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以下簡稱“中職”)是以培養生產一線的實用型技術人員為目標。而計算機網絡專業在我國中職中普遍開設,即使未開始相關專業,但計算機網絡課程也是計算機類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本文對我國中職計算機網絡開設的現狀進行介紹,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中職;項目教學;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197-01
一、我國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及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中職生源素質普遍較差,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由于普通高中與大學的連年擴招,中職學校生源明顯不足,這就導致中職學校入學的門坎很低,中職的大多數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無論城市生源還是農村生源均如此。這給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網絡教學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二)學生專業技能差,就業困難、專業對口率不高。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的就業對口率低。即使對口就業,學生也是從事著計算機銷售與組裝等低端工作,而僅有少數能夠從事如局域網建設、網站建設、網頁制作與維護等復雜程度稍高一些的工作。
(三)教學設施不夠完善,教師專業水平不高。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需要大量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一般學校僅有普通計算機操作機房,缺乏計算機組裝維修實訓機房、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訓機房、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實訓機房、多媒體技術實訓機房等。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師缺乏或沒有機會和外界同行交流,沒有機會外出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專業技能水平總的來說不高。
(四)教學目標定位不當,與企業需求脫節。主要體現為教學目標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目標與企業需求脫節,教學中偏向軟件,實際中偏向硬件維護和安裝;教學目標不適應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內容缺乏專業特色,針對性不強,內容相對滯后,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教學方法與途徑單一,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缺乏過程評價。
二、我國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及課程的改革之路
(一)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所謂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人的發展為本位)的教學。計算機網絡具有技術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特點,在教學中應突出實踐性教學及技能訓練,實施行動導向教學在教學中徹底打破了學科型教學體系,將知識按活動領域的要求進行組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行動導向教學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行動導向的教學從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從實際體驗中獲得知識、獲得能力,整個教學過程老師只是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這樣給學生潛能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突出了“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思想。行動導向教學注重學生自己完成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相比以前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狀態,學生的視野開闊了,邏輯思維增強了,綜合職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具體而言,行動導向教學要因“生”而異,因“課”而異;行動導向教學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二)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改革。教學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緊貼社會與企業的需求。教學內容要以能力為本位、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在設計和制定課程任務時,把知識點和中職學生不需要系統學習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內容融入其中,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任務的實踐過程。教學內容要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學生在中小型IT企業從事的工作一般為計算機的銷售、組裝與維護,小型局域網的構建與管理、網站的建設與管理等。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在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上,首先要加強基本專業技能的培養,使得每個學生都掌握計算機網絡專業必需的,也是將來工作中最經常運用的技術。由于中職學生就業方向的不確定性,以及工的流動性與不穩定性,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學不可能培養出學“面面俱到”的專業技能,所以中職學校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培養學過硬的專業基本技能,這樣學生無論將來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熟練的專業基本技能使學生足以應付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學生具備了熟練的專業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較熟練的專業核心技能,能夠使學生更加勝任其所從事的工作,并在工作中獲得更大的發展。還要,堅持課程開發,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行動為導向,堅持教、學、做合一。
(三)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主張教師將教學內容隱含在一個或幾個有代表性的任務中,以完成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動機驅動下,通過對任務進行分析,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并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獲取、加工和應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過程中,找出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意義的建構。任務驅動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局面,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方式。任務驅動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任務三者的積極互動過程。首先,要明確項目目標。其次,要制定項目計劃并實施。再次,項目總結并歸檔。
(四)加強校企合作。中等職業教育的實施必須與用人單位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相適應。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必須使教學與生產緊密結合,學校和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大力開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實現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五)教學評價的改變。教學平價要從注重結果轉向過程與結果并重。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更要強化學習過程評價,注重評價的激勵功能,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促進其主動學習,從而獲得進步。
參考文獻:
[1]姚琳.孫偉峰.吳國偉.王佳.尚鵬飛.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1(19).
[2]高守平.胡山泉.于芳.省級精品課程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1(04).
[3]沈德海,于忠黨.計算機網絡教學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