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條件。青少年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后天自發就有的,而是在社會特別是在學校教育的影響下,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學校必須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關鍵詞]文明禮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合力
對青少年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校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更是當務之急,并且要實事求是,認認真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向學生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并且使各項活動具有社會主義方向和目的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把學生的思想品德工作做好。
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社會意義
學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的需要。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要努力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精神文明建設同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相關。學校培養的人才,如果缺少這種時代精神和優秀品質,沒有遠大理想,沒有組織紀律,沒有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那么,不管有多少知識,也不能算是新時代需要的人才。所以,在新形勢和新要求面前,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更艱巨、更復雜,社會意義更重大。學校能不能做好這項工作,是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敗的大事。
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但社會意義重大,在學校的全面教育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
1.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因為要完成教學任務,就要求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就要求學生能夠自覺遵守紀律。這兩點抓不好,教學就難以擺脫被動應付的局面。而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遵守紀律自覺性的關鍵,是進行理想教育、學習目的教育和紀律教育。因此,沒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保證,學校就不可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建立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學生集體的保證。學校中的各個班級應當成為有共同的奮斗目標,有組織、有紀律,有健全的集體輿論,有良好道德風尚的社會主義集體。只有形成良好的集體和良好的班風和校風,才能夠形成對學生進行良好教育的環境。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不同特點,長期地、有計劃地實施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說,首先需要通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培養良好的健全的學生集體,然后,一個良好的健全的集體又成為教育學生的良好環境。
3.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促成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培養目標的主要保證。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而思想品德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它在全面發展的教育中,處于主導的地位。在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過程中,思想品德的發展是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內部驅動力,并且它決定了學生發展的政治方向。
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如何開展
1.學校德育要從最基本的文明禮貌抓起
學校德育究竟應該怎樣搞,這的確是一個大課題,需要全社會尤其是教育部門的同志認真研究,大膽探索,不斷創新。但從中小學德育的角度來說,無論采取什么方式,都必須從最基本的文明禮貌抓起。正如柳斌同志所強調的:加強德育,要從社會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加強針對性。
2.要把愛國主義教育寓于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之中
實踐證明,枯燥單調以及說教式的灌輸,是很難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的。為了不使我們的教育流于形式,必須根據青少年學生的實際和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各學科都應努力挖掘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之外,還應廣泛利用墻報、板報、廣播、隊會、班會、文藝表演、體育活動等形式,向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要利用學校每天舉行的升國旗、唱國歌、行隊禮這一儀式,教育學生熱愛祖國,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3.要抓好家庭教育工作
青少年學生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家長的言行舉止不能不對他們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因此,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要主動自覺地配合學校,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行動上的表率。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才能保持對孩子教育上的一致性。
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從小、從基本抓起,善于“瞻前顧后”,既看到學生過去所受的影響和成績,又要為學生進一步發展考慮,打好基礎。急于求成、簡單化的做法都是違背思想教育工作規律的。同時要充分結合社會、家庭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
責任編輯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