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培養一大批掌握現代知識,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才。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建設大批一流的大學,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高新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新專業不斷增加,學校的課程體系以及課程內容正在不斷變化,教師只靠職前教育獲得的和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知識已遠遠不能適應教學內容的發展。很多教材內容陳舊,未能及時反映學科前沿信息,這就需要高校教師通過較強的信息能力來獲取這些最新的學科前沿信息,增強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一信息素質概說
1信息素質的內涵
信息素質是指判斷何時需要信息,并有效地定位、獲取、評價和利用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總和。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首先提出了信息素質這個概念,隨后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信息素養已成為全面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2教師的信息素質
教師信息素質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及獲取所需信息的欲望;二是能準確、快速地從不同角度解讀信息和批判性地評價思考信息;三是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思考、篩選、整理、組織、編輯,并將信息技術與所教學科有機整合;四是遵守信息道德,遵守各種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能抵抗網絡不良信息的誘惑和污染,懂得維護信息安全。[1]
二提升高校教師信息素質的必要性
1信息社會的要求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社會,人類創造的知識幾何級增長,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據統計,人類30年來創造的知識是過去兩千年的總和。面對海量的知識,教師只靠以前教育獲得的和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知識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吸收和補充新的知識以適應飛速發展的專業學科要求。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環境下,高校教師無論作為社會人還是作為職業人都應具備較高的信息素質。
2創新教育的要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已發生了重大變革,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教師不能再只依照教材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科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創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學生通過現代媒體和網絡、數據庫等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性的學習,獲得學習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這正適應了當前所提倡的創新教育新要求[2]。創新教育離不開具有創新意識和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教師實施創新教育必須通過信息技術,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志向,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人才培養的要求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培養一大批掌握現代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才。培養創新人才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起著示范、引導和互動的作用。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夠從雜亂無章的信息中去除過時的、無效的信息,提取有效的、有用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整合到教學資源中去,并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觀點、新的理論、新的思想和新的設計,把這些創新思想向學生傳播,從而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
4教師科研的要求
高校的教學與科研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兩翼,其科研水平與教學質量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兩項重要標準。許多教師是教學和科研雙肩挑的教師,除了完成繁重教學任務外還要肩負多項科學研究的重任。科研就是要找出學科研究的空白區和研究的熱點,指明學科、專業或研究領域的發展方向。在整個科研的過程中,從開題、研究到結題,教師要查找大量的學科和研究的信息,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檢索出有用的信息,這就需要具有較強的信息檢索能力,來獲取這些最新的學科前沿信息。沒有較高信息素質的教師,在科學研究方面將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5信息資源建設的要求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各高校都十分重視對信息資源的建設和投入,圖書購置經費大幅增長,圖書館數據庫和電子資源入藏的比例不斷增加,購置了大量的數據庫和數字文獻資源。雖然許多高校都花重金購買了大量的中外數據庫,如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博碩士論文數據庫、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ISI、Elsevier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JournalsBooks等,但許多高校教師尤其是中老年教師缺乏信息檢索能力,不懂得利用這些數據庫資源;有的教師雖然使用這些數據庫,但只進行簡單檢索,不懂得有效地將檢索需求表達出來,不能掌握檢索系統的檢索語言,不懂得利用高級檢索工具,不懂得利用布爾邏輯進行快速有效的信息檢索;不懂得如何利用數據庫和網絡資源,致使這些信息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信息資源的浪費。因此,提高高校教師的信息素質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三提升高校教師信息素質的策略
1培養教師的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支配信息行為,有強烈的信息意識,才會主動追蹤本學科本專業的信息,而且教師的信息意識直接影響和感染著學生,對學生起著示范的作用。因此要培養教師的信息意識,努力提高教師獲取信息的自覺性和敏銳度,定期主動追蹤本學科、本專業的前沿信息,對所獲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把最新的、有用的信息整合到教學資源中去。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進而形成創新思想。
2搞好信息技能的培訓
由于許多高校教師以前沒有系統學習過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能力不強,許多人沒有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要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能。高校要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的教學資源,對教師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信息技能培訓,要有針對性地開設信息技能培訓課程。培訓課程應著重以提高教師的信息知識、信息技能以及信息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可采取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專職進修以及自發研修等多種形式進行。
3依托圖書館開展數據庫培訓
高校應依托圖書館開展教師進行檢索技能和利用數據庫培訓。圖書館應定期對教師進行信息檢索的培訓,讓教師認識到信息資源的重要性,并能熟練掌握各種檢索語言、檢索工具、檢索手段、檢索策略;圖書館應經常舉辦各類數據庫講座,讓教師能熟悉本專業的數據庫并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
4提高教師的信息道德修養
高校應舉辦信息道德的培訓課程,講授有關著作權法、版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法規內容,使教師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貯、傳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動中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做到尊重知識產權,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不盜用別人智力成果,在參考使用別人成果時,一定要注明出處;尊重個人隱私;不窺探別人的文件和未經許可使用別人計算機上的資源;遵從信息法規,抵制各種違法、迷信的、淫穢的、反動的信息[3];不傳播虛假有害的、未經核實的信息;不使用或復制沒有支付費用的軟件;不使用盜版軟件。只有教師自己擁有高尚的信息道德修養,才能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大學生樹立崇高的信息道德,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才。
5建立教師信息素質評估體系
高校要將提高教師信息素質落到實處,就必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評估機制。高校應該在教師繼續教育課程中增加信息檢索、信息分析與評價等信息課程,并設立專門部門和人員負責該項工作。要把教師信息素質與職稱評定、崗位聘任、工資晉升、評優等工作掛鉤[4],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確保教師信息素質的提高。
總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在信息化社會,高校教師的信息素質影響著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的培養。為此,我們應加強培養和提高高校教師的信息素質,并通過教師的潛移默化作用影響學生,使之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從而在現代社會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松青.論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J].情報探索,2010(7):53-54.
[2]靳晴,靳繼國.試論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9):159.
[3]張禮芳,施建林,袁國麟.教師信息道德的培養策略探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1(9):71-72.
[4]張國平,王紅梅,程玉民.提升高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