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量的信息充斥著學生的視野。電視、電腦、電子游戲等等讓我們的學生再也靜不下心來讀一本好書?!皽\閱讀”“微閱讀”越來越成為學生閱讀的習慣。培養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是目前語文教育的重大問題。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方法
溫家寶總理在參加“世界讀書日”活動時指出:“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比欢?,閱讀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后天訓練和培養的。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需要一些有效指引。
一、學生閱讀的現狀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刊登《閱讀缺失的一代可能會變成最愚蠢的一代》的報道,指出目前孩子們閱讀的缺失,不僅危害了語文本身,更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現在的學生讀完高中,十二年間讀了多少書?有200多本嗎?有,一定是鳳毛麟角??纯船F在的課程標準你就會發現,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及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讀課外書總量是550萬字,一本書按照10萬字算,十二年才讀55本??梢赃@么說,就是這55本,我們的學生也難以100%的達到。與其他國家的閱讀對比,就可以看出我們的讀書問題很嚴重。猶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前蘇聯平均每人每年讀書55本,美國自克林頓總統開始啟動了全民閱讀計劃,平均每人每年讀書要達50本。上海市對九年義務教育時期的閱讀量調整為4000萬字,平均每個學生每年讀書近50本。一個學生在讀書時代讀不了幾百本書,那能算合格的學生嗎?
二、閱讀能力的具體表現
閱讀能力, 是人們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 順利而有效地完成閱讀活動的能力, 是一種特殊的認知能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稱閱讀能力為“掌握知識的技能”。閱讀能力的開發是一項非常復雜而具有挑戰性的課題,與其他能力的開發息息相關,比如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學習興趣等。閱讀能力是在一般能力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它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結構,主要包括三種成分: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
三、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1.大聲為學生朗讀法
傳統的閱讀概念只強調了閱讀對象的書寫價值,而大聲朗讀的閱讀方式更強調言語的價值。日本出版家松居直先生被問及怎么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松居直的回答是:靠耳朵。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認為為孩子大聲讀書是培養閱讀者的最有效的方法。大聲朗讀是一個綜合性的交流過程:首先是大聲讀的讀者(說話人)與閱讀對象的交流,然后以大聲讀的方式轉化為言語,通過聲音傳遞給作為聽眾的讀者(聽話人),后者感知言語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就是在聽的過程中,把言語音波重新轉換成為有意義的語音信息的感知能力,當然這是需要在不斷的訓練中漸漸培養而成的。
2.持續默讀法
持續默讀的方法來源自英美的閱讀教學。英國當代著名青少年文學大師艾登·錢伯斯認為,培養兒童成為好的讀者的最好方法就是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閱讀。當完成字的辨讀階段后,兒童會自然地舍棄念出聲音法,改用眼睛來閱讀。如果念出聲音法是以單字為單位來念,那用眼睛的讀法,則是以文章為單位。換言之,是指以意義為主的讀法。
默讀時,眼神的焦點根據文字的排列而移動。這樣的移動不斷重復著,有時會在某一個字上暫停,有時會跳過某些文字。當我們把眼球的移動拍下來時可以發現,不熟練的讀者,在念一行字的期間,其眼球的移動會停止約四到五次,熟練的讀者則停止約兩到三次。想要改善經常固定眼球的習慣,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指。就是把手指放在字的下方,并漸漸加快手指的移動速度。在小學時期沒有充分練習默讀的學生,由于不會熟練有效的眼球運動,導致長大之后的閱讀速度也無法快速。因此,為了有效地閱讀,從初學時期,就必須要充分練習默讀法。
這種讀法是一種語言推測游戲,我們會邊看邊推測,然后再隨時判斷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當這樣的動作持續下去時,兒童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當發現自己的推測經常正確時,閱讀的速度就會變快;如果推測經常錯誤,閱讀的速度就會變慢。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進來,切實地打造好良好的閱讀環境。希望我們共同努力,讓學生生活在書香的世界里,擁有充實、快樂的幸福童年。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