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破除全球氣候危機、能源危機、發展危機的困境,中國應實現綠色轉型,探索低碳經濟發展之路。為此,國家倡導低碳變革,盡快制定低碳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積極開展低碳經濟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健全低碳經濟法律保障體系。企業規劃低碳生產,具備低碳思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研發共享低碳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供應鏈管理,實現上下游綠色鏈條。公眾踐行低碳生活,改變高碳生活習慣;提倡低碳消費方式。
關鍵詞:低碳經濟 政府 企業 公眾
近些年來,全球變暖,冰川消融,氣候變幻莫測,自然災害頻發……氣候危機正一步步逼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斷耗竭,能源危機正威脅著人類;嚴峻的形勢警示人類正走向“資源難以支撐、環境難以容納、社會難以承受、發展難以為繼”的可怕局面,難以實現經濟、人口、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危機不斷顯現。為破除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人類開始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低碳經濟則是實現這一發展的有效路徑,它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是指較低或者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意味著經濟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停止對碳基燃料的依賴,實現能源利用轉型和經濟轉型;經濟,意味著要在能源利用轉型的基礎上和過程中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和可持續性,這種理念不能排斥發展和產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長期經濟增長。”發展低碳經濟既要低碳,也要實現經濟發展。因此,根據我國國情,探索一條適合當前發展的低碳之路尤為必要。
一、政府:倡導低碳變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理應彌補市場失靈的問題,規制整個社會沿著低碳經濟社會的軌道上向前邁進。
(一)盡快制定低碳經濟發展戰略規劃
立足國情,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方向和指導。一方面,近期: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嚴格意義上來講,就是無碳、零碳,但這在短期內是難以實現的,近期應將更多地目光放在節能減排上,而不是跟隨西方發達經濟體,脫離國情全面發展新能源。在“十二五”期間抓好國家方案的落實的同時,控制高耗能工業的發展,逐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的可持續利用能力。另一方面,中長期:全面發展新能源。逐步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及其他新型替代燃料,逐步實現新能源利用多元化。
(二)積極開展低碳經濟國際交流與合作
1.堅持“內外有別”的原則開展低碳合作
“對外”: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要求,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進行國際談判,以發展中國家的姿態正視自己,為我國工業化進程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對內”:抓住機遇,積極主動發展低碳經濟,承諾符合國情和實際能力的自愿減排行動,為發展低碳經濟做出新貢獻。
2.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
低碳技術的能力決定了我國能否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發達國家具有較成熟的低碳技術,應加強與其技術交流合作,使我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三)建立健全低碳經濟法律保障體系
每一個政策手段的實施都需要有相應法律規定作為保障,使其有法可依。我國應在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和《循環經濟法》的基礎上,制定《低碳經濟法》;同時修訂一些保障低碳經濟運行的法律法規,出臺鼓勵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如政府采購、減免稅收、綠色信貸、財政補貼等。
二、企業:規劃低碳生產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一方面作為資源調動、產業生產、服務提供的主體,在創造價值,另一方面作為自然資源的主要消耗者、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在破壞價值。因此,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企業的作用至關重要,高耗能的企業面臨減排的壓力,新能源企業面臨新能源開發過程中的機器設備更新、技術創新等問題。
(一)具備低碳思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
一方面,企業的低碳戰略應該時刻與政府政策保持一致,靈活運用金融、稅收、投資傾斜、項目扶持等優惠措施;另一方面,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社會責任的一種自覺行為,建立起低碳經濟的責任制度,尤其是上市公司,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將低碳情況納入公開披露的財務報告中。
(二)研發共享低碳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我國的綜合能源效率為33%,比發達國家低近10%。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低碳技術的支撐。首先,企業應以“低碳”為先導進行技術創新;其次,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縮小與國外的差距;最后,同行業技術要進行分享,推進低碳技術在中小企業的應用。
(三)完善供應鏈管理,實現上下游綠色鏈條
供應鏈管理要求從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到消費者的一根完整的業務活動鏈條。全球頭號零售商沃爾瑪將它的綠色采購計劃從產品本身擴展到整個生產過程。對某個企業而言,要保持與之相關的企業,或是上下游企業的低碳化,通過一個企業的低碳,帶動上下游企業實現綠色鏈條。
三、公眾:踐行低碳生活
(一)改變高碳的生活習慣
目前,“便利消費”、“享受消費”、“面子消費”、“奢侈消費”這些不良的消費理念呈增長態勢,不僅大量消耗人類僅存的資源,而且給生活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據統計,如果全國平均每人每年減少糧食浪費1斤,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1.2萬噸;如果全國3.5億煙民1天少抽1支煙,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3萬噸;如果全國1248萬輛私人轎車的車主每月少開1天車,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22噸……所以,我們平時節約每一滴資源,不再只是為自家省錢的小事,也是在保護我們的地球。因此,應摒棄非理性、不文明、高耗能的生活陋習,向節能、降耗的“低碳生活”轉變。
(二)提倡低碳的消費方式
踐行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首要的是一種態度,重要的在于行動,從點滴做起,倡導低碳消費。
1.提倡簡約型消費。一方面,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過度修飾和華麗包裝,崇尚經濟、實用、簡約、內斂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倡導“新節儉主義”,提倡過簡約而不簡單的生活,盡量做到“省錢而不省品質,省錢而不省品位,省錢而不省時尚,省錢而不省體面”。
2.提倡共享型消費。一方面,學做“拼客”, 倡導“節約、時尚、快樂、共贏”新型生活方式,以節約資源、減少環境負荷;另一方面,把好的經驗與建議推廣給身邊的人,把學習到的好點子、好方法帶到家庭和社會中,以點帶面,打造“個人影響家庭,家庭影響社會”的節能減碳環保氛圍。
3.提倡耐久性消費。減少一次性消費品的使用,延長產品使用周期或壽命。日常生活中,不用任何一種電器時,應及時關掉電源,少用乃至不用一次性物品。同時,堅持和推廣無紙化學習辦公,多用電子郵件、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打印機和傳真機,打印時盡可能雙面打印。
總之,我國應結合國情,從政府、企業、公眾三個層面發展低碳經濟,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實現由“高碳”時代到“低碳”時代的跨越,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課題組.中國2050年低碳發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3]中國人民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低碳經濟--中國用行動告訴哥
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
[4]劉靜暖,紀玉山.應提倡5S消費原則[J].經濟學家,2008.3
[5]管清友.中國當以長遠眼光審視低碳經濟發展趨勢[J].科學時報,2008.10
[6]李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路徑選擇和政策建議[J].城市發展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