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產業對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在發展過程當中,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九江旅游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結合九江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實現九江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九江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092-01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東北與安徽省毗鄰,西北接湖北省,西臨湖南省,其豐富的旅游資源為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2011年,全市旅游經濟突飛猛進,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2868.76萬人次,同比增長43.88%;旅游總收入205.68億元,同比增長43.88%。但發展的同時,許多問題也日益凸顯。本文通過分析九江旅游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及存在的問題,提出適宜的對策,以期對當地旅游產業發展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九江旅游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旅游資源數量多、質量高
九江旅游資源品類齊全,共有54類,全市重要的旅游景點230多個,現已開放的有130多處,形成了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和名人古跡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適合各種不同層次的旅游需求。中國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廬山,國際重要濕地鄱陽湖,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等等,都是全國絕無僅有的,具有多重旅游價值。
(二)景點可進入性不斷增強
九江位于長江中下游,處于長江水運大動脈與京九鐵路大動脈的交匯點上,交通運輸便利。境內鐵路線總長389公里,主要有沙大、合九、京九等鐵路,是南潯鐵路終點,并與浙贛、京廣和鷹廈鐵路連網。公路四通八達,總里程3753公里。九江港是江西唯一對外口岸,年吞吐量超過600萬噸。九江機場已開辟了至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的航線。九江所有景點以廬山為核心而逐次展開,名山、名江、名湖、名洞、名城、名寺、名樓、名院環繞在廬山周邊,全長近80公里的雙向四車道環廬山高等級公路恰似廬山的一條美麗項鏈,將各景點有機串聯。從九江市區出發,1個小時內能到達98%以上的景點。
(三)旅游接待能力不斷提升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九江旅游配套設施在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89家;星級飯店66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10家,三星級36家,二星級19家;農家星級飯店18家,鄉村旅游示范點12家。2009年,有9家旅行社通過了全省首批三星級旅行社初評,2家旅行社通過四星級旅行社初評,廬山西海溫泉創建4A景區順利通過省級評定。市內有旅游汽車近500輛,各景區點的通訊、金融、購物等服務設施也基本完備。
(四)九江旅游產業發展機遇難得
1.國家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機遇。旅游產業作為拉動內需的優勢產業,也將獲得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些都將有助于提升和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并帶動旅游產品的開發。隨著一批重大旅游基礎設施和項目的陸續建設,將形成新的旅游熱點和吸引力,刺激旅游需求的增長。
2.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九江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核心區、主戰場,旅游又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優先發展的產業,九江要抓住這個契機,率先打響旅游品牌。九江是環鄱陽湖城市中的唯一沿江城市,使九江的“要沖”位置更加凸顯。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將促進九江生態經濟的發展,推動九江生態城市建設,并帶動九江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二、九江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問題的主要體現
(一)旅游行政管理體制紊亂
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的落后,造成了部分景區管理粗放,景區盲目開發,致使資源浪費,景點之間惡性競爭,不能共享游客資源。
(二)資源開發不合理
一些非常優質的旅游資源如鄱陽湖、柘林湖以及旅游資源較豐富的縣(市)如共青、彭澤、瑞昌、修水等其旅游開發還還不夠深入,處在起步階段。相反,部分著名景點尤其是廬山風景區則過度的問題比較嚴重。在旅游旺季,牯嶺街、含鄱口、仙人洞等人滿為患,堵車非常嚴重,為廬山風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隱患。
(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服務功能差
九江市內星級飯店很少,四星級飯店10個,五星級飯店只有1個。在旅游交通方面,各景區景點的旅游公路等級狀況較差,市內高級公路通車里程少,通往部分景點景區的公路等級低,路況差;車站設施老化,車況較差;管理服務不到位,宰客、超載的現象時有發生。
(四)旅游市場開拓滯后
由于市內各景區在經營開發方面基本上各自為政,缺乏整體行動的市場聯合宣傳和促銷。作為旅游行業主管部門的旅游局,由于受各種客觀條件和相關因素的制約,無法將旅游產品進行統一包裝后進行整體旅游形象宣傳,更談不上對全市旅游業的開發進行統一的對外宣傳和市場促銷。
(五)旅游人才缺乏
九江旅游的專業隊伍人數少,質量不高,管理人才特別是高層管理人才緊缺。在賓館飯店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經營、管理和專業知識;普通服務崗位的員工素質普遍較低。在導游業,導游人員的專業素質、道德水準參差不齊。
三、九江旅游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理順旅游管理體制
政府應把理順體制作為工作的重點。旅游景區應突破行政區限制,建立“全方位”的旅游管理協調體制,進行各精品景區和黃金線路的連線并網,實現資源、客源、市場共享,取得區域旅游生產力的效應最大化。保障九江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科學規劃旅游產業
通過區域資源評價、旅游市場分析、區域區位分析,準確地把握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脈絡、文化內涵、地方特色,科學、合理、有效地引導九江旅游產業發展,從而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對旅游資源開發,避免低層次開發和先破壞后治理的現象發生。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要創新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旅游發展資金,切實改善景區景點的路、訊、水、電等設施水平,拉近重要景區景點的時空距離,形成“1小時旅游圈”,繼續提高景區景點的可進入性。緊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加速建設,配套完善。
(四)注重市場開拓建設,培養高素質旅游人才隊伍
[作者簡介]徐培(1981-),女,河南開封人,碩士,九江學院旅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發展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