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老年人的立法問題是近年來的熱點問題,對于老年人贍養的法律和老年人權益保護的法律一直是我國立法的重點。但是要研究我國老年人的立法首先要對其基礎理論做研究,即其立法的現狀、意義以及影響立法的相關因素。只有做好這方面的研究才能對老年人立法的背景有所掌握,才能構架我國針對老年人的立法。
關鍵詞:立法現狀 立法意義 經濟因素
一、我國的老年立法現狀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護的法律和規范主要分兩個層次,一是作為普適性的法律規范,一是作為特殊性的法律規范,與此相對應地,除普適性法律規范中老年人享有的一般權利外,還包括以下特別權利:享有法律援助的權利、司法救助的權利優先立案的權利、先予執行的權利、參與社會活動優待權。根據有關統計數據分析,以下幾類案件是涉及老年人合法權益保護糾紛的多發案件,主要表現在子女贍養、財產分割、房屋產權等財產領域及遺棄、虐待等人身權領域:
1.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受到侵害;
2.老年人的人身權受到侵害的現象;
3.老年人財產權受到侵害的現象。
老年人財產受到侵害,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因遺產繼承而侵犯老年人繼承權的糾紛。例如,配偶死亡后另一方再婚要依法帶走或處理自有財產時,受到子女、親友或家族阻攔,給老人的財產權利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
(2) 以贍養為借口,子女攫取老人財產,或是同住人以贍養、照料老年人生活為名,在購買產權、遷入戶口、更改戶主目的達到后,遺棄、虐待老年人。
(3)侵占老人房屋的產權。如共同居住的子女分配、購買住房后,仍占據老人住房;成年子女冒領本應屬于私有房產主的老人的拆遷補償款,不少房產糾紛還連環引發了贍養糾紛。
(4)再婚又離婚所引發的財產問題。由于再婚老人的財產所有權模糊,加之雙方原子女的不當干涉,極易發生利益沖突及與再婚老人的遺產糾紛。
據相關資料和有關調查顯示遼寧省農村老年人訴訟案件占比例大,有些地方老年人的訴訟案件占整個訴訟案件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老年立法的重大研究意義
(1)體現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
依法治國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國21世紀要建設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方略。我國將步入快速老齡化社會,老齡法制建設也是我國建設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加強老齡法制建設對于老齡人口有很強的地方特點,若要有效實施對老齡人口問題的處理,應有一整套系統完整的法律框架與完善的對策
(2)保障基本人權,強化和諧社會
加強老齡法制建設,就是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存權等基本人權。我國已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實現從執政黨的意志上升為全國人民的根本意志,實現了對人權價值和地位的新提升,是人權建設的一個新的里程碑。老齡法制建設的根本宗旨就要求以人權保障作為立法基礎,實現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進而實現社會和諧。強化和諧社會,應對老齡人口不同訴訟案件和各種社會問題,建立統一的法律原則和制度規范十分必要
(3)實現代際平等,體現代際公正
加強老齡法制建設,就是要以社會公正理念設計一套維系代際平等的法律制度。社會公正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都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通過建立、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以社會公正為核心的保障體系,在代際之間合理地配置資源,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代際平等,建立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4)實現國際接軌,體現遼寧省的責任
聯合國有關老年人問題的決議要求各國通過立法,確保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為實現與國際接軌,我國早在還未進入老齡化社會的1996年,就由最高權力機關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這一具有基本法性質的全面保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體現了我國與國際接軌的努力,另外,中國在一國之內使用包括法制建設等手段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努力,這也是中國體現大國責任的重要體現。確立遼寧省老齡人口立法的框架和完善的對策同樣也是體現責任的重要體現
三、我國老年立法的經濟因素
目前的人口年齡結構處在“人口紅利”階段,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這一階段的勞動力人口比例進一步下降,至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將高達30%。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9448萬,占老年人口的21.78%,這意味著我國人口的老齡高齡化。一方面,這一階段,老年人口數量和老齡化水平都將迅速增長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來老年人口規模的高峰。另一方面, 2031年到2050年,中國人口總撫養比和老年人口撫養比將分別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齡化形勢最嚴峻的時期。此外,據李京文院士預測,預計2030-2050年我國勞動力數量逐步下降,2030年后,勞動力人口的比重將不到一半,2043年前后非勞動力人口將達到峰值8.21億,占當時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并且在非勞動力人口中,老人將占大部分,這種人口結構將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由此可見,在正確處理老齡人口訴訟案件中,即便有完整的法律依據,要達到好的處理效果,還需要完善的社會制度和機制,才能最終達到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