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教授治學作為一種民主的管理模式而受到關注。教授治學的內容和范圍在我國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授治學的必要性在于平衡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教授應該對學術的管理享有決策權。
一大學內部治理結構視閾下教授治學的內涵
“教授”是高等學校中職別最高的教師。“治學”,即研究學問。教授治學,從本意上理解,是指高等學校中職別最高的教師所開展的研究學問的活動。本文的“教授治學”指的是高等學校中承擔教授職務的教師,通過有效途徑合理合法地參與高校學術事務管理的活動。具體來說,教授所治之學,其內容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治教學。主要指教授參與教學計劃、教學運行、課程建設、教學質量、教學制度以及教學基本建設管理的活動。二是治科研。主要是教授本人的科學研究實踐以及參與高校科研計劃、科研機構和隊伍、科研資源以及科研成果的管理。三是治學風。教授所治之學風,有兩層含義,首先也是至關重要的,是教授自身的學風建設,其次則是參與學生的學風管理。
二教授治學的現實困境及原因
教授治學,在實踐中表現為教授擁有大學學術領域中,諸如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招生政策、學位標準、學術人員的聘用與升職的學術評價以及關乎學術發展的激勵政策等的決策權。從政治的角度看待教授治學,我國目前大學教授治學的現實困境主要表現為管理制度結構的不合理。教授治學的實施在于教學、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方面,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教授治學有助于學校人才的成長和學術研究隊伍的建設,也利于學校學術頂尖人才的形成。
1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
從我國大學的外部管理體制看,傳統上我國的高等教育都是“官辦”的,大學都是“國有事業單位”,大學與政府主管部門之間有著牢不可分的行政隸屬關系,大學也都有行政級別。大學可以說就是一個“異化”的政府部門。盡管近年來國家在一定程度上開放高等教育領域,興起了一批民辦高校,但與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都大力扶持的“官辦”大學相比,顯然難以比肩,顯得微不足道。國家也在增強大學辦學自主性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并未能從根本上動搖大學對政府的強烈依賴性,從資金預算到招生指標,從學科點設立到校領導的任用,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上級主管部門的行政指令。我國大學在外部管理體制上要完全走出“行政本位”的窠臼,真正實現“大學自治”的民主制度改革,恐怕還有漫長的道路。
2行政權力上的民主
行政權力上的民主,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學內部的民主監督與民主管理,即教職員工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管理的監督權和決策權。行政權力上的民主常常被狹義地理解為大學內部的民主制度建設,因而忽視了學術權力上的民主。由于對行政權力上的民主建設的重視,也使得這方面的民主制度架構在學校內部是比較完備的,從工會制度、教代會制度,到信訪制度、審計監察制度等,都在學校的民主監督與民主管理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我們也應該較為清醒地看到,這方面的制度建設可以說是形式完備,而實際效果欠佳,這里面的原因可能較為復雜,似乎難以三言兩語道盡。我們感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行政權力的異化———官本位。
3學術權力上的民主
撇開行政權力談學術權力上的民主,那就是一個關乎“學術自由”的問題。這也是為眾多學者所詬病的我國大學的一大弊端。盡管每所大學都在大談創造“學術自由”的氛圍,但我國大學卻既沒有“學術自由”的傳統,也還遠未真正形成“學術自由”的制度基礎。正如張維迎教授在《大學的邏輯》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在一個教師隊伍普遍“近親繁殖”的制度環境內,怎么可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學術自由”。這一點隨著近年來學校教師隊伍學緣結構的多元化已明顯有所改善,但“學術壟斷”“一言堂”“學術排擠”等現象并沒有從根本上杜絕。
三教授治學的必要性
學術自由是對學者個人權利的尊重,而教授治學就是對教授團體的尊重,是讓教授團體有一定決策權的管理方式。西方頂尖大學的辦學理念是學術自由、大學自治、教授治學、積極應變五個方面,而這五種辦學理念并不是完全為現實適用的。大學自治、教授治學是學術自由的先行條件,是落實學術自由的現實途徑。所以,學術自由如何落到實處,就要依靠大學自治與教授治學。大學自治是組織層面的落實,解決的是大學與企業或組織乃至政府的關系。教授治學則是個體層面的落實,解決的是學術人員與黨政人員的關系。
學術自由是這兩個制度的根基,一個是大學自治,另一個是教授治學。大學自治是為學術自由的實現提供外在組織保證,教授治學則是為其提供了內在制度。就組織保證和內在制度而言,學術自由的實現更受制于學校的內在制度,高校發展受到的內阻大于外部阻力。自由不僅僅受到外部政府干預的威脅,更受到高校自身的制度威脅。
從而可知,學術自由離不開大學自治,但大學自治僅僅為學術自由提供了一種組織保護,教授治學制度則是高校內部實現學術自由的制度保障。
高校要實現學校內部民主管理制度,教授治學起到決定性作用。教授治學的實質是民主管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教授治校是淡化“官本位”的觀念,強調高校管理制度和服務意識,并不是提倡教授必須擔任行政職務。
