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收賬款屬于企業的流動資金,直接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影響著企業效益,因此,加強應收賬款的控制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企業應收賬款數額巨大,成了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安全隱患。對此,企業應當從主客觀兩方面查找原因,并搞好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
關鍵詞:應收賬款 可持續發展 風險 資金鏈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資金鏈問題,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就難以持續發展。而資金鏈的安全性則與“應收賬款”密切相關。
1.應收賬款的積極作用與風險淺析
應收賬款本質上屬于一種賒銷行為。既如此,在企業中大量存在的應收賬款,對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就具有正反兩方面的意義。
1.1應收賬款的積極作用
首先,在當今買方市場的大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能否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關系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生死存亡。由于應收賬款本質上是一種賒銷行為,是自身企業向客戶銷售商品、材料、提供勞務等在一定期限暫時沒有收款的一種融資信用,當然也包括為客戶代墊的運雜費和客戶承兌的商業票據等等。因此,為了爭取更多的客戶,為了打開市場或擴大市場占有率,應收賬款也就應運而生了。并且發揮的很大作用。為資金短缺的客戶提供了融資時限。
其次,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由于市場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往往不可避免的有大量的庫存積壓,尤其是季節性商品,在換季的時候往往有大批急需處理的庫存。而這些庫存商品占用大量流動資金,且貸款成本與日俱增。而采用應收賬款的方式,有助于清理庫存,回籠流動資金。
1.2應收賬款的風險
首先,事物往往是有利有弊的,應收賬款即屬此類,它固然在占領市場、清理庫存方面有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存在安全隱患,就是一旦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對企業的影響很大。
其次,除了應收賬款本身存在的資金不能收回,但銷售收入卻依然有增無減,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企業發生的賒銷收入也要計入當期收入,增加了企業賬面利潤,但是應收賬款特別是逾期應收賬款對企業的危害直接體現壞賬風險上,我國許多企業都存在實際壞賬損失遠遠超過計提的壞賬準備,大量實際已成壞賬的應收賬款仍長期掛賬,未作壞賬處理,這樣就虛增了企業的利潤。
2.應收賬款風險背后存在的問題
2.1主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企業領導對應收賬款重視不夠,未能防患于未然,只重視銷售額。未能把應該收到的款項和完成銷售量納入到績效考核中。使得銷售部門或銷售人員只關注能否盡最大努力爭取銷售計劃的完成,而不去考慮是否存在應收賬款能否及時收回的安全隱患。對應收賬款管理的不夠重視,而導致責任不明確,對賬不及時、催收不得力,甚至導致應收賬款超過追討時效的不正常狀況。
其次,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有些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缺乏規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虛設。財務部門不能及時與業務部門核對,銷售與核算脫節,問題不能及時發現,一些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賬齡老化,卻任其發展,無人問津,對應收賬款管理責任不清。
第三,激勵機制不合理。如前,單純為了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往往只將工資報酬與銷售任務掛鉤,而不考慮產生壞賬的可能性,未將應收賬款納入考核體系。因此,銷售人員為了個人利益,導致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而對這部分應收賬款,企業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從而要求有關部門和經銷人員全權負責追款,應收賬款大量沉積下來,給企業經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2 客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除了有些客戶存在難以及時支付應收賬款的客觀原因之外,很多企業則缺乏誠信。故意拖欠賬款,即使有錢也不還。導致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當前我們的市場發育缺乏嚴格的法律支撐,也缺乏對企業的資信評估監督制度,個別企業違法成本太低,而訴訟成本又太高,難以對這些故意拖欠企業債務的現象進行制裁,這也是我國長期存在“三角債”、“多角債”相互牽制、互相阻礙,導致資金鏈不暢的根本原因所在。
3.化解“應收賬款”風險的對策措施
3.1設置應收賬款明細分類賬
企業為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在總分類賬的基礎上,再考慮按客戶的名稱設置明細分類賬,來詳細地、及時地記載與各客戶的往來情況。
充分發揮會計在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的作用,在應收賬款明細分類賬的管理上,根據所獲取的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及時性以及完整性等方面扮演好這一重要角色。
3.2設置專門的賒銷和征信部門
應收賬款收回數額的多少,以及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客戶的信用。壞賬將造成損失,收賬期過長將削弱應收賬款的流動性。所以,企業應設置賒銷和征信部門,專門負責對對客戶的信用進行調查,并向對企業進行信用評級的征信機構及時索取客戶企業的相關信息,以便準確把握賒購客戶的信用變化及償付能力。
3.3實行嚴格的壞賬核銷制度
應收賬款因賒銷而存在,所以,應收賬款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有可能收不回來的風險,即發生壞賬的風險,可以說壞賬是賒銷的重大隱患。對于整個賒銷而言,我們可以將個別壞賬理解為賒銷費用,為了降低企業的損失,根據配比原則,發生的壞賬應同收益進行配比,從收益中扣除,從而評估企業的實有資產,同時不虛夸所有者權益及收益,這也是謹慎性原則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袁倫斌.淺述公司應收賬款的管理.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4期
[2]曲喜和,嚴鴻雁,徐鯤.會計學[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