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就是把一種思想強加給另一個人的大腦的行為。”暗示,在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對于醫生、法官、律師、教師來說,尤其重要。但是,暗示產生作用,必須轉化為對象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就是“一個人對自身進行的思想灌輸”。
在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中,弗洛伊德和榮格都非常強調無意識的作用,他們甚至認為無意識比意識在人的生活中更重要。同樣,“自我暗示之父”埃米爾·庫埃也認為無意識非常重要,只不過他把意識說成“意志”,把無意識說成“想象”。埃米爾·庫埃認為,“我們所驕傲地聲稱的意志常屈服于想象,這是一個毫無例外的絕對規則”。
埃米爾·庫埃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無意識比意識更重要,即“意志”常常屈服于“想象”。“假設我們在地面上放置一塊30英尺長、1英尺寬的厚木板,顯而易見,每個人都可以從木板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同時可以保證絕對不會踩到木板的邊緣。但是現在,改變這個實驗的環境,想象這塊木板被升到教堂塔樓的高度,那么,有誰能夠獨自在這狹窄的通道上前進幾英尺?你能聽見我說的話么?大概是不能。在你邁出兩步之前,你就會開始顫抖,盡管你的意志都在努力,你還是會摔到地面上。為什么當木板放在地面上時,你就不會掉下來,為什么當它被升到地面上一定的高度時,你就會落下去?僅僅是由于在第一個場景中,你想象你會很容易走到木板的另一端,而在第二個場景中,你想象你做不到。注意,你的意志沒有能力使你前進,如果你想象你做不到,那你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如果瓦匠和木匠可以完成這一壯舉,那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能夠做到。”
當我們失眠的時候,我們越是想睡著就越睡不著;我們越是試圖想起一個自己忘記了的人名,就越想不起來,直到將我們腦子里“我已經忘記了”的念頭替換成“我馬上就能想起來”,那么不需任何努力,這個名字就會自動地回到你的腦海中;我們初學騎自行車時,瞥見路上有一個極小的障礙物,我們試圖繞開它,然而,我們越是努力繞開就越容易撞上去。“在這些不同的場景中,每個人的意識狀態是怎樣的呢?‘我想睡覺,但是我睡不著’;‘我想記起某某人的名字,但是想不起來’;‘我想繞開那個障礙物,但是做不到’。”按照埃米爾·庫埃的意思,我們的意志想做某一件事情,必須得到想象的支持,也就是說,意識必須得到無意識的支持。我覺得,這涉及到自信問題,而且是那種骨子里的絕對的自信。
意識是表面的、淺層的,而無意識是深層的、骨子里的。我們經常說“打是親罵是愛”,這句話的使用對象應該是在對自己的親人的情況下。在對自己骨子里喜歡的人、愛的人時,打和罵才是“恨鐵不成鋼”,才是親和愛。因為面對自己的親人、愛人,“打和罵”只是意識,是表面的,“親和愛”是無意識,是骨子里的。
埃米爾·庫埃把心理暗示術用于醫學上,不僅是治療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疾病,而且可以治療生理上的疾病,當然,他認為生理上的疾病源于心理和精神問題。他舉過很多例子來說明意念和暗示對機體產生不可抗拒的影響。其中有一個例子是:“皮納德博士在他的《長壽的哲學》中講道,在晚宴進行到一半時,廚師突然沖進來,宣布他犯了一個大錯,把砒霜當作另一種配料放入了食物中!一部分客人立刻感到疼痛并覺得惡心,而當廚師回來澄清了事實(并沒有犯什么可怕的錯誤)后,那些癥狀便消失了。”[1]埃米爾·庫埃認為:“不管是什么疾病,恰當的自我暗示肯定會改善病人的狀況,即使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現在醫學上非常重視心理療法,就說明了心理暗示術在治療疾病中的重大作用。
盡管心理暗示術不一定有埃米爾·庫埃所說的那樣神奇,但是,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卻是很大。我們經常說,作為老師,要多表揚多鼓勵學生,實際上,表揚和鼓勵,就是一種心里暗示,表揚和鼓勵能否發揮作用,關鍵是能否使這種暗示轉變為學生的自我心里暗示。所以,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一定要誠懇,一定要有依據,要讓學生相信自己確實有老師說的那么好。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一定要轉化為學生的自信,并且是一種骨子里的自信。
心理暗示術的作用實際上跟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一致的。1968年,兩位美國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發展測驗”。然后,他們以贊美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老師。8個月后,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復試,結果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欲望強,敢于發表意見,與教師關系也特別融洽。實際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他們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便抽取的。教師們扮演了皮格馬利翁的角色。這個令人贊嘆不已的實驗,后來被譽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對于“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醫生以及其他工作對象是人的職業都應該重視。面對學生,教師的態度能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和工作、為人和處事,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對于學生,老師說他行他就往往能行,因為一般情況下,學生還是很信任老師的,會把老師的話當真。老師對學生的期待,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如果老師相信學生,學生也知道老師相信自己,那么,老師的期待和信任就能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暗示,成為一種骨子里的自信。
做成功一件事,跟人的能力有關,但是,心理素質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信就是心理素質好的一種表現。我們經常說,“藝高膽大”,但是,又有幾個人有足夠高的“藝”使自己膽子大呢?再說,“藝高”也不一定“膽大”,兩者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藝”需要鍛煉,“膽”也同樣需要培養鍛煉。在各種考試和各種比賽中,有多少人因為心理素質不好而不能正常發揮呢?