教授治學的必要性來自于為了平衡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在我國,行政權力領導學術權力是普遍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術權力的根基,即學術自由和院校自治理念薄弱。需要我們認識的是,協調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問題在于提高學術權力的地位,只有這兩種權力得到平衡,才能弘揚學術自由,重視教授治學。
中國高校現行的垂直任命制的管理體制是強化“官本位”的體制性根源。中國向市場經濟轉軌之后,社會經濟發展很快,但是總體來看,高校行政體制改革滯后,特別是學校管理體制和計劃經濟相比,沒有太大的改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沿襲了計劃經濟的垂直任命制,給強化“官本位”帶來了體制土壤和體制條件。選官的機制太死,還是少數人在少數人的圈子里選干部,由于是上邊給下邊發烏紗帽,造成在干部選擇導向上的失誤,讓干部只對上負責,而不對下負責,誰給發烏紗帽就對誰負責。這樣就造成過度追求短期行為,而沒有長遠打算。很多學校主管都形式主義,做秀而不做事,形成表面成績,取悅領導,等著提拔。個人專斷,少數人說了算,導致學校管理者追求個人既得利益。其實都是在權力設置上沒有實行分權和制衡機制,而是過于集中,少數人說了算和個人說了算。實施教授治學在很大程度上是改變我國高校教學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官本位”的價值觀念。
四實現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
1加強教授自身建設是實現教授治學的前提
教授治學,要求教授對學術要有敬畏之心、崇敬之情、虔誠之心,敢于擔當學生的道德楷模。教授只有對學術有所敬畏,才有資格治學,才能擺脫權力與金錢的桎梏,培養獨立人格,提升學術水平和學術道德。目前國內的教授隊伍總體狀況不錯,但問題也不少。在學術水平和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問題都比較突出,如濫用教學權、學術權、打分權,私自向學生推銷教材等。教授一定要守住師德底線,只有這樣,學校的師德風范才能不斷提高,教授才能在傳授高深學問的同時以高超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熏陶學生,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質,成為學生職業道德的一個標桿。因此提高教授自身學術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是實現教授治學的基本前提。
2高校合理的制度建設及有效執行,風清氣正的學術風氣的營造,是實現教授治學的根本
第一,教授治學的組織機構設計。在“教授治學”制度的組織機構設置方面,要對既有的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進行改革,修訂學術委員會章程,力圖打造新的學術性機構,調整人員構成,提升教授的作用。從教授治學的機構情況看,要設置校院兩級學術性機構,如西南交通大學設立了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其中學校學術委員會稱為一級學術組織,學院學術委員會稱為二級學術組織。而對于不同學術機構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教授委員會囊括和取代原有的學術委員會等學術組織,利用“教授治學”制度來領導學院的各個學術委員會和學術組織。
第二,教授治學與黨委領導、校長負責的權、責關系。在教授治學和黨委領導、校長負責之間的權責關系方面,教授治學下的學術組織擁有決策職能。學術組織作為決策機構,有權力對學校的一些事物進行決策,但依然要服從黨委的領導、校長的領導,對于與黨委、校長的不同意見,學術組織可出具富有說服力的學術依據,行使教授的學術權力,達到學術為決策服務的目的。
第三,教授治學中的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在教授治學的模式下,學術性組織被賦予較高的期望,各高校都希望它們能夠參與學院發展方向、發展規劃、專業設置、人才引進、重要改革措施等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要發揮教授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國家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發揮學校在高等資源配置中的主動作用,高校通過自身的學術和科研活動服務國家和社會,從而獲得資源,維持自身運營和發展。在教授參與治學的過程中,教授對教育資源的基礎配置和需求的情況更加了解,對于高校教育資源的配置有更大的話語權,通過教授實現教育資源配置可以盤活高校現有的資源量,發揮資源最大的作用。
第四,“教授治學”中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在辦學過程中,以學校為載體,以全院師生員工為主體,創造、繼承和沉淀的精神成果與物質成果的總和。學院文化是學院的靈魂,是學院辦學特色和價值觀念的結晶。“文化建設、教授垂范”,倡導先進文化的理念應成為全體教授學術行為、學校創新團隊和拔尖人才培養的主旋律,是全校師生的共同責任。要營造一種“開放、大氣、共享、包容”的學院文化,注重物質幫助和精神勉勵,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使教授工作學習心情舒暢、滿懷熱情,進而對學術產生激情和動力,對真理執著追求,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術、學科和教學研究和建設中去,更好地發揮核心的作用。
總之,目前教授治學在我國發展中還有很多阻礙,因此要發現教授治學中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使得我國真正地實現教授治學。
參考文獻
[1]張日穎.高校教師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析[J].安順學院學報,2012(2).
[2]王春艷.論教授治校與教授治學[J].沈陽大學學報,2011(12).
[3]徐玉如.建設大學與教授治學[J].臨沂大學學報,2011(6).
[4]劉愛生.走出教授治學的現實困境[J].中國高等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