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可以廣泛使用的學習方式,其針對性研究起步于2000年,在這一年,美國加州大學成立移動教育研究組(Mobile Education Group),針對一些中學生使用手機的教育實驗,并討論在虛擬大學中移動教育的應用。所以,目前關于移動學習MobileLearning(簡稱M-Learning)還沒有統一的、明確的定義[1]。國內學者普遍認為移動學習是指依托移動通信技術或無線網絡技術,利用移動計算設備隨時隨地獲取教育資源、教育信息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2]。
移動學習是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將諸如個性化、多媒體、情境智能、觸覺交互、移動設備等新技術融入到教育與培訓領域,它又區別于一般給予優先網絡與固定桌面計算機的網絡學習和數字化學習(在學習時間和內容呈現方面受到移動技術的制約)。
一當前移動學習所面臨的挑戰
1技術層面面臨的挑戰
(1)手機自身的限制
一是電池壽命。一般手機一次性充電可使用一周左右,但隨著充電次數的增加,電池的續航能力逐漸減少,對于使用智能手機進行學習的學習者來說,手機電池的續航能力差是學習者在學習中困擾的問題。
二是屏幕尺寸。學習者在使用手機進行學習時,如果分辨率太低,在注視屏幕一段時間后很容易引起視覺疲勞,不僅會降低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學習者的視覺健康。此外因手機屏幕尺寸以及存儲容量有限,而不能給學習者提供關于問題答案的詳細反饋信息,這恰恰是學習者希望得到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對于手機屏幕尺寸的問題存在著下列問題:不同的手機或者不同型號的屏幕尺寸不同,當教師將學習內容發送到不同學習者手機里時,顯示的效果也會出現不一致,甚至會出現偏差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三是標準操作系統的多樣性。目前手機的主流操作系統有Symbian系列、Linux系列和Windows Mobile系列。當移動學習的設計者將開發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習者時,可能由于手機的操作系統的不同,使部分資源無法正常使用。網絡連接的制約對于交互式的移動學習,教師和學習者之間通過短信、彩信進行溝通以及學習者直接與互聯網的連接(在3 G時代應用更為廣泛)來進行學習,起關鍵作用。由于網絡不穩定性因素的存在,教學信息在傳遞時可能出現信息未送達的情況,導致移動學習教學信息傳遞的有效性不夠,會讓他們覺得這種學習太笨重,反應慢,連接差,而影響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這也使移動學習的推廣受到了極大的阻礙[3]。
(2)不同技術標準的兼容性
在移動學習中實現移動設備與服務器連接;實現數據流中的信息到數據庫中查詢相關信息,并傳給用戶;實現系統的視頻點播功能等,有學者認為這些技術會比較好地支持移動設備進行上網學習,但是大面積的使用還存在問題。由于技術不成熟開發出來的系統適應能力較差,資源得不到有效使用,所以不同技術標準的移動設備之間的兼容問題是開發移動學習必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社會層面面臨的挑戰
(1)對用手機來進行學習的認識不足
在國內,消費者對于手機功能的使用更多的是用來溝通、打游戲,對于智能手機也只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閱讀小說,觀看視頻,聽音樂,通過網絡收發圖片、視頻以及上網查看新聞。雖然現在3G時代已經到來,但由于一方面3 G服務還處于試運行階段;另一方面,大多數消費者對3 G時代的手機所擁有的具體功能還是一知半解,大眾對于使用手機來進行學習的意識更是淡薄,所以希望消費者能早日提高利用3 G的強大功能來進行學習的思想意識。
(2)成本
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在開展中不管是從網絡上直接下載資源、教師通過短信或者是彩信發送給學習者資源、還是學習者自己通過上網瀏覽來自主學習,都會面臨短信費用,視像通話費用(3G主要服務),GPRS流量費用(一般收費的標準0.03元/KB,而一個圖片就有10-50 KB)等經濟負擔。面向連接的協議允許長時間連接,按時收費將非常昂貴。3 G以其強大的功能將會成為未來移動學習主流學習模式,但對于學習者而言費用是昂貴的,顯然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的普及[4]。
3教學層面面臨的挑戰
(1)學習環境易受干擾
移動學習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學習者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開展學習,然而在許多學習情境下,學習者的學習面臨著諸多的外界干擾,使學習者注意力高度的不集中,這給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的資源設計帶來了挑戰。
(2)學習資源呈現及建設不充分
移動學習通過手機等無線設備進行教學信息傳遞過程中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大,移動學習資源通過移動通信技術進行傳遞,學習者與移動學習資源庫之間的交互不夠便捷,如何滿足學習者對學習資源的檢索、提取,學習內容資源以何種格式存儲、何種方式進行數據傳輸,是建設移動學習資源庫面臨的重要問題。有效解決移動學習需要的、滿足實際教學信息傳遞要求的移動學習資源庫的問題,是移動學習發展的前提。
(3)教師和學習者進行移動學習的準備不足
