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沒有毛的“針筆”,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缸,一位姑娘提筆蘸些彩墨隨意點灑。柔和的水影間,大漠、駱駝、商人、云彩在波光間徐徐展現,構成一個“落日晚風吹沙舞”的景象。“針筆”再輕輕撥動,又忽然出現一群姿態萬千的美麗“飛天”……
一段視頻,讓她迷上“靈動水影”
作畫的姑娘鄭歆韻是個85后女孩,出身于福州一個書香門第。她的父親酷愛國畫,在耳濡目染中,小小的她拿起了畫筆,學習寫意、工筆,手法獨到,畫花鳥畫更是了得。
16歲時,立志當一名畫家的鄭歆韻如愿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主修國畫和現代藝術表現。畢業后回到福州,繪畫之余,她當過模特,空閑時,鄭歆韻時常上網收集一些繪畫方面的視頻。2010年2月底,女孩偶然點開了一段山東年輕畫家黃珠琳的作畫視頻。她吃驚地發現,這帥哥竟能用畫筆蘸顏料在水面上作畫《青花瓷》。隨著周杰倫同名歌曲的伴奏,綻放的牡丹、溫婉的江南女子、躍動的錦鯉、刻有菊花的青花瓷瓶逐一展現,看似隨性的彩色水紋,在水中散開又組合,給人驚艷的視覺效果,意境非凡,女孩被“水影畫”深深吸引了。
鄭歆韻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開始上網搜尋關于“水影畫”的各種信息。
“水影畫”是使用水和油脂類顏料,運用油水分離的原理進行高技巧,創作的表演藝術形式。“水上作畫”早在唐朝就已出現,當時叫“墨池法”,后來又經絲綢之路傳到西域和歐洲,遺憾的是,至今已失傳上千年,黃珠琳就是國內鉆研摸索水影畫的第一人。
雖然懷著滿腔熱情,但鄭歆韻還是不得不面對一系列問題。水影畫是黃珠琳在2010年初首創的,其技法并不外傳。鄭歆韻既沒有老師,也沒有現成的資料工具,一切仿佛無從下手,但她決定自己鉆研。
不同于其他傳統的繪畫藝術,水影畫是在水中作畫,在水面上出現一點的晃動、顫抖都會導致水中的畫變形。“那陣子我每天都呆在畫室研究水影畫,周圍擺滿了各種量杯、試管,還有記錄每次用量的本子。”鄭歆韻說。水影畫使用水和油脂類顏料,運用油水分離的原理進行作畫,顏料顯得尤其重要。剛開始,她在調制顏料上進行了無數次嘗試。有時一天下來得倒掉20多缸水,每月用水量都是三四十噸,水費都繳得她心疼。
頑強攻關,倔丫頭終成水影畫師
好不容易解決了顏料比例問題,但滴在水面上的“圓點”的大小濃淡總是控制不好。鄭歆韻每天8小時呆在房間里,不斷用量杯調底液、滴圓,記錄每次的比例以及滴下后在水面上產生的形態。鄭歆韻說,過去學繪畫時,有老師教,每一次練習,都會感覺有些改進。但研究水影畫,一天到晚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折騰,沒有人可以交流。看著自己一次次失敗,女孩氣得直想把筆給折了。
2010年5月,鄭歆韻在父母勸說下,決定先把水影畫放下。“因為喜歡海,我跑到鼓浪嶼住了幾天。”在鼓浪嶼,鄭歆韻看著大海、聆聽美妙的浪濤聲,心情漸漸平靜下來。她開始回憶自己調配底液、滴顏料的過程。“我想,應該尋找調配底液比例和滴圓手法的最佳配合點。”回到福州后,就按照這個思路嘗試了半個多月,終于成功了!
之后的三個月,鄭歆韻每天要花費500元左右,因為特定的材料都很貴。在水面上作畫,不能用普通的毛筆,為了靈巧,畫筆要極尖極細才行。鄭歆韻將小號的針頭拆下來,固定在毛筆的筆管前端,做成針筆。勾畫用的針筆解決了,在水面上“滴圓”的筆又成了一個難題。她找了個化學實驗室,將里面大大小小的滴管都試了一遍,結果都不行。父親建議她用醫院里驗血時扎無名指用的抽血吸管,鄭歆韻馬上買來最小號的吸管試驗,居然正合適!
