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江并流”地區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區域,長期為國家生態安全、水安全和經濟安全等做著重大貢獻,但這種生態發展潛力很大的區域卻長期處于政策邊緣,無緣國家戰略層面的規劃。本文建議結合該區域主體功能區的定位,始終堅持生態保護與建設發展戰略,打造成國家級“三江并流區域生態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關鍵詞:三江并流 生態保護修復 生態脆弱
注:本文為全國人大“三江并流”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專題調研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2YJC790162)、陜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1JK0063)和陜西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D013)聯合資助。
1.引言
“三江并流”地區具有自然環境獨特、地質結構復雜、自然資源豐富、生物種類繁多、生態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特點,構成了世界上罕見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但也是典型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欠發達,人民生活貧困,生態環境整體呈現惡化之勢、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嚴重威脅著區域各族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展,本文建議成立“三江并流區域生態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三江并流”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盡快上升為國家戰略。
2.“三江并流”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三江并流”地區在經濟社會發展、邊疆安寧穩定、民族團結和睦、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總體上說,該區域是“資源富集、生態脆弱、經濟貧困”的特殊區域,加之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氣象條件的制約,以及生態保護資金缺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然面臨著嚴峻形勢。在“三江并流”地區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是一條促進大面積植被快速恢復、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3.嘗試建設“三江并流區域生態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1)“三江并流”地區長期陷入國家“政策塌陷區”
進入新時期,我國的區域發展規劃基本上形成了“三種類型區域政策支撐、四大區域經濟板塊”的國家戰略格局,其規劃在空間上呈現東、中、西整體布局與個性化布局相結合的特征,但區域之間發展很不平衡。
(2)構建“生態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依據
遵循“立足省情、融入板塊、服務全國、放眼世界”的原則,“三江并流區域生態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邊界界定應打破省級行政區域界限,突出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特色。
(3)“生態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重點工作
①全力推進生態保護工程
抓好“三江并流”區域生態恢復治理,動員全社會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提高州、縣、鄉政府所在地綠化率;繼續實施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治理整頓開礦、采石行為,開展江河流域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充分發揮林業優勢,大力培育、扶持、引進林業龍頭企業,重點實施好中低產林改造、農特產品綜合加工、畜產品綜合加工等項目建設。
②加強生態保護建設動態監測
“三江并流”地區生態類型較多、變化較快,外部各種自然和人為脅迫都會給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影響,建立一個區域性的脆弱信息數據庫和基于信息、經濟、環境等綜合協調信息數據庫,以便持續觀測外部環境壓力、人為活動對脆弱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各影響力之間的關系,研究脆弱生態環境的變遷和演替規律,探討各種修復措施對消除生態環境脆弱和提高土地生產力的有效性。
③組建國土守護員隊伍
該區域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國家級貧困地區,有些居民點至今不通路、不通電,他們用青春熱血守護著祖國的邊疆和轄區,寸土必爭、忠于職守,為確保國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千里眼”、“順風耳”,卻甘守清貧、寂寞,不計個人得失,心甘情愿、無怨無悔地付出。
④完善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該區域內大部分縣財政收支入不敷出,多靠國家撥款維持,靠自身財力的增長無法滿足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加之長期以來國家給予的生態保護資金和經濟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財政收支嚴重失衡,使其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中。而完善的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基礎設施的薄弱弱化了這些地區市場發育程度和外部區域經濟增長對這些地區的輻射作用,阻礙農民與外部環境的交流和溝通,使之失去很多發展機會。應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完善“三江并流”區域的交通網絡,重點建設公路、機場、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大主要運輸通道、運輸樞紐建設力度,形成以公路運輸為主、空運為輔的綜合應急輸送保障網絡,在維護社會治安、防汛抗旱、森林消防、礦山救護、醫療救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晶,何忠俊,王立東等.“三江并流區”不同類型土壤腐殖質特性的研究.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0.25(5): 559-663
[2]何忠俊,王立東,郭琳娜等. 三江并流區土壤發生特性與系統分類.土壤學報,2011.48(1): 10-20
[3]王德強,廖樂煥.香格里拉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
[4]秦尊文,“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進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3
作者簡介:
宋敏,(1976- )男,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博士后,西安財經學院陜西資源環境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為資源經濟與環境管理、財稅理論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