一是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高。為了進行學習內容的傳遞和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學習者要適應移動學習的“片斷式”學習方式。學習者要成為學習內容的主動學習者,通過移動通信方式,對分散的小知識點進行學習,并在整體上把握學習內容的方法。移動化學習方式同以往的傳統學習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它對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能力、概括總結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要求較高,只有學習者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在分散的學習內容的“片斷”中架構出學習內容的整體結構,從而系統的、科學的掌握學習內容,但目前大多數學習者還沒有完全具備這樣的能力。
二是教師角色需要轉變。移動學習需要學習者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并不代表他們完全的獨立,當他們遇到學習上的困惑或是情感方面的問題時,仍然需要教師的幫助,所以在移動學習的開展中,要重視教師作用的發揮。與傳統的教師相比,進行移動學習的教師需要通過手機與學習者進行異地的交流,在這種情景下,教師需要轉變觀念對自身角色重新定位。
(4)缺乏系統的管理
由于目前移動學習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國內還沒有一個主導方來主持大局,所以其運作體制還非常不完善。教育機構應該是將來推動移動學習的最佳選擇,但是由于移動學習本身的特殊性,單靠教育機構一方的努力是不能完全保障其順利實施的[5]。
(5)數據傳輸的統一性
由于所持設備的技術標準不盡相同,造成客戶端通過Web服務器傳輸到接入服務器的數據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格式上的多樣性。為了實現在不同技術標準的移動設備之間的兼容,需要在服務器端的統一數據接口與Web層的連接處設計一個格式轉換層,以實現后臺處理統一的XML數據與客戶端多樣化的表現格式之間的轉換形成相應的HTML、WML以及其它數據格式最后返還給客戶端以實現設備的兼容性,使使用者更方便[6]。
二未來移動學習的發展趨勢
1將支持遠程交互活動
未來移動學習需要提供方便快捷的交互服務,構建移動教學輔導和在線討論答疑功能模塊,交互形式包括隨問隨答的實時交互與不同步的非實時交互形式。實時交互包括生生間、師生間隨時隨地的交流和系統自動回復問題兩種形式。生生間、師生間的交互要注意認知與情感的結合,既要鼓勵和培養學生之間的互信互助,師生之間也要能坦誠相待、互相尊重;另外,給學生的反饋要及時,以正面的意見為主,使學生隨時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增強學習自信心。系統自動回復是指當交互服務系統收到學生問題后,按照關鍵詞匹配的方法系統檢索數據庫,如果發現已有類似回答過的問題,就會自動地將相應答案返回給用戶。非實時交互主要是指學生與學習內容的交互,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向交互服務系統提交自己的問題,就會在一定期限內得到教師的回答[7]。
2將出現更多更個性化的網絡
將來會有更多的、個性化的網絡。用戶(包括學生)將越來越多地決定訪問的內容和以何種方式獲取、建立、定制、匯總和分享數字化信息。對于教育而言,這意味著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將不再是主流模式[8]。總之,在以終身學習為主導的現代社會,移動學習作為教育服務的延伸,拓展了教育的范圍,滿足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學習與交流。它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并且將成為當代人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知識、提升自我的快速學習模式。雖然移動學習的普及還存在著重重困難,但是,隨著3G網絡的發展與成熟,基于移動學習本身存在的無限優勢及其強大的內在動力和市場需求,移動學習的普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成為一種普遍應用的主流學習模式。
總之,從移動學習誕生至今,對移動學習的研究都只局限于理論研究,在實踐方面的研究應用和開發卻很少,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移動學習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可用于學習的移動電子產品將越來越多,移動學習必將成為學習型社會的一種重要方式。本文通過對現階段移動學習的概述,明確移動學習的特點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期望能對移動學習的發展和應用盡微薄之力,從而促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以及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鄭學偉.基于webservice技術的移動學習技術系統設計構思[J].電大理工,2009(3).
[2]陳偉超,劉海軍.基于建構主義的移動學習教學設計[J].中國電力教育,2009(5).
[3][4][5]陳曉慧,徐晶.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在開展中面臨的挑戰[J].現代教育技術,2009(10).
[6]黃家榮.基于移動學習的遠程教學系統設計[J].通信技術,2009(2).
[7]李振亭,劉麗麗.移動學習的發展前景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5).
[8]倪小鵬,張靜然.移動學習的發展和趨勢—訪移動學習專家凡特霍夫特博士[J].中國電化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