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成為世界最大規模的加工基地,越來越多的國家使用中國制造的產品,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更是對中國制造業產生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人民幣升值對貿易帶來的影響已無可回避,本文對此作了詳細的調查與推理。人民幣升值乃是中國經濟起飛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過程。如何認清這個問題以及升值后的良性或負面影響,本文作了系統的分析與推論,并提出解決及降低人民幣升值帶來負面風險的若干措施。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國際貿易 影響 對策
1.近年來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背后原因
2001年后,中國的經濟以每年超過8%的速度迅速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人民幣的走強。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在未來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全世界的商品流通,資本運作方面產生巨大影響。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表現在生產力的提高,以及高新技術的發展,管理技能的提高等方面。
經過仔細考查專業資料,查閱大量外匯及貿易數據,筆者認為人民幣升值有以下幾點原因:
1.1 低估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
人類有史以來的經驗表明,崛起中的國家或地區總是以更加旺盛的生產力創造出巨大的財富,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富在貿易中不被別人稀釋的貨幣所竊取,這些地區有著保持高純度貨幣的內在動力……堅挺穩定的貨幣反過來又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分工和市場資源的合理分布,從而形成更加有效率的經濟結構,創造出更多的財富。10多年來,中國和其他國家在貿易量上的增加相對比,中國大大超過了其他國家的貿易增加速度,在中國生產率不斷提高,貿易一直發展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卻停滯不前,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從1994年至2005年的10多年間,人民幣與美元匯率一直保持在8.X,(具體數據請參閱下面圖表),這樣的匯率與中國在這些年中的經濟發展速度是不匹配的。
依照國際上經濟學的理論推測,外匯節余過多表示外幣定價超過標準,本位幣定價過低。本世紀初以來,各國貨幣對美元都有升值紀錄,人民幣匯率相對平穩,甚至還會回落。
1.2一直攀升的外貿順差與巨額外匯儲備
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位居第一的最大外匯儲備國,巨額外匯儲備大大增加了外匯交易時的外幣供應數額。參閱下面表格:
圖表2:中國近年貿易順差與外匯儲備統計表
貿易順差不停增加及巨額外匯儲備,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也越來越大,外幣嚴重供大于求,人民幣的國外需求量大大增加,這也是導致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原因。
1.3國際市場貿易保護措施的加強
經濟危機下,各國紛紛出臺的貿易保護措施,人民幣升值也成為了西方國家保護自己利益的新措施。西方國家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的發展,也想辦法迫使人民幣升值,以進一步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削弱中國商品的競爭性。
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
2.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正面的影響
2.1.1有處于提高國際購買力
升值表示同樣數額的人民幣可以兌換更多的美元,在同樣的人民幣數額情況下提高對美元商品的購買力。這會刺激進口產業的發展,使國內公民去海外的消費能力提高,從這些方面而言,人民幣的升值是有良性影響的一面。
2.1.2人民幣的適度升值有助于改善我國的貿易關系
長期順差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2009年以來,針對我國的反傾銷手段更是越來越嚴重。歐盟等對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加以限制,以為人民幣低估導致了中國商品的傾銷。如果人民幣適度升值,可以有效減少貿易摩擦,減輕政策上的壓力。東南亞各國家與中國在貿易結構與商品特性上也類似,人民幣適度升值,也可以改善我國與東南亞類似國家的關系。
2.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負面的影響
2.2.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帶來嚴重沖擊
人民幣升值直接影響出口,升值直接提高了中國制造的價格,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出口商品均是以價格作為主要優勢,如此使得我國商品的物美廉價的優勢去除,出口能力下降,進一步引起我國國內經濟的疲軟,影響經濟復蘇。
2.2.2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加工業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我國出口的商品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商品,在國際市場中低于同類商品價格。這些商品技術含量低,加工貿易本身就處于全世界產業鏈的末端,利潤率非常低,自身增值能力不強。人民幣一旦升值,將失去廉價優勢,我國商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很可能被東南亞國家所取代,影響我國出口加工企業的長期發展。
