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了煤礦塌陷治理土地復墾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政策、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闡述了對煤礦土地復墾政策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土地復墾 塌陷治理 復墾技術 煤礦
一、國家政策未得到全國貫徹落實
目前,在土地復墾問題上存在政出多門,相互矛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例如,許多礦區的地方政府及其制定的政策要求煤礦對開采破壞絕產土地先進行證明,而后進行復墾,這與國家的法律、法規、規定是不一致的。按照有關規定,耕地征用價格,除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費、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外,還包括耕地占用稅、復墾稅、造地費等。國家征收這些稅費的目的,就是要開展土地復墾和耕地開發。因此,土地征用后不應要求煤炭企業承擔復墾責任,同時煤礦企業在當前的經營狀態下,也沒有能力再承擔另外的土地復墾費。
二、土地復墾的配套法規、規章不健全
制定具體條例。提供制度保障加強采煤塌陷地治理,不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是個政治問題,也是一項民心工程,必須堅持依法治理的原則,嚴格按法律、按政策辦事。要根據國家《土地法》、《煤炭法》以及《土地復墾規定》等法律法規,結合各地實際,制定相應的《地方煤礦采煤塌陷地治理辦法》。
三、企業復墾積極性未得到應有的保護
許多煤礦企業都有復墾的實施,對土地復墾熱情很高,但復墾利益得不到保障,阻力和干擾很大,直接影響了企業開展復墾工作的積極性。如煤礦對開采沉陷造成作物減產或絕產地土地,一般都按較高標準補償,這些補償費用往往高于土地破壞前的實際收益。另外,由于沉陷破壞土地大多還能不同程度地耕種與利用,由于有這種“雙收益”方式的存在,當地政府和農民大都不愿意煤礦進行復墾。
四、煤礦土地復墾政策和措施建議
為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合理利用與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礦區生態環境,加大監督管理力度,規范政府、企業、個人從事土地復墾活動中的行為,明確管理制度,激勵各方面開展土地復墾的積極性,提高土地復墾技術水平,建議采取以下幾方面的對策和措施。
(1) 制定有關優惠政策鼓勵土地復墾。如:由政府撥款開展土地復墾,向投資復墾者發放貼息貸款,減免有關稅種等等。對土地復墾規定頒布實施前破壞的土地和新征用的采礦破壞土地,復墾費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多資金渠道解決,并應充分體現“誰投資、誰受益”原則。
(2) 建立土地復墾基金。根據資金來源,進行分級管理,專款專用,建議按以下渠道籌集和分級管理使用基金。主要資金渠道為:①生產建設征地的耕種占用稅;②從企業上交的礦產資源稅和資源賠償費中提取一定比例;③從礦山交納的城市維護費中提取一定比例;④部分農業綜合開發基金;⑤從中小企業和個人企業中征收的土地復墾保證金;⑥無能力自行復墾企業交納的土地復墾費;⑦使用該基金復墾土地的經濟收益。如:復墾后作為建設用地的“出讓費”,作為農業用地的“出租費”等。企業復墾基金。該基金由企業負責管理使用。設立這項基金的目的,是解決采礦破壞與復墾周期較長,復墾集中一次投入資金量大的問題。另外,建立企業復墾基金還可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
五、組織開展土地復墾規劃計劃
制定科學合理的土地復墾規劃,落實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土地復墾投資效益。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為依據,做到四個協調:一是與國家生態整治總體規劃相協調;二是與國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三是與煤炭資源開發、生產規劃相協調;四是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具體到礦區土地復墾規劃應根據當地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狀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采用符合自然規律、生態學的原理、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先進的技術手段,按照復墾土地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建則建的原理進行。建議有關部門將環境保護全面納入煤炭開發和生產規劃中,并將礦區生態整治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開展工作。
六、加強煤礦土地復墾技術攻關工作
根據我國煤炭土地復墾技術研究、開發現狀、協議將其作為發展煤炭行業環保產業的重要內容,并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技術攻關工作。
(1)生態農業復墾技術。生態農業復墾技術是根據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應用土地復墾工程技術和生態工程技術,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開展農業、林業立體種植、畜牧養殖和加工,重建良性循環、協調發展的礦區生態系統的綜合整治技術。采用這項技術不僅能夠整治、利用被破壞的土地,并改善礦區生態環境,而且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永續利用。
(2)固體廢物充填復墾技術。利用固體廢物(煤矸石、鍋爐爐渣、粉煤灰、生活垃圾等)進行充填復墾,不僅可整治因采煤沉陷破壞的土地,而且可處理、處置固體廢物,避免廢棄物占地和污染環境,同時也可為村莊搬遷提供場地,社會、經濟、環境綜合效益顯著。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充填地基的工程性質及其加固處理方法;提高建筑層次和充填建設場地的利用效益;固體廢物充填復墾二次污染防治等。
(3)微生物復墾技術。應用此項技術,在煤矸石充填復墾的土地上須復墾耕植土,僅需添加適量微生物活化劑,經一個植物生長周期(約6個月)就可建立起穩定的植物生長層,恢復新造土地的種植能力,三五年后就可達高產農田的肥力。復墾費用低、效率高、效益好。目前,需要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高效微生物活化劑的開發、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