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制造業的快速崛起,需要大量的技術型工人,如何滿足企業人才的需求?是擺在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之題。只有大膽創新、開拓進取,吸取國內外先進經驗,才能闖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養之路,才能使培養出來的技能型人才與當前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關鍵詞:職業教育;操作技能;引企入校;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154-01
一、現狀分析
近幾年,我國制造業得到迅猛發展,“能工巧匠”受到重視,技術型工人也在社會上走俏起來,像對許振超、王洪軍等工人技師的大力宣傳就是很好的例子。職業教育也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職業類大中專院校目前已經達到2000多家。但是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種通病:片面的設計學生知識結構,而對學生就業崗位所需要的技能考慮甚少或不準確。
事實上職業院校是有能力完成對學生的技能培養,學院提供的畢業生具備較好的理論和技能水平,但是學生的創造性與實際工作的結合還欠缺。目前的現狀是各職業院校沒有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對企業潛在的需求沒有很好地分析和評估,“閉門造車”。費力了,但不討好。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走出困境,也為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勢在必行,這種辦學模式應大力推廣,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職業院校通過從企業那里獲得有效的反饋,適時地對自身建制進行調整,與時俱進,優化教學體系從而提高辦學水平。企業也可以通過與院校這種深層次的合作與溝通,把對新員工的“培訓”前移,把原本屬于學校的責任“還”給學校,從而降低其培訓成本,通過聯合辦學的方式表達自身的訴求,從而較容易的獲得自身發展所需的人才。
二、“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的幾點思路和做法
(一)通過“契約”方式使職業院校和企業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
學生是學校的“產品”而企業則是“產品”的市場。近幾年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上一方面是缺乏優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另一方面則是為各行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教育由于資金匱乏,實訓條件限制等原因造成畢業生僅僅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實踐技能、動手操作能力則遠遠沒有達到要求。2005年10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該決定明確指出:“企業有責任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這說明中央政府已經從思想上認為接受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是企業的一項義務。但是如何與企業溝通、洽談?卻是擺在我們職業院校面前的一門新的課題。職業院校必須放下身段,積極主動的與企業聯系,虛心聽取企業的意見,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心的與院校合作。如果我們的職業教育能讓學生都經過正規的上崗實習,掌握相關的實踐技能,再加上其所學的理論知識,畢業生一定會成為真正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這也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思路。
以我院為例,每年新生入學時,我院都積極主動的與企業溝通、聯系并簽訂聯辦協議。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真正解決學生入讀職業院校的后顧之憂。如我院同中國一汽大眾股份有限公司、長春模具協會下屬企業等聯合辦學就是這種辦學思路。
這種合作“契約”的關鍵是不搞形式主義,既要確保合作企業真正參與到辦學當中,又要確保合作的企業從中受益,從而認真履行“契約”。
(二)“產學研”相結合
發揮學院先進的設施設備和專業師資優勢,幫助中小型企業解決相關的科研難題。走“利用專業優勢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的新路。使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
“產學研”相結合,是企業與院校的一次深入融合。學院依據自身的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理論支持與技術保障,同時也是教師本身對專業知識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更新。以我院為例,由長春模具協會骨干會員企業為發起人并出資100萬元,與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分院聯合成立長春吉邦模具及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即研發中心),為長春市模具協會企業及其客戶提供技術服務。在研發中心中,專業教師有機會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可以根據實際經驗豐富理論知識。即解決了企業的實際問題、鍛煉了教師的技能水平,又提升了學院在社會上的知名度。
(三)引企入校,就地取材,校企互動
“引企入校”的實質就是學院與企業各自利用自己的優勢聯合辦學,企業可以利用學院的設備做一些訂單的粗加工和精加工,設備的產權歸學院,設備的安裝地點也在學院,設備的使用、維修、保養等歸企業負責,這既節約了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又無形中為企業擴大了產能,企業是講成本和效益的,只要有“賬”可算,引企入校是受企業歡迎的。做為學院方,利用“引企入校、校企互動”,可以全面解決學生的實習場地問題。學生在實訓中可以做到“五個合一”即:
1.車間、教室合一。2.學生、學徒合一。3.教師、師傅合一。4.作品、產品合一。5.育人、創收合一。
(四)舉辦企業家報告會
做為一種輔助的方法,學院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老總或負責人來院為學生作專題報告,讓將要走向社會的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準備和技能方面的準備。
以我院為例,我院每年在學生即將就業時都要舉辦幾場此種性質的報告會、懇談會。讓企業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一方面讓學生了解企業,另一方面也讓企業了解學生。真正做到企業與學生雙向選擇。在去年6月底我院聘請深圳特區比克集團公司來院作專場報告,在報告會上企業家現身說法,幫助學生克服好高騖遠、夜郎自大、眼高手低等毛病,為學生順利實現就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當然,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是多層次的,但職業院校只有堅持教育創新,加強與企業的密切聯系,以市場為導向,以用人單位的崗位標準為宗旨,加強產學結合的教育研究與實踐,不斷開拓,充分利用企業豐富的教學資源,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和培養模式,進一步拓展校企共同發展的空間,才能使職業教育走出當前困境,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王亞妮.“引企入校”的誤區與角色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7,7.
[2]姜峻,蘇婭.“引企入校、校企交融”——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26.
[3]張躍東.職業院校“引企入校”的實踐與研究[J].江蘇科技,2009,9.
[4]吳鴨珠,張蘭.“引企入校”共建企業級全真實訓基地的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