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文寫作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表現,也是步入工作崗位之后應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應用文寫作課教學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應用文寫作課教學效果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教學 應用文寫作 問題 對策
一、應用文寫作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應用文寫作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一方面是高校對應用寫作課的設置不夠重視,往往把專業課等作為“主”課,把應用寫作課等基礎課作為“副”課,應用寫作課在高校課程設置中處于邊緣地位,對其教學投入較少。近年來各專業都面臨專業課時壓縮的問題,應用寫作課的課時也不斷壓縮。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除文學類專業外,都不再開設大學語文科,應用寫作課的課時也由以往的72學時壓縮到54學時,個別專業甚至壓縮到36學時。
2.應用文寫作課教材建設落后。在目前使用的應用文寫作課教材中量存在理論性偏深,可操作性和實訓設計不足的問題。教材中所選用的例文基本上都是“老文”,很多案例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實際情況的調整作出完善,使學生在學習起來提不起興趣。另外,所有專業都選用一種教材、一個版本,沒有結合各個專業的實際,教材內容涵蓋面太廣,反而使教材缺乏了實用性。同時,老師在安排授課內容時往往根據教材,不能根據不同專業明確教學重點。
3.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局限性。目前從事應用寫作課教學的老師的專業背景主要是中文,他們的文字基本功較扎實,但缺乏經濟、科技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積累和應用文寫作的實踐。尤其是在專業應用文,如:法律文書、公文、財經文書等。因此,上課時照本宣科者多,現身說法者少,紙上談兵,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這種狀況導致課堂教學機械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學等環節多流于形式,學生收獲不大。教師自感味同嚼蠟,學生也覺得興趣索然。
4.課堂教學方法單一。一些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講講寫作格式和注意事項,給學生歸納幾個條條框框,然后提供幾篇范文,讓學生生搬硬套,很少互動地組織操作性實踐練習。
二、提高應用文寫作課教學效果的對策
1.培養學生對應用文寫作課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有效的動力。在開課之初要讓學生們自己尋找存在身邊的應用文,讓他們自己來發現,讓他們自覺認識到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的幾乎所有方面都缺少不了這樣的一種文種,讓他們認識到應用文寫作能力是現代職場人必備的素質,讓學生端正對應用文的學習態度。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該選擇與高職學生專業和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一些文體,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啟發學生作更自由、靈活、新穎的自由寫作的訓練,這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在教材選擇上必須考慮教材的適用性問題,選擇應用與實踐內容安排的比較多的教材,有條件的學校最好是根據本校專業設置的實際,自編本校教材。在教學內容安排上,要多從學生今后的職業需要考慮,根據不同專業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不要強調面面俱到,注重把社會需要與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起來,多選擇未來工作中使用頻率高,應用范圍廣的文種,選擇對提高寫作綜合能力具有基礎性、示范性作用的理論和知識作為學習和訓練的重點,選擇實踐性強,適宜于設計實踐情景,便于開展案例教學的內容。
3.豐富教學方法。目前在高校教學中普遍采用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沿襲多年,講的面面俱到,對一些專業課教學很管用,但不能很好地適應應用寫作課教學。比如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設置一種情景,讓學生模擬其中的角色進行寫作,在教師節到來的時候,讓學生以學生會的名義來起草教師節慰問信,或就某企業一項產品在一個地區的營銷情況的調研報告;可采用例文教學法,讓學生先讀例文,分析總結,實行以先學后教,以學為主,先練后講,以練為主的方法。案例要認真挑選,以便通過分別挑選一些比較規范的和問題較多的實際例文進行剖析,讓學生在比較中理解、掌握有關內容。還要利用好現代化教學設備,如在講授公文文格時,課利用PPT課件進行演示,可以做到準確與一目了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將課堂教學與討論相結合,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加快知識的轉化速度。在課程考核中,要改革考試評價辦法,增加平時實訓成績的比重,鼓勵學生多寫多練。
解決應用寫作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必須要強化寫作課的課程地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改革,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不斷強化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訓練,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應用文寫作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莫連光.高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新世紀論叢,2006(2)
[2]王麗華.試論大學應用寫作課程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04(6)
[3]劉克.應用寫作教學體系的反思與構建[J].應用寫作,2003(4)
作者簡介:
戴亞軍(1981- ),男,河南漯河人,助教,公共管理碩士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辦公室,主要從事辦公室業務和應用寫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