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種能夠掌控各國經濟命脈的黑色液體——石油,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重要命題之一。法律作為能夠調整社會關系的有效手段,已經被發達國家廣泛應用于石油資源的各個領域。本文通過對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石油法律體系的研究,結合我國實際提出一系列對策,努力構建出一個規范的石油法律體系,進而促進和維護我國石油安全與發展。
關鍵詞:石油 法律體系 現狀 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我國當前石油法律體系狀況
目前,我國沒有形成完整的石油法律體系,法律法規不健全,散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稱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以下簡稱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以下簡稱節約能源法)、《能源標識管理辦法》及其他條例規章和政策性文件中,可以說我國石油法律體系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并沒有形成統一體系。
二、問題的分析:國外石油立法中值得借鑒之處
(一)對整個石油行業統一立法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整個石油行業制訂一個基本法律,這個基本法律涉及到有關石油的關于勘探開發、煉油、運輸、銷售等所有領域,擁有此種石油行業統一性立法的國家一般見于經濟對石油的依賴性較強、國家對石油行業的政策性干預較多的國家,例如巴西1997年頒布實施的《石油法》、印度尼西亞2001年頒布實施的《石油天然氣法》以及委內瑞拉2002年頒布實施的《石油基本法》。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之中,以上這些國家的石油立法主要是強調國家對石油的主權控制和國家從石油中獲得基本收益,石油業務基本由國家石油公司壟斷。當然,某些國家近來通過基本立法,逐步加大了石油行業開放步伐,例如印度尼西亞、巴西等。我國制訂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法》勢在必行。
(二)對不同石油專業領域制定專門立法
在國外的石油立法之中,以上立法模式以美國、英國、加拿大最為具有代表性。1.美國將陸上石油勘探與海上石油勘探區分開來,前者適用于1920年制定實施的《礦產租讓法》和1987年制定實施的《聯邦陸上石油天然氣租讓修正案》。其他各方面都有與之相適應的配套的法律法規,例如能源效率方面適用1992年制定實施的《能源政策法》;環境保護方面適用1990年制定實施的《清潔空氣法》和《石油污染法》等;行業管理方面適用1977年制定實施的《能源部組織法》;石油安全方面適用1975年制定實施的《能源政策和節約法》;管道運輸方面適用1996年制定實施的《管道安全責任與合營法》等等。2.英國同樣針對不同適用行業制定了合適的專門法律法規。例如在石油勘探開發方面適用1964年《大陸架法》;石油安全、環保方面適用1971年制定實施的《防止石油污染法》;石油稅收方面適用1975年制定實施的《石油稅法》等等。3.在加拿大,石油勘探開發適用1986年《石油資源法》;行業監管適用1985年《全國能源理事會法》和《能源監控法》;健康、安全和環保適用1985年《石油天然氣作業法》;價格和稅收方面適用1985年《能源管理法》;能源效率方面適用1980年的《石油替代與節約法》等等。我國在對不同石油專業領域制定不同的專門立法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問題在于在我國當前的石油法律體系中僅僅包含了礦產資源法、節約能源法等一系列與石油行業較為密切的法律法規,相對更多方面仍為空白。
(三)對上下游分別立法
對于某些資產供應不足的石油國家一般是石油行業上游和下游領域各有一部基本法律,例如日本、韓國和印度。采取這種模式的國家一般國內石油自產量遠遠不能夠滿足要求,石油進口量極大,需要針對上下游不同情況的法律規范來保障國內的石油供應。
1.日本的上游領域主要適用《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法》,規定石油天然氣的資源開采的批準程序,推動勘探活動。另一方面,為加強海外勘探開發,《石油公團法》規定日本石油公司代表政府指導和監控日本公司的海外勘探開發,并對日本公司海外勘探提供了經濟援助和稅收優惠。下游領域則主要適用《石油業法》,該法涵蓋了石油煉制、進口和銷售等業務,使實現穩定的石油供應。
