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興,則個人興!一個人想要在企業中有所作為,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認同企業的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融入企業的發展愿景中,并付諸于實際行動。
理想,在我國古代也被稱為“志”,“志”好像射箭的靶子,是人們的追求。古人認為,即使到了貧無立錐之地,也要恪守“人窮志不窮”的信念,也要堅持自己的理想。而對現代人來說,理想是對未來的一種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們的信仰和奮斗目標。如何樹立正確的理想呢?
要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當記者問他當初選擇研究雜交水稻的原因時,他的眼神充滿凝重:“我年輕的時候,曾親眼看到5個餓死的人,倒在路邊上、橋下面、田埂里,他們都是我們的同胞啊!這些慘象對我觸動非常大,讓我深切體會到什么叫‘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什么事情都談不上。于是我下定決心,一門心思研究雜交稻。”同胞挨餓的沉痛現實,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此把畢生追求定格在“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上。當這樸素的情感,與國家需要、民族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時,他的人生信念便堅如磐石、無法撼動。2007年,當77歲的袁隆平在數百名世界頂級科學家的熱烈掌聲中,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時,他還懷揣著兩個未完成的心愿:一是把第三期超級稻研究成功,二是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導彈之父。1949年,當身在美國“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的他,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喜訊時,毅然決定放棄一切,冒死回國,開始為我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攀登科學王國的一座又一座高峰,靠的就是報效祖國、振興中華、惠澤人類、造福世界的堅定理想信念,這成為他們奮斗不止的動力之源。
要把個人理想與企業愿景結合起來。大家對比爾·蓋茨一定不會陌生,但這個世界首富最初懷揣的夢想卻可能不為人知。他最初的夢想就是要“在每個家庭的每張桌子上面都有一臺個人電腦,而這些電腦里面運行的則是自己所編寫的軟件”。正是這個夢想,使他領導的微軟從一個軟件小作坊發展成為今天稱霸全球的王牌企業。中國民營企業家馬云,1999年依靠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元創辦了“阿里巴巴”網站,短短8年后公司在香港上市,市值超過200億美金。“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企業愿景,使阿里巴巴迅速成長為中國當時市值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還有聯想的柳傳志、萬科的王石等等,他們都是把個人理想和企業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終實現了企業和個人的巨大成功。企業興,則個人興!一個人想要在企業中有所作為,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認同企業的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融入企業的發展愿景中,并付諸于實際行動。拿我們東航來說,我們成功打贏了“三大戰役”后,今年又確立了打造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的新目標,這一新目標的確立就是希望能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地奉獻國家、造福社會,同時希望讓員工、股東分享企業發展壯大的成果和喜悅。因此,希望東航的廣大干部員工要將自己的理想與東航建設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的遠大目標結合起來。
要把個人理想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個人理想再偉大,不落到實處,那永遠是個夢想、是個空想。鄧小平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把理想變成現實,最終都要落實到本職崗位上,從自身做起,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個人理想。雷鋒,就是把“為人民服務”的遠大理想同本職工作的“細小要求”結合起來的典范。前不久大家在這里收看的陳超英同志的感人事跡,我想大家一定還記憶猶新吧。這位“大姐書記”做的事情大都很細小:比如跋涉幾百公里看望慰問困難職工家屬;給一線的農民工遞上一塊毛巾、一瓶礦泉水;和年輕員工做一次次深入的交心。但她用生命的熱情賦予了本職工作新的內涵,那就是用理想和責任照耀生命每一刻。在我們身邊也不乏先進典型的例子。全國勞模吳爾愉是上航招收的18名“空嫂”乘務員之一。她不斷鉆研服務技能,視旅客如親人,上天飛行18個月,就創下中國民航一項新的服務紀錄:在1600個小時的空中服務中,收到了800多封旅客的表揚信,幾乎每飛行2個小時就有一封表揚信;曾十多次被評為“最受旅客歡迎的乘務員”。東航這樣的先進典型還很多,他們都是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在本職崗位上作出突出貢獻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