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博覽群書、博采眾長加分析鑒別是大多成功者的共同特征。然而,在青少年閱讀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良莠不分、囫圇吞棗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知識學習的質量。當今時代被人們稱之為信息化時代,大量的社會、科技、知識等方面的信息,不僅傳播迅疾,而且擴容、更新、發展迅速。要真正做到不被社會的快速發展而淘汰,就需要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不斷擴展閱讀視野。
大學生如何擴展自己的閱讀視野?克服不良閱讀心態,形成正確的閱讀行為習慣非常重要。譬如網絡通訊和大眾媒介帶來便捷與速度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大學生往往不能夠辨別這些負面影響。健康的閱讀可以提升大學生修養,豐富社交知識,為將來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不健康的閱讀,則嚴重影響著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甚至誘引大學生步入歧途[1]。因此,大學生正確的閱讀傾向和健康的閱讀心理是跟上社會發展節拍的前提,積極引導大學生閱讀層次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避免閱讀不良心理的發生、發展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現有的研究,青少年在閱讀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良心理,如盲從心理、消遣心理、功利心理、浮躁心理、偏愛心理等[2],本文試圖根據心理學的原理,分析閱讀的不良心態形成的原因,提出糾正大學生不良閱讀心態的相關建議。
二大學生不良閱讀心態及其成因
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筆者的觀察,當今高校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如下的不良閱讀心態:
浮躁。這種心理直接導致“淺閱讀”現象的發生?!皽\閱讀”是指注重閱讀的數量,忽略閱讀的質量,即浮光掠影般的不深入。社會流行,大學校園也盛行。不少大學生除了專業學習必讀書目之外,其它方面的閱讀興趣單一,過于追求實用,不愿作深入思考,急于求成,僅僅停留在對閱讀對象的表層認識。“淺閱讀”中的“閱讀”不單指對圖書的閱讀,也包括與外界任何媒介的接觸?!皽\”是“淺閱讀”的最大特點,這種“淺”不僅表現在閱讀方式上,也滲透在閱讀對象和閱讀內容之中,膚淺、片面的認知事物、認知社會是其結果。[3]長期的“淺閱讀”活動,也會逐漸使人喪失思考能力,思維鈍化,根本談不上增長學識,提升修養,對個人的健康成長是相當不利的。
盲從。高校中有一些學生,不能做到適時確定治學目標和方向。閱讀時沒有目標、不作計劃、不愛思考、不懂選擇、盲目跟從仿效,喜歡隨大流。盲從的結果是難以將所閱讀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體系,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學者曾祥芹[4]認為此種讀者是對知識無涯、生命有限這對矛盾的理解和體驗不深切,不懂書文如汗牛充棟,讀書必有選擇的道理。這種心態在沒有確立大學學習目標的學生中較為普遍。
功利。高校圖書館中英語,計算機等考級類應試書籍一直受到大學生們的熱捧。說白了,學生們是為了考試而讀書。功利性閱讀的缺陷是常常導致當今學生的文化底蘊不足,人文素養偏低現象的發生。即產生所謂“有知識,沒文化;有技術,沒素質”的在社會上不大歡迎的大學生。如果一代大學生中有為數不少的人缺乏文化底蘊,這就不僅僅是一個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問題了。
這種心態在高年級學生中表現突出。高年級學生面臨就業競爭的壓力,考級、考證、考研以及考公務員等各類考試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他們閱讀的書籍也多以考試模擬題,考試秘籍等應考類書籍居多。因為這類書籍的指向性非常強,讀者也只顧眼前利益,求多不求精,所以功利性閱讀的不良心理在學生中還是相當嚴重的。這種閱讀為功利的方式,使得大學生學習基礎不踏實,知識運用不靈活,缺乏過硬的真本領,從而導致有些大學生學識修養不夠和綜合素質不高。
偏執。只閱讀與專業相關的書籍,閱讀面過于狹窄。大學生對于專業課以外的知識,表現得孤陋寡聞,談吐也顯得乏善可陳。這種人不懂知識是相互聯系、學科之間有交叉滲透的道理,沒有處理好知識深入與廣博的關系,因此在專業學習方面也難以精進。
一些大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到博覽群書閱讀的重要性,不了解現代社會對個體素質的全方位要求,因此,只閱讀本專業文獻。及至走上求職擇業之路,忽然發現自己的人文與社會經驗知識不足。
沉迷網絡閱讀。網絡閱讀是當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又一主要閱讀方式,但是網絡信息包羅萬象,超文本鏈接紛繁復雜,在超文本頁面的瀏覽中帶有很強的隨機性。學習者在大量的信息海洋中,常常因為次要信息或無關信息干擾,發生認知負荷超載而迷失航向。由于受到網絡各種信息的干擾,便會導致閱讀效率降低甚至跑偏,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應當警惕。沉迷網絡閱讀的大學生,往往在人際關系上存在缺陷。
三大學生不良閱讀心態的成因分析