2.韓國用于規制上游領域的基本法律是《韓國石油開發法》,石油煉制、進出口和銷售等下游領域的基本法律為《石油事業法》。
3.在印度,上游領域的基本法律是《1948年油田管理與開發法》,其內容涉及到油田管理和資源開發。下游領域的基本法是《1934年石油法》,涵蓋了石油的煉制、進口、運輸、儲存等業務。
三、方法論問題:完善我國石油法律體系的基本思路
要真正實現石油法律體的完善,不僅應加速石油法、天然氣法等基礎性法律法規的制定,而且還要制定一系列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使之同石油基礎性法律相互配套、相互銜接。石油法律法規體系得基本構架應為:以能源基本法為基礎性法律,以石油法、天然氣法、石油儲備法、節約石油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專門、專業性法律作為主干法,以反壟斷法、公司法等能夠規制石油行業管理的法律作為補充性法律規范。這樣,層次分明、門類齊全的石油法律法規體系才能有效保障我國的石油行業蓬勃發展、壯大。
(一)基礎性法律:能源基本法
能源基本法是調整國家在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開發、利用、保護、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能源基本法可以被稱作能源領域的根本大法——憲法,它需要對主流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等的開發、利用、保護、經營過程的基本原則和操作程序作出規定。若缺少能夠涵蓋整個能源領域的能源基礎性法律,會使整個法律體系出現“地基不牢、建筑欲倒”的狀況。
(二)加快制定與完善石油法律體系各主干法
我國制定一部系統的調整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運輸、儲備、煉制、銷售以及相關設施保護的石油法,已經成為一項急迫的任務。依據我國現存問題,石油法應規范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利用、銷售和儲備等各環節。應明確諸如石油資源所有權、石油銷售市場的進入標準及審批程序、石油天然氣的公平競爭等問題。
同時,由于資源的稀缺性,應通過節約石油管理辦法來促進節約用油、替代性措施的落實,把鼓勵節油作為國家石油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要從另一方面對同節油密切相關的汽車產業入手,鼓勵和促進汽車廠家改進技術,生產高燃效汽車。并相應鼓勵消費者購買節油型汽車。總之,要提高公眾的資源節約意識,形成像節約糧食和水一樣節約油氣資源的社會氛圍。
為更加有力地保障石油安全,除按照上述體系構建一系列的主干法之外,我國應盡快制定石油儲備法,石油儲備是穩定供求關系、平抑市場價格、應對突發事件、保障經濟安全的有效手段。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都制定有相關法律法規。此外,企業與經營者的能源儲備設施須按國家要求進行,并在國家監管下進行能源存儲,從而鼓勵企業節約能源。
結論
在總結我國石油行業發展現狀和我國石油立法現狀的基礎上,借鑒國外先進立法經驗,構建一個適應我國基本國情的石油法律體系是本文的根本目標。我國石油法律體系應以能源基本法為基礎法,以石油法、天然氣法等一系列專門法作為主干法,加以現存的《反壟斷法》和《公司法》等能夠規制石油行業管理的法律作為補充。這樣的石油法律法規體系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我國的石油行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潘佳,Thompson Paine.美國石油行業管理理論法律研究[J].邯鄲學院學報,2011(02)
[2]方忠于,朱英,石寶明.國外石油立法(一)[J].當代石油石化.2003(10)
[3]歐陽曉紅.利益分配和市場穩定:油價改革方案的雙重考量[N].華東信息日報,2006-12-10
[4]廖勇,王恒.論我國石油天然氣安全極其法律保障體系的構建[J].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0(03)
[5]趙春.構建我國石油資源法律體系初探[D].東北林業大學,2005
[6]黃曉蕾.英國石油迎來轉折點[J/OL].東方早報,2010(07)
作者簡介:
王春秋(1983- ),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大學旅游學院經管分院講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