剛超過日本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與其他排名靠前的經濟體相比,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遠大于那些國家,國家經濟嚴重依賴出口。這就帶來了大量的貿易摩擦,典型的就是我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國美國。美國出于政治目的和經濟利益經常以人民幣被低估為理由,強迫人民幣升值。這樣就造成了國外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大大增加,使得境外投機者瞄準中國市場,而我國目前的股市、債券市場都不健全,這些熱錢就瞄準了我國的一個重要投資領域——房地產,使我國房地產價格不斷升高。帶來的最為惡劣的影響就是對我國的實體經濟打擊極為嚴重,也大大加速了我國房地產泡沫的形成。
三、解決過度儲蓄問題的措施與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中國已經超過其他國家位列世界儲蓄的第一位。盡管我國儲蓄很高,但是我國的儲蓄資金確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只有大約30%的資金用于投資。結合上世紀處于同樣情況的日本分析,解決中國過度儲蓄問題的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儲蓄資金的使用效率
通過對日本過度儲蓄的分析,一個國家如果儲蓄金額過高,卻沒有用在有效投資上,不但無法促進經濟發展,還可能造成政府資源浪費、房地產等出現泡沫和金融風險加劇等問題。因此,中國必須高度重視當前的過度儲蓄問題,考量如何使用好過剩的儲蓄,使國內儲蓄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避免過度儲蓄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改革開放給中國經濟和居民收入帶來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使中國出現較大幅度的貧富差距,大多數群體還在為未來的養老、醫療、子女教育及住房問題擔憂,這也是中國儲蓄率較高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把過剩的儲蓄用在提高居民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中國政府應該把大額儲蓄有效應用在國家建設、養老、教育、醫療、研發等長期事業上,因為這些事業才真正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3.鼓勵企業對外投資
過大的貿易順差不僅容易引起人民幣升值,出現類似于日元升值的諸多問題,而且會導致與美國為首的一些重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摩擦增多,不利于緩解當前歐美金融危機造成的世界經濟下滑的壓力和風險。因此,中國應采取各項政策措施優化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提高對外貿易經濟效益,降低對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順差,緩解同歐美國家的貿易摩擦。同時,中國還應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中國企業通過并購外國企業或直接到國外建廠等直接投資方式,減少國內資金被閑置或低效益使用的不利狀況。
參考文獻:
[1]孟毅,李永曉.基于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居民儲蓄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和產業,2009(3):40-43
[2]馬爾薩斯.政治經濟學原理[M].商務印書館,1962:328-329
[3]陳洪波,日韓高儲蓄高投資現象[J].國際經濟評論,2005(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