大學生不良閱讀心態的形成主要受到不同閱讀動機,以及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外部環境的影響。研究者把青少年最為經常使用的閱讀動機,按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維度,劃分為八種動機,即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修養、娛樂消遣和情感滿足屬于內部動機,完成學業、科學研究和未來求職屬于外部動機。[5]
1閱讀動機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閱讀心態
閱讀動機之娛樂消遣。在全面實施學分制的大學里,學習環境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大學生自由控制的時間比較多,往往使學生失去努力學習的目標,隨波逐流。很多學生是帶著打發時間的目的去閱讀的,這種閱讀的特點是隨意性比較大。對閱讀的內容不做刻意挑選,缺乏深入思考,浮躁、盲從和懶惰等閱讀不良心態也伴隨出現。
閱讀動機之未來求職,此種動機在大學生閱讀動機排行榜中位居第二位,[5]屬于外部動機。外部動機是指為了某種客觀需求而讀書,比較被動。帶著這種動機的大學生把讀書看成是一種“工具”,是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而對閱讀本身沒有太大的興趣。因此當學習沒有達到某種目的時,其積極性也便蕩然無存了。功利性不良閱讀心態尤其受到這種動機支配。
端正閱讀動機有利于增強閱讀動力,提高閱讀效率。
2家庭、學校和社會對不良閱讀心態的影響
家庭環境影響閱讀心態。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家庭閱讀環境的缺失直接影響青少年早期的閱讀技能發展。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早期閱讀時父母的卷入,對閱讀技能的提高,具有肯定的作用。但是對大學生來說,他們思想趨于成熟,擁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考方式,學習和閱讀時,不愿再受到家長的限制和干涉。有的家庭在幫助學生選擇專業時,急功急利,更多的考慮什么專業掙錢多、好找工作就讓子女學什么專業,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極大可能使在校大學生產生消極,被動的閱讀心態,而這種心態不利于閱讀成績的提高。
學校環境影響閱讀心態。學校教育對大學生閱讀起到導向作用。教師的引導和期望對學生的閱讀成績產生直接影響。教師的引導,可以幫助大學生有方向的閱讀,除了加深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還能促使學生延伸閱讀相關交叉學科的知識,使大學生的閱讀面擴展開來,減少偏執心態的發生。教師的期望,能夠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體驗閱讀的成功,滿足閱讀的成就感。學校組織閱讀社團,開設書評會等活動,可以起到樹立校園正確閱讀風尚的作用。
社會環境影響閱讀心態。簡化了的經典名著、低俗的通俗讀物、圖片多過文字的暢銷書,都使得大學生閱讀上出現速食化,低俗化以及讀圖化等現象。社會應該加強對讀物的監管。如同社會呼吁電影需要分級一樣,一些閱讀研究中心已經在呼吁閱讀出版物需要分級了。有研究表明,恰當的讀物能夠幫助青少年獲得最大的閱讀成就和體驗閱讀帶來的喜悅。培養青少年濃厚的閱讀興趣,建立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四大學生不良閱讀心態的矯正策略
大學生善于思考,性格鮮明,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但因為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都很年輕,個體在學識、環境、性格、品質、經歷、經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在閱讀傾向及心態方面呈現出多樣性,這是可以理解的。作為教育者,引導大學生糾正不良閱讀心態的方法也應因人而異,突出針對性。這樣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1過程引導閱讀———體驗閱讀的快樂,保持閱讀的興趣
閱讀是一個思維的過程,是一個閱讀、思考、再閱讀、再思考的過程。即使在快節奏生活的時代里,閱讀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訓練的活動,過程仍然十分重要,既不能省略,也不能一帶而過,更不能學豬八戒吃人參果囫圇吞棗。大學生只有在正確的閱讀過程中,才能培養出自身的靈敏的思維、穩定的心緒、持久的耐力和專注的注意力等諸多優秀品質,才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陶冶自己的美好情操。
2目標引導閱讀———確立閱讀目標,鞏固閱讀的注意力
目標就是閱讀各種不同讀物時所產生的這樣或那樣的閱讀目的。一般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與根據讀物的實際情況而定。閱讀目標的確定,決定了用何種閱讀方式來提高閱讀效率。我們通常把閱讀方式分為:精讀、略讀、速讀、瀏覽等幾種形式。如果我們閱讀是為了獲取某些知識,需要充分理解讀物,則采用精讀方式,這就需要慢節奏的逐字逐句鉆研讀物。如果我們只要了解文章的概括內容,則可加快速度,毋須咬文嚼字,這種閱讀方式稱為略讀。當我們閱讀的目的是查找某項信息或資料時,可采用速讀、瀏覽的方式,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攻擊“目標”,擊中“目標”,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6]
