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MBA研究生教育在內蒙古財經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MBA院校還在不斷增加,辦學形式和辦學種類也呈現多樣化趨勢,但各院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條件參差不齊。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內蒙古財經大學MBA項目的正確定位,及未來發展的戰略和措施,應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和持續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內部環境分析
(一)優勢
1.學校發展成上升勢頭迅猛。50多年來,內蒙古財經大學的學生人數從1960年的385人增長到現在的2萬多人,教職工人數從1960年的101人上升到現在的1445人,占地面積從1960年的120畝發展到現在的2026.9畝,現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和MBA、高校教師等專業碩士授權點。內蒙古財經大學設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區第一家單獨的MBA教育學院,為我區打造培養經濟類MBA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平臺。
2.財經類學科體系完備。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所以財經教育為主的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經濟學、管理學方面均有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科研實力強的教授和副教授擔任主講教師,同時又有計算機、法學、文學等學科體系的強有力支撐。
3.較完善的硬件設施。MBA學院有專門的教學與辦公樓,有1個MBA專用大型學術講座教室,3個案例討論室,1個ERP實驗室,1個MBA專用資料室,每個部室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和空調,這些設施能夠滿足目前內蒙古財經大學MBA教學。
4.活躍的社會網絡。內蒙古財經大學在建立社會網絡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近兩年借助50周年校慶和學校更名的契機,由政府出面建立了多個科研、教育教學基地,與自治區區內外多家大型和中小型企業建立了科研合作項目,與地方政府建立了教育培訓合作關系,為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二)劣勢
1.缺乏高效的后勤管理支持系統,管理效率仍不高。MBA學院目前只有5名工作人員,而學生有300多名。5名工作人員涉及到的工作包括:招生宣傳、招生考試、教學安排、師資聘用、日常管理、論文開題與答辯、網站管理、設備維護等。日常工作負荷較重,絕大部分時間用于日常工作,用于發展和開拓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管理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2.起步相對較晚,品牌形象不突出。內蒙古財經大學MBA教育起步較晚,地區認知度相對較低。與綜合性大學相比,無論是學校綜合能力的排名還是社會影響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3.財經學科的專業化特色沒有充分發揮。內蒙古財經大學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項目,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自治區重點學科,15個自治區品牌專業,28門自治區精品課程。擁有較完備的師資隊伍,但由于招生數量的限制、學生生源復雜、學生工作背景的差異等多方面的原因,具有專業特色方向的MBA教育一直未能形成規模,無法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和特色提升MBA教育的檔次和知名度。
4.重視程度不夠,經費相對不足。由于學生規模的擴大,國內MBA聯絡與招生宣傳的需要,預算內資金相對不足。MBA項目的一些社會活動得不到很好的開展,國內各類相關的MBA教育會議參加較少,學生開展企業活動的實踐受到影響,拓展訓練項目得不到滿足,聘請國內專家學者進行授課講座的經費得不到保證。上述活動得不到很好的展開,導致MBA教育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層次上。
5.國際化程度較低。由于內蒙古財經大學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屬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水平遠遠落后于沿海發達地區,國際交流相對滯后,與國外知名商學院的師資、學生的交流尚處于較淺的層次。
二、外部環境分析
(一)機會
1.國家對MBA招生制度的改革擴大了招生學校的自主權。34所自劃線高校復試工作先于其他高校進行,可以將未通過一志愿復試線的考生及時調劑至其他高校,使其他招生單位和考生的調劑更加主動。雖然內蒙古財經大學尚未進入自劃線高校的行列,但是我們應該可以預見到,在不久的將來我??梢垣@得這種權力,所以現在就應該為此做準備。
2.內蒙古經濟的迅速發展,新的管理模式,引發了對MBA的需求量加大。2002-2009年,內蒙古自治區生產總值連續8年增幅居全國第一。2010年到2011年,雖然排名下滑,但仍處于全國前列。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內蒙古對職業經理人的需求呈現旺盛趨勢。但從實際來看,外部引進管理人才還面臨許多困難,送出去培養也很難回流本地。只有立足于本地區,走自我培養的道路才是最可行、最現實的辦法。因此,發展本地區的MBA教育有著廣闊的市場。
3.國家對西部地區的優惠政策。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國家對西部地區的眾多政策傾斜,包括MBA考試錄取分數相應降低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也為推進內蒙古財經大學MBA教育進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4.內蒙古財經大學更名的成功引發新的關注點。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內蒙古財經學院更名為內蒙古財經大學,學校更名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內蒙古財經大學的品牌形象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威脅
1.MBA學員低齡化對培養高質量管理人才所造成的影響。很多的年輕人報考MBA,但是這些年輕畢業生回到企業之后并不能達到大家所想象的高度,由于工作經驗少對工作感到力不從心。這種狀況導致了社會對MBA教育質量的懷疑。在今后的MBA招生工作中應降低筆試的比重,加大面試的比重。通過面試考察考生的能力和潛質,將有真正管理潛質的年輕人招收到MBA的隊伍中加以培養。
2.西部地區地理位置的限制。由于地處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財經大學MBA對全國的輻射力有限,所以雖然有外省市的生源,但數量很少,主要以內蒙古自治區的生源為主。MBA學院由于參與全國性的活動較少,宣傳的力度有限,以至全國性的品牌形象尚未樹立。
3.激烈的市場競爭。西部同類院校中其他六所大學開設MBA教育均早于內蒙古財經大學,僅從時間角度考慮,內蒙古財經大學MBA教育歷史相對較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品牌知名度。
4.替代項目帶來的競爭威脅。主要替代品有EMBA教育項目、會計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法律碩士、工程碩士等,這些專業碩士分散了MBA教育的生源,給MBA教育帶來了威脅。
三、MBA項目未來發展的戰略構想
基于對內蒙古財經大學MBA項目的SWOT分析,我們認為應當采取差異化的集中戰略。差異體現在內蒙古財經大學MBA項目要與西部地區同類高校之間有所區別,不能人云亦云,要所有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集中體現在內蒙古財經大學MBA的地區集中,學生生源以呼包鄂地區為龍頭,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主體,面向全國的招生模式。這種差異化的戰略有以下集中表現形式:
1.通式化教育。這是面向大眾的最一般的培養模式,其重點在于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理論,增加學生實踐項目的比重,培養學生團隊工作,向大中小型企業輸送高層次管理人才。
2.精品化教育。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的基礎上,開始加大多學科的交叉融和,為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教學中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討論為主要授課方式,培養學生創新和團隊工作的能力。
3.專業化教育。通過通式化教育和精品化教育能夠建立起一定的品牌形象,以此為基礎開展專業化的教育。在MBA項目中建立“訂單式培訓”機制,按照企業要求開展獨立制定的招生和授課,向特定行業或企業輸送MBA人才。
4.國際化教育。MBA最終要做強做大必須要開展國際化教育,雖然對內蒙古財經大學來說國際化教育剛剛起步,但是必須為將來做出規劃。要有步驟地、循序漸進地開展國際化教育,選用國際通用教材、選用國際經典案例、聘請國際一流師資、與國際一流大學聯合培養學生,為國際化一流大企業輸送一流MBA人才。
作者簡介:
齊永興(1972- ),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財經大學MBA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2011年度內蒙古財經大學校級教育教學重點項目《內蒙古財經大學MBA項目發展戰略研究——基于西部同類高校的比較》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