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金融危機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環境中,證券公司所面對的各種風險,特別是中國的證券公司在當前條件下所面臨的風險,在對證券公司的風險類型和風險環境進行分析,對風險的一般成因和中國證券公司風險特殊成因的分析,論述中國證券公司應該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方面加強力度,保證和推動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證券公司;風險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4-0091-01
近年來,證券公司風險管理理論又有新的進展,高風險是證券公司業務的特殊性,在證券公司正式成立以來,所產生的風險就一直與之相伴,在證券公司業務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不同的風險。證券公司的經營目標就是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對證券公司所面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監控與管理,可以促進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
一、證券公司風險種類
(一)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是指由于某些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等全局因素可能引起的整個證券市場的風險。系統風險包括因單個公司倒閉、單個市場或結算系統混亂導致金融機構相繼倒閉的情形。對于系統風險來說,場外衍生工具市場是監管的重點。一些金融或證券業務集中在少數金融機構手中,并用以進行非對沖的投機活動。因市場或交易大量虧損而引起全球交易對手違約的風險已不僅僅是一種潛在的可能了。由于這個市場上機構之間的責任相互交叉,并與現貨市場相聯系,因此加劇了這種風險。
(二)非系統風險
非系統風險是證券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于決策失誤、經營管理不善、違規操作、違約等原因導致金融資產損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法律風險。
二、證券公司風險的一般成因分析
(一)證券公司的內部的不確定性
證券行業是高負債行業。證券公司都是通過短期借貸進行投資,從而產生較高的負債率,證券公司的經營風險和風險控制因負債率過高而增加了經營難度。證券公司為了占有市場資源相互之間展開激烈競爭,在不斷通現的金融工具條件下,金融風險也越來越大。證券公司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只能在業務科加各種優惠條件,達到爭取顧客和市場份額的目的,不斷開拓新的市場和新的業務。
(二)金融資產價格波動過于頻繁
1.金融資產定價相對復雜。金融資產將來的收入是難以預見的,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任何相關事件的發生都可能影響其以后的利潤收入,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人們對金融資產的實際價值產生迷茫。
2.市場的投機性與信用交易的杠桿作用加大了金融市場的價格波動。全球大量的游資、熱錢在加速涌入市場時,也加劇了金融市場的賭博性質,會使市場偏離真正的經濟狀況而大幅震蕩。
3.市場信心不穩定容易產生羊群效應。金融市場具有較高的流通性,市場信心影響著市場供求雙方的心理價格。而金融市場的定價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對金融市場做到準確的判斷,當市場信心看好時,就會使市場不斷地加速膨脹,使價格不斷上漲。而當市場信心衰弱時市場就會崩潰,使價格急劇下跌,造成大幅波動。
三、我國證券公司風險的特殊成因分析
(一)證券市場發展不規范,政府行政干預過多
證券市場發展不規范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大特征,對于證券市場來說,預期都很重要,一個缺乏預期的證券市場是沒有發展前景的,而一個預期不好的證券市場也是必然要衰敗的。證券公司風險已經成為證券市場共同面臨的問題,證券市場的發展是按照優勝劣汰和市場化原則進行的,在我國,政府對國有控股的證券公司,不管公司有多大的問題,所面臨多高的風險,都是采取國家投資或銀行貸款的方式進行補償,而非國有控股的證券公司卻得不到相同的待遇,只能靠自身去融資發展。政府的行政干預大在整個證券市場過程中都能顯現出來,證券相關部門的管理和工作人員都是由政府任命。很多證券公司在成立之初的時候都是由國家出資的,公司領導和管理人員既是管理者也是股東,在操作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問題。成立證券公司需要政府多次審批,過程比較復雜,在運行過程中政府的行政監管上會在資本擴張、融資和資金運用上進行各種干預,使公司受到各種制約,政府的各種政策影響著證券市場的走向。
(二)公司法人制度雖然完備,但監控執行卻難以收到成效
股東大會不能真正反映所有股東的意愿和要求,政府和主管部門提名的董事會成員在股東大會肯定會當選,股東大會對公司管理的作用很小,無法達到監督效果。董事會在對公司進行管理時董事長和總經理多為同一人擔當,權力至高無尚,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監督機制對其制約,形成一言堂的現象。在召開公司董事會時大多都是在對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進行討論,無法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進行深入的研究,也提不出有價值的建議。獨立董事大多都是由政府或大股東推薦,有些只是掛名而已,有的又缺乏相應的評價約束機制,無法有效的發揮作用。公司高管出現違規行為時不能進行有效的監控,雖然有制度,但在實際過程中卻不能嚴格執行,風險控制對公司高層形同虛設,沒能體現出制度的約束力。
(三)證券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
1.信息披露不透明,財務監控不位。證券公司信息不透明使投資者對證券公司情況不了解,信息查看不及時,等到證券公司出現風險時再進行公告已經來不及了。證券公司缺乏各部門之間的內部控制制度,無法有效的相互制約,造成各部門之間信息嚴重不對稱,直接影響到投資者對公司信息的獲知。
2.沒有建立有效金融防火墻制度。我證券公司的各項業務之間的金融防火墻制度還沒有真正建立完善起來,內部人員利用內幕信息進行交易情況非常嚴重。證券公司人員將自由資金與客戶資金放在一起進行操作,當市場形勢發生逆轉時客戶資產就會受到嚴重損失。
3.沒有建立統一的操作規范。證券公司各項業務之間是獨立操作和運行的,沒有一個統一操作平臺來支持和規范各項業務的來往,也沒有進行實時有效的監控,不便于公司管理部門對業務的統一管理。
四、推進證券公司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證券經紀人制度
建立證券經紀人制度,建立完整和嚴密的證券經紀人制度的法律法規,以此做為證券經紀人健康發展的基礎。建立一整套的證券經紀人資格認證、業務管理制度,明確它與券商的關系。有些不宜直接規定在證券法中的,可以另行規定在證監會的規范性文件中。
(二)建立并完善保薦人制度
建立保薦人制度對證券市場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應完善和細化保薦人責任管理制度,保薦人應當遵守業務規則和行業規范,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對上市公司的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審慎核查,確保上市公司規范運作。
(三)資產證券化的制度障礙
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反映了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性,也是金融改革和創新的客觀需要,要深入理解證券化的功能,完善法律和行政法規,加強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規則及監督方式。
(四)繼續拓寬證券公司的融資渠道
現有的融資渠道有效的緩解了證公司的融資困難,但對于證券公司進行自主創新來說還是不能得到滿足。監管部門應當進一步完善現在融資渠道,拓寬其它融資渠道,使證券公司具有自主融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