總之,閱讀之前先要明確閱讀目標,根據不同的目標選擇適合的閱讀方式,有的放矢的對待讀物是提高閱讀效率的基本技巧,也是糾正不良閱讀心理的方法之一。
3習慣引導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追求閱讀的效果
大學生通過閱讀,汲取優秀書籍中的養分,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終身閱讀意識。一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便會把閱讀變成自覺的個體行為,不僅有利于學習及各種素質的提高,而且對今后的人生都大有裨益。大學生還應該清醒的意識到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各門學科之間早已相互交叉又相互滲透,只有堅持“博約結合”的閱讀原則,才會擁有全面、深層次的知識,才能適應時代發展。
4意志引導閱讀———抵制各種誘惑,鍛煉堅強的人格品質
閱讀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質。為了實現預定的閱讀目標,在閱讀過程中克服困難和挫折,用意志不斷地調節和支配閱讀行為,閱讀的意志應伴隨整個閱讀過程。大學生應該有意識的培養自己閱讀活動的持久性,用意志克服懶惰、畏難、怕煩的心理。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也要強調體驗閱讀過程的快樂,在達到預期閱讀目的時感受成功閱讀帶來的喜悅,以此不斷強化愛讀的心理傾向。
5懷疑引導閱讀———保持清醒的頭腦,提升閱讀的水平
保持對讀物的懷疑性是一個成熟的閱讀者,尤其是大學生讀者應該具備的閱讀能力之一。具有此種能力的讀者,會從讀物中求同,證偽,以及批判和否定讀物。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出版媒體作為一個企業離不開經濟效益,除了給讀者帶來正面影響之外,也必然會伴隨著負面影響。大學生讀者只有具備了懷疑性閱讀能力,才能辨識大眾媒介傳播的不實的、浮夸的不良內容,更好地抵御大眾媒介的消極影響。
6導航引導網絡閱讀———學會利用各種手段,掌握閱讀的技能技巧
網絡如同一片浩瀚海洋,里面充斥著良莠不齊的各類信息。因為超文本的非線性組織方式,使得讀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查閱了相當多的相關的,次相關的以及無關的信息,最終導致迷航。教育部門應該要加強對網絡閱讀監督和科學指導,如提供網絡結構導航,或者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過濾。
目前解決迷航問題的主要途徑就是導航[7]。讀者通過合理的地圖導航,了解節點之間的關系,掌握超文本系統的整體輪廓,減少節點之間跳躍,減輕認知負荷。
裘偉廷[8]認為學生應該學會閱讀判斷,他將信息劃分為三類:主要信息(符合學習主要需求的內容)、次要信息(不一定符合學習需求但可以作一般性了解的內容)和無關信息。學生對于主要信息,應當仔細地閱讀或點擊進人第二層結點,而對于次要信息,只作一般性的瀏覽就可以了,不必輕易進入第二層結點,那些無關的信息就不必要去點擊了。
五結語
閱讀有三重境界[9]:為知,為己,為人。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是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為己,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今人所說培養自己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情操,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從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這是閱讀的第二重境界,這一境界閱讀的內容甚為關鍵;為人,不是“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為”,而是向前人學習,“為黎民百姓”“為了中華之崛起”,這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做到的。
綜上所述,社會快速發展,知識迅速擴容,大學生正確的閱讀傾向和健康的閱讀心態是跟上發展節拍的前提,積極引導大學生閱讀層次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避免閱讀不良心態的發生、發展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林暉.大學生閱讀傾向及心理淺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2):42-43.
[2]蔡偉.試論中學生不良的閱讀心理及其矯正[J].學科教育2000(3):16-21.
[3]于紅梅.大學生“淺閱讀”的危害及圖書館人的責任[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11):150-152.
[4]曾祥芹,韓雪屏.閱讀學原理[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
[5]葛明貴,趙媛媛.青少年閱讀動機的差異分析與培養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11.2:(68-74).
[6]張智君.超文本閱讀中的迷路問題及其心理學研究[J].心理學動態2001(2):102-106.
[7]裘偉廷.網絡學習的基本功—超文本閱讀[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3):26-30.
[8]張必隱.閱讀心理學(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