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質疑最能調動學生讀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發展創新思維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尤其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質疑能力的培養,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現行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關鍵詞]物理教學;質疑;方法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質疑。“學而不思則罔”這句話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而“思”又是以“疑”為先導的。因此,“學習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無疑——有疑——無疑”,基礎教育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強調探究學習,鼓勵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材料以及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教師應該讓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成為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成為學習的主體。
一、學生不善于提問的原因
高中生在課堂里不善于提問,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一是沒有形成正確高中物理的思維習慣。質疑的過程是一個創造性思維過程,有的學生慣于接受已有的現象和事實,缺乏敏銳的洞察力,懶于把已有的現象和其他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問題。二是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于與人交流,害怕提問題;缺乏自信的學生羞于公開提問題,他們害怕所提問題太簡單而被人嘲笑,因此,雖然有問題卻寧愿悶在心里,不肯向老師或同學提問。三是中國的應試教育沒有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學生有思維惰性。
二、培養學生提問的策略
1.從課堂中啟迪物理學習思維。亞里士多德說:“思維開始于疑問與驚奇,問題啟動于思維。”改進課堂教學,每一節課要設法創造思維情境,組織學生參與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中,可按照物理學中概念和規律建立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類比、等效等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質聯系,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質屬性和基本規律,建立科學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著重培養、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實驗歸納、理論分析等思維能力。
2.創設質疑的氛圍,多加鼓勵,讓學生敢問。羅杰斯認為,“心理的安全”與“心理的自由”是創造的兩個條件。因此,教師要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為學生創設一種自由、民主的氛圍,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寬厚的胸懷容納學生哪怕是“幼稚無理”的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好勝而怕別人取笑”的心理特點,努力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且常常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的角色之中,一起參與。同時,教師自身要注意調控好課堂氣氛。如果教師一臉嚴肅,動輒惡聲惡氣批評指責,學生的心理會受到嚴重壓抑,質疑問難也就無從談起。
3.改變落后的填鴨式教學,多采用一些策略教學。 將問題置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鮮活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為使學生對當前問題做進一步理解的需要,教師可事先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中采用這種策略進行有效提問,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與知識的意義構建,教師的作用是搭橋引領探求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訴學生。
4.教給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善問。如果教師構建了良好的質疑氛圍,學生也有了質疑的愿望,但是無從問起,不知哪里有疑問,或者有了疑問不知道如何質疑,那同樣不能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學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教給學生進行質疑的基本方法,才能較快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筆者認為,就物理課程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利用演示實驗的直觀教學手段,巧設疑問,誘發學生進入質疑的思維狀態,從而解決問題。(2)運用悖論教學能激發學生探索興趣,提出新觀點,揭示矛盾,否定原有知識,建立新知識。關于悖論的運用,歷史上著名的是伽利略駁斥亞里斯多德關于重的物體下落快的推理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3)在學習物理知識之前,由于日常生活的積累,學生對一些現象有了自己的觀念和認識,這就是日常經驗。當日常經驗和科學概念不一致時,將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矛盾的困惑之中,從而引發學生的質疑。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