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簡介
周魯衛,教授,博士生導師。1973—1977年在復旦大學物理系學習,1986年獲美國天普大學博士學位,1986年至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做博士后研究。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要研究方向為軟凝聚態物理、生物醫學物理等。現任上海市物理學會理事長。
采訪周魯衛教授的時間被安排在了暑假的最后一個禮拜,除了偶爾走過的幾個學生和手拿相機的游客,復旦大學的校園里靜悄悄的。穿過種滿梧桐樹的林蔭道,最后在恒隆物理樓的一間辦公室里,我們見到了曾擔任復旦大學副校長的周教授。
一
采訪之前我還有些擔心,這么有學識有名望的教授會不會難以接近,而他親切的一句“下午好”,一下子就打消了我的這種顧慮。還沒開始采訪,周教授就問我們要不要喝點水,沒等我們開口回答,他已經站起身來,熱情地為每個小記者倒了一杯水。恍惚中,我覺得坐在我們對面的并不是一所名牌大學的知名教授,反而更像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輩。
周教授已經過了退休的年齡,不再擔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但他依然管理著學校的物理教學實驗中心。他說話的時候鏗鏘有力、聲音洪亮,又充滿了親和力,沒有一點架子。有時候,說到有趣的故事,他自己也會笑得很開心。
我們很好奇,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周教授有沒有遇到過對他影響深刻的人。他思考了片刻后說:“這樣的人還挺多的呢。”他詳細地介紹了其中的一位,那就是他讀研究生時候的老師——陶瑞寶。周教授這樣形容陶先生:“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理論研究做得非常好。更難得的是,他動手做實驗的能力也很強,這是非常難得的,因為一個科學家通常是在理論研究跟實驗探索兩方面專攻一項。但他實驗做得好我一點也不驚訝,因為他專門在自己家里建了個小實驗室,這是他勤奮的那一面。”
周教授說,陶先生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并不僅僅是學問方面的才華,更在于他為人處世時始終保持的那顆平常心。“一般在專業領域做出突出成績的人,都是比較有個性的,不是那么好相處。陶教授雖然在學術方面有很多建樹,聲望也很高,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謙虛的心,并沒有因此而變得鋒芒畢露,難以接近。他還常常提攜晚輩,是個善良正直的人。”
二
其實周教授自己就是一個很謙虛的人。受母親和家里其他親戚的影響,周教授兒時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他現在致力于研究生物醫學物理跟這也不無關系。周教授現在重點研究的是中醫里的穴位。“一開始好多人都不相信針灸這回事,因為中醫理論中的穴位、經絡在身體上看不到。我們要研究出它們是否真的具有科學性。現在我們發現部分穴位周圍的金屬離子含量明顯比其他地方高,但僅憑這個還不能證明穴位的科學性,需要進一步研究。如果我研究出來經絡、穴位理論是正確的,那就是為科學做了一小步貢獻;如果最后發現這些結論是不成立的,至少可以告訴后面的人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當我們問周教授有沒有失敗的體驗時,他笑著說,這個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總是會有的,但是做任何事都不要害怕失敗。失敗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從中發現錯誤的根源,然后修正錯誤。哪怕做了幾百次失敗的實驗,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足夠了。錯誤和過失并不都是無用的。我們要善于發現導致失敗的原因,然后加以改正,成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當然,我們也要保持一顆善于發現的心,對不理解的問題始終保持好奇心。
三
在采訪過程中,周教授強調最多的就是要呵護好奇心。他說:“現在,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應該是坐在重點大學里只擅長聽課、記筆記的乖孩子。我們更應該去培養那些善于提出問題,甚至是怪問題的學生。應該把孩子們朝著全才的方向培養。”周教授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也許有很多人都想過地球是圓的還是方的這個問題,憑借月食的弧形陰影我們知道地球應該是圓的。但是作為科學家,只知道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繼續深究下去。比如,既然是圓形的,那么它的周長是多長呢?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夠知道它具體的周長呢?你們也許很難想象,居然有人能憑著一個類似尺子的物體量出地球的周長。”
為了讓我們理解得更加清楚,周教授起身在辦公室里尋找能為我們演示的物體。最后,他拿起窗簾橫桿為我們簡單地演示了這個實驗。周教授說,科學技術發達以后,人們發現這個實驗所得的數據跟后來的科學數據僅有5%的誤差。這個實驗就是埃拉托色尼測量地球的周長的實驗,它也被評為十大最美麗的物理實驗之一。如果當年的埃拉托色尼沒有繼續深究這個問題,沒有對地球的周長感到好奇,那么這個美麗的實驗就不會存在。
“其實很多時候好奇心并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它們百般呵護。”周教授如是說。對于我們中學生的學習,周教授也給出了一些建議,他特別強調基礎的概念一定要掌握牢固,要時常反問自己解題的邏輯。在對周教授的這次采訪中,我們體會到了一個教授的博學,感受到他為人處世的和善謙虛,當然還有他對我們的一種期盼,那就是要不畏懼失敗,懷揣著對科學的好奇心一路前行!
小記者采訪感言:
王書維(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小時候,看電視里的一些訪談節目,報紙雜志上的名人采訪,完全不懂得其中的奧妙,只是單純地覺得,記者是個不錯的職業。今年暑假,我很榮幸地當了一回記者,并且能夠有幸采訪復旦大學教授周魯衛先生。
從最初在網上查找資料,到接下來準備問題,再到采訪以及最后寫成稿件,這樣完整的采訪過程是我以前從沒有接觸過的,它使我能夠完整地了解一名記者在整個采訪流程中需要做的一切。這次采訪,不僅僅提升了我寫作方面的能力,還鍛煉了我與人交流的能力,使我獲益匪淺。希望今后我能有機會多參加這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