作為老師,要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和表揚,培養學生足夠的自信心,讓學生形成一種“我能行”的自我心理暗示。老師的正面心理暗示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暗示,在教育教學中作用非常大。
就說師范生的普通話考試吧。對于師范生,要取得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考試必須達到二級乙等以上。對于廣東學生來說,要拿到普通話考試合格證,大部分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很多學生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幸好機會有好多次。有一個學生,普通話很不好,普通話老師說他的舌頭有問題,因此,他真的認為自己的舌頭有問題,雖然很認真練習,但是,考了三次都沒通過。后來,作為班主任的我找他談話,首先我告訴他,他的舌頭沒問題,當他注意說的時候,普通話還是說得不錯,達到二乙不成問題,其次我告訴他機會很多,不要有半點壓力,我保證他下一次一定能通過。這個學生還特意回家鄉到醫院檢查了一下自己的舌頭,醫生說他的舌頭很正常。這個學生相信了我,也就是相信他自己,我的話轉化成了他的自我暗示(當然醫生幫助了我)。在第四次考試,這個學生終于達到了二乙。
心理暗示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我還有一個印象很深例子。上個學期,我班有幾位學生代表班級參加了系里的辯論賽,由初賽到決賽,經過5場比賽,最終獲得冠軍。5場比賽的論題和對手分別是:(1)干一行愛一行(311語文教育2班)———愛一行干一行(310語文教育1班);(2)大學生兼職利大于弊(311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大學生兼職弊大于利(310語文教育1班);(3)景陽岡武松打虎武松行為值得提倡(310語文教育1班)———景陽岡武松打虎武松行為不值得提倡(310數學教育3班);四、知識創新比知識積累更重要(310語文教育2班)———知識積累比知識創新更重要(310語文教育1班);五、要以成敗論英雄(310語文教育1班)———不以成敗論英雄(310思想政治教育專業)。310語文教育1班就是我帶的班級。第一場,我班是反方,觀點是“愛一行干一行”,與通行的觀點“干一行愛一行”相反,從辯題上來說,處于不利,但是由于對手是大一的新生,心理上很自信,加上認真準備,贏了。第二場,無論從辯題上還是從對手上,我班學生都占優勢,所以贏是很正常的。從第三場開始,對手越來越強,有些辯題也不利于我班,我班選手的壓力越來越大,自信往往不夠。但是,從第三場開始,我班選手主動來咨詢我。我深信自信的重要性,知道辯論賽要贏一定要自己先說服自己相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所以,每次他們來咨詢我的時候,我都認真幫他們分析辯題,指點如何攻守,并分析對手,不管辯題是否有利于我方,我都說有利于我方,不管對手是誰,我都說我們更強,而且說得很肯定,分析得有道理,重點強調對方的不利和弱點,使我說的轉化為我班每個選手的自我暗示,使他們足夠自信。尤其是最后一場決賽,從辯題來說,我班觀點“要以成敗論英雄”與社會普遍觀點“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方觀點)相反,不利于我班,從對手上來說,310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也是大二,他們的專業跟辯論有關,是有名的辯論強班,據說是上屆辯論賽的冠軍,因此我班選手很害怕,沒什么信心。我找到我班選手,給他們加油鼓勁。我告訴他們,辯題有利于我方,“不以成敗論英雄”只是人們的一種想法意愿,事實上,現實社會中是“要以成敗論英雄”。我給他們舉了很多例子,使他們真正認為是“要以成敗論英雄”。關于對手,我告訴他們,310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去年是冠軍,今年他們的壓力很大,而且,我分析了他們今年的選手,他們沒有你們這么強,再說,你們一路過關斬將而來,他們很害怕你們了,因此,你們可以好好準備,輕裝上陣,今年的冠軍一定是我們班。聽了我的話,我班選手真的信心百倍,加上認真準備,心態很好,所以最后獲得了冠軍。
毛主席說過“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這兩句話是很有用的。“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就是從整體上、從心理上不要怕對方(各項任務、各種問題、各種困難),要相信自己,“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就是從方法上、技術上,從具體的局部的問題和細節上,要認真對待,積極準備,做到有備無患。“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就是一方面要有信心,不要怕,另一個面又要認真對待,積極準備。比如對待各種考試,平時要認真學習準備,考試時要高度自信,保持好的心態,才能正常甚至超常發揮。我覺得,作為老師這樣的工作對象是人的職業,不僅要讓對象“戰術上重視敵人”,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讓對象“戰略上要藐視敵人”,也就是要做到足夠的自信,這就要求老師們能夠通過表揚和鼓勵把積極的一面轉化為學生的自我心理暗示,讓學生通過心理認識推動行動實踐,通過戰略改善戰術,把自信轉化為動力,最終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埃米爾·庫埃.心理暗示術[M].劉雙,譯.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