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斗媽大全》經由微博迅速躥紅于網絡,北京小學兩個四年級的女孩用稚嫩可愛的文字加配圖宣泄著新一代零零后對于老媽教育方式的不滿和抗議,斗媽二十招招招詼諧幽默,引得網友爭相轉載評論。
《斗媽大全》還引起教育專家的重視,有一部分專家和網友認為這是中國教育的敗筆,很多人為孩子們打抱不平。可仔細一想,如果孩子不是在一個輕松快樂的環境下成長又怎么會創作出這樣淘氣活潑的作品?而再看到《斗媽大全》中一個女孩的爸爸在微博上寫給女兒的話——“如果你考了100分,我會打你屁股的”,《斗媽大全》又是由爸爸通過微博發布的,顯然,正是在這種寬松快樂的環境下,兩個小作者才能創作出這樣讓人忍俊不禁的作品。
不過,《斗媽大全》中小作者刻畫的無奈和勞累的成長方式,也讓我們有機會通過小孩的視角看到了孩子內心的不滿和壓力,也讓更多的家長去反思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建立健康良性的親子關系。
虎媽戰歌響起,狼爸打出了三個北大之子……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反抗”在此時是孩子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和家長之間展開的一場對話,是孩子向愛他們的父母發出的溝通信號。孩子們用天真爛漫的詼諧就讓大家了解了自己在學習和成長中的壓力與苦惱,作為家長,是不是也應該用一種“聰明”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呢?
教育不僅局限于知識的學習,而家長更多的只關注孩子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僅僅用分數的高低去認可或否定一個孩子,導致一些接受過很好教育的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后就出現“有知識沒文化”的現象。這里說的文化,更多的是指一種生命的教養和素養。孩子需要的是和家長之間的趨近無障礙的交流,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良性溝通和互相理解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盧梭曾說:“好的關系,勝過所有的教育。”體察孩子的內心真實需求,用柔和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用春風化雨的方式去化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壁壘,用父母的愛去滋養孩子的生命,是父母更應該關注的。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斗爭其實可以轉化成一場愛的成長必修課。家長不要總把孩子埋沒于書本中,多一些溫情的關懷,讓孩子在自由中成長,營造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孩子才能用一顆純凈的心正確認識自己,體恤爸爸媽媽在自己成長中的辛苦付出。
一本《斗媽大全》能讓我們看到孩子的內心,也看到家長的無奈和努力。但愿從這本《斗媽大全》開始,家長的胸襟更開闊,對孩子更多的放手,相信未來是他們的,他們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路,寄予他們信任,而不是要用自己的局限限制了他們的成長。
孩子都是朝氣蓬勃的向日葵,很多家長卻總希望他們可以成長為心中的玫瑰,所以用盡辦法請求上帝把孩子們變得“有用”。很多年后,也許上帝如他們所愿,于是世界上便有了第一棵卷心菜。每一棵卷心菜的背后都有一場玫瑰般的夢想,但那個夢想,是不是孩子自己的呢?還是讓他們開開心心地做向日葵吧。
(編輯 張黎 hope_s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