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不斷完善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財會工作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而財會工作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會計人員素質。近幾年,會計人員的素質問題備受社會的關注和質疑,有會計人員自身的問題,也有經濟迅速發展對會計人員素質要求更高的客觀現實。如何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關系到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問題,同時也是對會計人員的一次挑戰和自我發展的機遇。
關鍵詞:財務人員 素質提高 職業道德
一、財會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由于會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客觀公正地反映經濟業務狀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的工作行為,做到廉潔自律,并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和誠信建設,做到“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原則,不做假賬”,會計人員還要熱愛本職工作,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持原則,不超權錯位。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核心和靈魂,也是市場經濟信用的一種保障和資源。
2.具有良有較強的專業技能。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財務人員不再是簡單的核算,而且還有預測、決策、控制等高端職能,這就要求財務人員熟知法律和財務規章制度,精通稅務、審計、證券、金融、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相關知識,這樣才能成為業務全面、知識豐富,懂經營、會管理的專業管理人才。
3.要掌握先進的金融管理工具。現代企業的會計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這就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由于會計工作與國際接軌,就要求財會人員要具備一定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學習世界各國先進的財務管理經驗和方法;要掌握國際貿易知識,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計算機現已廣泛地運用到財務系統等方面,為會計工作創造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會計人員要熟練掌握計算機的知識,能夠運用各種財務軟件處理經濟業務。
二、我國會計人員素質現狀
1.專業水平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盡管《會計法》規定了會計人員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但會計從業資格證的門檻不是很高,只是最簡單和基礎的會計知識;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雖然每年都搞,但走形式的多,真學習的很少。受幾十年計劃體制的影響,我國在用人制度上還沒有打破終身制,很多會計人員年齡偏大,并且學歷不高,沒有掌握先進的管理知識,在單位的工作也只是維持現狀,工作安穩就不求上進,缺乏刻苦鉆研和敬業精神,無法按新制度、新準則等規定開展工作,更不能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在工作中出現偏差也是不可避免的,給單位和會計行業都造成了不良影響,在單位的經濟管理活動中沒有發揮會計職能,相反給各項經濟活動埋下了隱患和風險。
2.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一些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養成的習慣就是聽單位領導的,在遇到道德與利益沖突時,不敢堅持原則和維持正義,沒有想到自己的工作具有法律的強制性,不能維護會計職業的尊嚴,也沒有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留下了隱患和污點。相反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違法,單位領導的口頭指示沒有保護作用,最后受到法律制裁的只能是會計人員,還有很多會計都是受領導“牽連”的無意識違法行為,這都是日常工作中法律意識淡薄造成的。
3.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差。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職業道德修養,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看重利益關系而忽視了自己的工作性質。當前,絕大多數會計人員的違法行為都是職業道德的問題,根源在主觀意識,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比較落后,會計人員的教育重視業務水平而輕視職業道德教育,每年繼續教育涉及的職業道德內容不多,而更多的則是職業技能,很難從意識中建立自己的職業道德規范。到目前為止,我國也沒有一個內容完整的、可以遵循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相對滯后是造成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只注重業務能力、忽視道德教育。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應該是一個合格會計人員的“雙翼”,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更好地提供會計服務。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金錢和經濟利益的誘惑無處不在,會計工作處于各種利益碰撞的中心環節,只要價值觀念稍有偏差就會偏離了會計職業道德的軌道,會計人員就會成為他人違法犯罪的工具,損害了集體和他人的利益。有些單位領導人為了追求自己執政業績,為自己的升遷創造條件,指使或強迫會計人員用造假來粉飾會計信息,很多會計人員迫于壓力和利益的誘惑,將會計職業道德拋于腦后,這種造假行為危害的是社會,也是目前導致我國會計信息失真 “頑癥”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加強會計人員素質的途徑
1.提高會計執業準入門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財務人員在單位的管理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不再是簡單的核算和記賬,具有預測、決策、控制可防控風險的高端職能。因此,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應該全面提高,增加稅務、審計、證券、金融、國際貿易等管理知識的考核,使會計人員成為知識豐富,懂經營、會管理的專業人才。通過擴大會計職業資格證考試的知識面來提升會計人員專業素質,以此增加社會對會計工作的重視和認可,對在職會計人員可以通過學歷教育、職稱教育來提高理論水平,對會計職業資格證的年檢要加大考核力度,淘汰那些專業素質達不到要求的會計人員,不要只從數量上看待行業的發展,要注重素質和質量的提升,做到寧缺毋濫。繼續教育也是會計人員提高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會計人員可以結合自己實際工作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也要側重于先進的管理知識,增強會計人員的判斷、分析和預測能力,這樣才能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2.加強審計監督力度。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也剛剛起步,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的不可能是自發形成的,完全靠主動自覺來完成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不現實,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各單位的財務管理和監督,促進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對那些違反財經紀律的會計人員要加大處罰力度,可以比照駕照的管理模式,用立法的形式進行處罰,即使沒有觸犯現行法律法規的造假行為也要清出會計人員隊伍,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發現問題一追到底,避免以往的那種有問題換個單位不了了之,或者時過境遷離開本單位就不再追究的做法,上級行政機關不要護短,凡違反財經法律法規及其相關規章制度規定,一定要追究單位負責人、分管財務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和會計人員的責任,對于貪污腐敗、違法亂紀和同流合污等現象,除按規定予以一定的行政處罰外,情節嚴重的要交由司法機關處理,使其充分認識到若不遵守職業道德將會受到法律制裁。還應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跟蹤監測系統,準確判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所處的階段,及時發現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狀況的動向,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規范和處理。
3.加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建立會計誠信教育機制,引導會計人員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為行動準則,會計人員應以此作為“立身之本”,樹立“信”則“立”的觀念。在會計工作中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不貪不占、客觀公正地反映經濟業務事實。會計人員要把誠信教育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切入點,做到依法辦事、愛崗敬業,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系,并把誠信作為單位的核心文化,樹立誠信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把誠信教育轉化為職業道德行為,對提升會計人員素質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曉芳.誠信是會計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J].職業技術,2010,(06)
[2]莫琳.加快會計誠信體系建設[J].現代會計,2005,(03)
[3]曾廣煒.誠信是會計工作的命脈[J].現代會計,200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