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已經建立。雖然事業會計工作得到了大范圍的發展,但是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規范會計內部控制及其監督機制,讓會計的信息更加準確,已經成為當前事業單位公認的問題。本文主要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出現的一些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措施,希望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事業單位 控制內部 會計監督
1.事業單位會計的基本概念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以社會公益為目的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一般由國家設置,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大體可以分為“全額撥款”、“參公(即參照公務員)”、“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事業單位會計是各級事業單位反映和監督單位預算執行及各級業務活動的專業會計,是預算會計的組成部分。根據機構建制和經費領報關系,事業單位會計組織系統分為主管會計單位、二級會計單位和基層會計單位三級。主管會計單位,是指向同級財政部門領報經費,并發生預算管理關系,有下一級會計單位的事業單位。二級會計單位,是指向主管會計單位或上一級會計單位領報經費,并發生預算管理關系,有下一級會計單位的事業單位。
2.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首先,費用支出不合理。目前,事業單位對于行政經費的支出(特別是招待費、辦公費、會議費等)普遍缺乏嚴格的控制標準,缺乏強制的預算管理。其次,固定資產管理比較薄弱。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制度以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購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對資產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關的內部控制,重購輕管現象比較普遍。最后,財務缺乏監督職能。財務部門只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對單位重要事項的決策、實施過程和結果均不了解,未能對業務部門實施必要的財務管理和內部監督。如一些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對于房租收入,往往只負責對收入登賬核算,而對收入額確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時收取、是否做到應收盡收等卻未能實施必要的財務監控。
3.加強事業會計內部控制和監督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監督體系
加強各種監督體系的建設,使事業單位的一切經濟運動處在內部控制。譬如,貨幣內部控制制度是事業單位最重要的內部控制制度,它要求貨幣資金收支與記錄的崗位分離、收支憑證經過有效復核或核準、收支及時入賬且收支分開處理、建立嚴密的清查和核對制度、做到賬實相符、制度嚴格的現金管理及檢查制度等等。
3.2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
強化教育提高責任意識,以往都是針對于單位負責人。對于單位法定代表人和行政負責人的確立都是在給予人員的教育。《會計法》也進一步的成為會計行為責任的主體,在聘用每個成員時都要不斷地進行考核和考試,也要不斷地更新他們的專業知識,基本考慮的內容有《會計法》、《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會計職業道德》等。每年都需要進行培訓,并且對員工進行培訓內容的增加,讓會計人員更深刻的了解會計相關知識,同時也要強化這些人員的工作的力度,提高他們的意識。
事業單位需要進行內部控制和監督制度的健全,并且對會計內控和監督的保證。在事業單位的管理中,會計人員需要具有獨立的地位,利益也需要緊緊和企業相連的。
3.3確定內部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方式
明確外部的監督和加強政府的監督力度,代表政府利益的經濟部門的是審計、財政和稅務,加大力度監督,解決我們現在嚴重的問題。我們要合理分工,各自負責自己的任務,加強立法,并且進一步明確立法在事業單位會計部門的地位。科學的監督范圍和程序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從而讓我們的合法的利益不受侵害。只有將后顧之憂解決,那么就不會出現這些不良的行為。同時傳統的會計監督模式也應該不斷的改變,建立一個合理的預測,進一步加強會計的建設。原來的重核算而輕考核的思想要徹底地改變,認識會計監督的制約和反饋的充分性,各項職能要起到應有的作用,使會計監督和外部監督的正確認識和分析,進一步的完善內部監督,加強協作和監督的合力,我們也要盡力動員群眾的參與和監督。
多方面的事業單位會計的監督軟弱原因主要包括領導的意識差和處罰力度不夠,內部的監督也不是很好,會計的利益驅動不科學的監督,所以我們要加強內外部的監督,要嚴抓財經紀律并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現在的事業單位中,會計人員被多個領導管理,獨立性也不夠。我們不能把會計人員的任務都依附在各個領導上,領導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管理,導致內部的監督不足和軟弱,事業單位的機關和同級政府部門都可以對會計人員經行裁決和獎勵,提高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和獨立性,加強事業單位的外部監督。涉及到社會上每個人員的監督,在收費備案的制度,收費的項目要詳細,每個收費的步驟要給予原因,用來杜絕收費的錯位和亂收,同時也要入賬共存,定期的檢查收費的表列,相應的機關在檢查單位的違紀行為時,也是通過會計人員記錄的這些賬目,對于那些收入的處罰和收費的支出等等,看是否有及時的計入賬戶,實行財政的審查制度,單位的支出也需要按照會計的制度來執行,相關的機關應該把重點放在支出的目的和用途的過程中,對于那些沒有記錄私自挪用資金的人員給予嚴重的處分。
3.4加強事業單位內部監督立法
事業單位會計的內部的監督和外部監督是一個整體,雖然有內外之分,但是兩者是不能分開的,在同一的會計制度上預算會計是其中的一部分,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法規,這些都是在會計表上體現出來的,財務的狀況和收支情況都是在這個表上體現的,這樣才有利于財政部門和上級的檢查和了解情況,單位預算的執行工作和核算外部的監督,本級政府則是在對會計工作的內部監督,事業單位本身的就是為社會公益服務的,保證國家的支持系統和體制。事業單位和整個社會有不可分開的關系,加強事業單位的監督和整個國家的經濟相連,其實我國的經濟和政治和文化本身就是一體,各個方面都要涉及到。我們需要重點考慮上述問題,消除領導和會計人員的利益關系,機關和同級人員的意見和監督對這些問題都有一定的影響,掌握單位會計人員的獨立地位。要加大力度監督,解決我們現在嚴重的問題,要合理分工,各自負責自己的任務。加強立法,進一步在會計方面明確,科學界的監督范圍和程序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讓我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這樣就不會出現這些不良的行為。
3.5加強業務人員的綜合能力
提高單位內部在職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及業務素質,由于會計監督與會計部門可以促使事業單位更加有效的加以運行,而在此過程當中會計人員發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因此,事業單位應當謹慎的任用和選拔會計人員,對在職的會計人員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組織及安排業務培訓和素質教育,最大限度的促使會計人員能否與本職工作的需要相滿足,推動事業單位的有效運行和良性循環。
3.6建立責任權利相結合的責任考核制度
將相關費用如管理費用,進行分別的全額細化以及全額量化,并且在管理中進行層層分解,明確的界定成本管理體系當中各個人員以及各個部門的工作范圍和職責權限,給予不同人員和不同部門以相應的權力,以便于對自身的職責加以有效且充分的履行。在責任的指導下將工作任務完成以后,往往需要一定的精神獎勵或者物質獎勵對員工加以刺激,將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傳統思維模式徹底打破,從根本上切實做到控制到位,指標到人,有責可負,最終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一個成本群管理格局和成本管理網絡。
4.小結
總而言之,事業單位應當盡可能地將監督體系的建設工作加強,推動經濟活動始終處于三位一體的社會控制、政府控制以及內部控制的現代化監督體系下,以便于確保事業單位各項活動及工作的高效運轉。
參考文獻:
[1]郝亞飛.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現狀及解決策略[J].當代經濟,2012(6)
[2]李明俠.淺談企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J].科技創新導報,2010(8)
[3]鄭麗玲.淺談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J].財經界(學術),2010(14)
[4]徐新玲.淺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如何加強水利事業單位內部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