與此同時,由于許多企業的成本是以外幣結算的,也會造成給付國內勞工成本相應增加,使得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上漲,企業的利潤再度縮水,不利于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企業的發展。
2.2.3人民幣升值造成國內失業率上升
中國的出口加工業絕大多數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生的影響會波及這些企業的生產規模,這些企業的勞動者就面臨著失業的壓力。中國是人口大國,如果就業問題不能良好解決,失業率就會增加,面對陣容龐大的就業需求,一旦失業潮來臨,勢必影響我國社會的繁榮發展與安全穩定。
2.2.4人民幣升值造成國外投資者在中國投資減少
我國目前是世界上引進國外投資最大的國家,國外投資者之所以愿意在中國投資無非是看好我國的勞動力充足,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廉,而人民幣升值會使生產成本上升,用于支付勞動力的成本也上漲,同時,使投資的回報降低,使投資者用于投資的資金兌換成人民幣將會變少,同時還會使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成本上漲,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不利的,因此,投資者可能會把投資關注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時,人民幣升值會使我國投資者在國外投資的成本降低,一些國內投資者會把投資轉移到國外,會加速資本外流。
3.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可采取的對策
3.1降低匯率風險
進出口企業應從多方面入手,增加企業運營的計價貨幣幣種,提前預收出口貨款,或是在合同中對結算匯率加以限定。使用遠期貨幣對沖等方式來規避匯率帶來的不良影響。
人民幣雖然對美元是升值的,但相對歐元匯率結算則是貶值的,可以采用出口采用硬幣種計價的方式來防止率匯風險,減少由于匯率降低帶來的損失,進口貿易則采用軟幣種計價,避免匯率升值帶來的風險。也就是說,在當前國際貿易環境中,進口貿易時建議使用美元結算;出口貿易時建議使用歐元結算。不同時間,不時地區,不同行業的企業應采取不同的方式降低匯率風險。
此外,可利用合同條款回避匯率變化風險。在簽訂合同時把匯率變動因素考慮在內,在合同中約束采用多種貨幣講價,或者使用某一固定匯率結算成本或售價。提前或推后結算時間等等,以此規避匯率風險。同時,考慮利用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提供的服務。出口企業可通過此類保險公司產品賣斷銀行票據,通過此方法消除匯率變動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3.2加大自主技術研發投入,優化產業結構
長遠來看,要想擺脫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必須要優化我國貿易行業的產業鏈結構,國家應加大鼓勵政策,幫助中國出口企業從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擁有自主研發技術、高創新、高附加值的高新行業轉變。從而改變中國出口企業的產品結構,提升利潤空間。
政府需要重新定位我國生產地位,優化產業結構,想辦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技術含量,同時加強服務業的發展,使中國企業逐步轉型。應在開發新技術、引進人才方面,政府積扶植,鼓勵企業引進高新技術,進口先進設備,在政策上給予引進新技術或是開發出新技術的企業或個人給予獎勵。通過減免稅金等方式扶植中小企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企業轉型,從而增加中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抓住機會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利潤空間,擺脫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
3.3擴大內需,消費才是硬道理
我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出口貿易,致使大量資金,勞動生產力大量投入到進口貿易行業,從而造成中國內部經濟分配內需不足。這對我的企業與經濟的長遠穩定良性發展是不利的。經濟增長的根本途徑是擴大本國內部消費需求,我國人口眾多,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國內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我國經濟要實際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擴大內部需要,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性。實際以內需為主的經濟發展戰略。只有提高內需,才能實現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使我國的經濟發展處于長期穩定。
3.4加強自由貿易區建設,建立多元化的貿易合作關系
通過加強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實現自由貿易,化解貿易摩擦,同時,還可以對付一些國家對我國的反傾銷政策與反補貼稅措施對我國企業造成的損失,通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減少其他國家對我國不利的國際貿易措施,發展多元化的貿易關系,減輕美國等國對我國的經濟影響,通過建立靈活多元的貿易伙伴關系,構建多方位的貿易產品與合作系統,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良性可持續發展的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魏巍賢.人民幣匯率研究[J].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8.12
[2]宋鴻兵.貨幣戰爭[J].中信出版社出版,2007.6
[3]顧建清.中國加工貿易研究[J].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4]張燕生.人民幣升值和貿易保護主義雙重壓力下的中國外貿出路[J].價格與市場,2011
[5]張慶君.人民幣升值是否能促進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改善[J].國際貿易問題,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