經過一年的“折騰”,鄭歆韻終于成功做出了第一幅有她自己風格的水影畫。
畫臺下,幾束柔和的白光從玻璃缸底射出,直接透過水面。只見鄭歆韻用畫筆在調色板上攪動,她提筆蘸些紅顏料,隨意拋灑點滴。只見玻璃缸內,幾個紅點漸漸暈開。她用“針筆”輕輕一撥,在水面上的各種色彩中勾勒出花瓣圖案。“紅花還需綠葉襯。”說著,她蘸上綠色顏料,手腕輕抖,水面的花瓣下頓時“長”出幾片綠葉。在水波的輕微蕩漾中,再點些許黃色……寥寥幾筆,一朵盛開的寫意牡丹躍然水上,栩栩如生,美輪美奐。
十幾秒后水面靜止,畫面定格。“水中瞬息萬變,相同的構思在具體操作時必須隨機應變,因此沒有一幅水影畫是完全相同的。”說到這里,鄭歆韻放下畫筆,在水面上輕覆一張宣紙,“水中牡丹”立即拓印在紙上,晾干后便可永久保存。短短幾分鐘,一幅精美無比的水影畫出爐。
8分鐘表演賺萬元,作品創意是關鍵
2011年4月,鄭歆韻把她在一家衛視娛樂節目里表演的這段視頻放到網上,短短3天,點擊率超過200萬。越來越多的人被這種神奇、唯美的時尚藝術所震撼!
從此鄭歆韻信心大增,不斷琢磨提高自己的技藝,僅用來檢驗繪畫效果的報紙,堆在一起就有半米多高。通過幽默、精巧的變幻,她竟能畫出各種花草樹木、昆蟲小鳥猛獸及山川河流等眾多題材。她開始受邀參加一些商業表演。
鄭歆韻說,她表演之前通常會把要表現的主題先在紙上畫幾個大的要點,按順序進行。最后出現的東西萬一和預案有出入,她會在現場靈活調整,隨機地增添一些新的元素,這樣往往比預想的效果更出彩。鄭歆韻說:“創意最為重要,沒有幽默的精巧變幻也就失去了藝術的神奇。水影畫師練習作品可能就一兩天,但創意可能長達一周。”
鄭歆韻的繪畫風格大氣,富有中國特色和印染風韻。她說,水影畫講究的就是一個“流”字,非常注重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銜接和過渡,這一個瞬間的藝術性很高。在她的創作中,注重藝術造型結合水和油的同時,也注重了筆與筆之間的銜接和穿插。所以,她作畫的視覺沖擊力很強,往往能夠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更能把繪畫主題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2011年年初以來,很多大型活動的主辦方都喜歡邀水影畫師去現場表演。國內專職水影畫師只有寥寥數人,水影作畫被公認為新興的“鉆石職業”。鄭歆韻的出場費已達上萬元,表演時間通常為8分鐘。
現在,鄭歆韻已在福州建起了自己的私人工作室,每天的商演邀約應接不暇。但鄭歆韻覺得,雖然現在水影畫的商業氣息越來越濃,但她希望“水影畫變成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被保存下來,讓更多的人欣賞到它的藝術價值”。她最大的愿望是,將來自己能在全國開館收徒,把水影畫這項藝術最大限度地進行推廣,也算是對中國古代文化技藝的一種復興。
小貼士:水影畫入門
想體驗在水面上作畫的感覺,最簡易方法是用咖啡或者奶油在水上進行勾畫,隨著水的流動,可以展現出優美的水紋。若要更深入創作真正的水影畫,則必須首先在顏料上入手。由于調試顏料的比例屬于創作水影畫的“最高機密”,鄭歆韻沒有透露,不過在網上廣泛流傳的四種基色的“配方”(據稱是中國創作水影畫第一人黃珠琳的配方)是這樣的:
紅色:極細朱砂粉+石腦油,比例1:3;藍色:石青粉+石腦油(石腦油具有一定毒性,要小心使用),比例1:2;黑色:墨魚墨(烏賊墨)+石腦油,比例1:3;黃色:梔子黃(面食專用天然黃色素)+金粉+石腦油,比例1:1:5。
作水影畫需要靜止的水面,同時可向水里加入一些粘合劑,使得顏色更好地呈現。在平靜的液體表面上用滴管或錐筆滴入配好的顏料,任其擴散后用針筆人為引導塑造出各種造型,結束后用宣紙輕輕鋪在水面上,將顏料拓在宣紙上,晾干后即可長時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