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中學英語教學形式單一枯燥,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在語言游戲說和娛教技術理論的指導下,將多媒體游戲引入英語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嘗試。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求,運用多媒體技術把豐富多彩的視頻、音頻、圖片、文本結合成有趣的游戲,借助多媒體設備生動立體地呈現出來,使英語學習的過程轉變成愉悅的體驗。多媒體游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合理設計和運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他們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游戲;英語教學
英語是基礎教育中的主課,對于學生而言,無論未來選擇文科還是理工科,學好英語都至關重要。小學階段,由于詞匯和句式簡單,教學內容有趣,學生學起英語來大多非常輕松。但進入中學階段,學生所需要記憶的英語知識大幅度增加,教學內容也變得更為復雜,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枯燥,教學主要圍繞單詞、句型、語法進行講解,學生學完后就是背誦、做練習、核對答案,這導致學生對英語興趣不高,甚至認為學習英語就是“痛苦的過程”。沒有興趣就缺乏動力,所以在中學階段,很多學生都是為了考試和升學而被動地學習英語,雖然學了多年,但是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英語的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也較低。因此,如何提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游戲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官方發布的《中國網絡游戲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大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為6931萬人,在校學生為最大群體,占到37.2%(鳳凰網,2010)。
如果我們將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游戲適時適當地引入中學英語教學中,設計各種各樣的游戲式的學習活動,引進競爭和激勵等游戲制度,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游戲的快樂,這一定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筆者將在語言游戲說、娛教技術理論的指導下討論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游戲的特點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設計原則與具體的運用案例。
一、理論依據
1.語言游戲說。
“游戲”一詞是現代語言哲學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索緒爾、維特根斯坦和伽達默爾等語言學家或哲學家都曾先后把語言比作游戲。其中維特根斯坦的觀點尤為引人矚目,在《藍皮書》里他提出了“語言游戲”這一概念(維特根斯坦,1964)。維特根斯坦把語言比作游戲,其表明的不是一種比喻,而是借助這個比喻顯示語言與游戲之間的某些相似性,進而表明語言具有多樣性、實踐性、多易性等特征。他還指出“語言游戲”與“生活形式”密切相關、不可分離,即語言使用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語言的意義在于使用。然而,詞語的使用要依據一定的用法規則,所以我們必須從具體的語境出發把握語義(維特根斯坦,2007)。總之,語言游戲說對語言定義的四個方面,即實踐觀、生活觀、規則觀和趣味觀進行了闡述,對英語教學理論的構建和實踐的指導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2.娛教技術。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不斷融入到教學當中,娛教技術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娛教技術是以尊重學習者當前的生活價值為基礎,通過創建、使用與管理恰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者的生活體驗和樂趣與教育目的及手段相融合的理論與實踐”(祝智庭,2005)。娛教技術包含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育游戲。“教育游戲是指能夠滿足一定教育目的的游戲活動。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激發游戲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其獲取知識或者培養能力。”(何克抗,2007)
國外學者Marc Prensky也曾指出我們必須改革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多媒體、網絡等新技術制作游戲,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的過程(Prensky,2007)。
二、多媒體游戲的特點
1.形式豐富多彩。
傳統的游戲形式單一,主要是以文本為主,而多媒體游戲可以把視頻、音頻、圖片、文本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去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游戲,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游戲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得到鍛煉。
2.內容生動有趣。
借助多媒體技術,游戲可以將原本枯燥難懂的教學內容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表現出來,游戲當中還可以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有趣環節,如特別的音效、多樣的道具、隨機的獎懲環節等。
3.參與方式多樣。
傳統游戲只能在課堂進行,而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游戲不僅可以在課堂上使用,還可以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讓學生在課外通過網絡平臺、手機平臺等去參與游戲的環節。另外,參與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需要儲存游戲的進度,以便日后參與時讀取進度繼續游戲。
4.參與范圍廣泛。
多媒體游戲改變了傳統的互動形式,代之以人機互動、人人互動的交互模式,把游戲、師生和課堂構建成互動的整體。由于多媒體游戲可以在網絡上使用,因此游戲互動不再局限于某個班級,其參與范圍可以無限擴大。
5.便于推廣。
多媒體游戲可以以軟件的形式發布到網絡平臺之上,提供共享和下載,有利于推動多媒體游戲教學理念的傳播和推廣,從而促進教學的發展。
三、多媒體游戲在英語教學中的設計原則
1.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
教師要在游戲過程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參與活動,在游戲設計的各種環境中充分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將內化的知識外化,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和自我提高。
另外,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容忽視。教師可以既是游戲的設計者、制作者,也是游戲的管理者,對游戲的步驟、進度、難度、獎懲等進行控制。同時,教師還是游戲過程中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
2.趣味性和目的性相結合。
游戲設計一定要具有趣味性,并緊密切合教學實際。運用于教學過程中的游戲和普通游戲的區別就在于它們寓知識于樂,即在快樂的游戲環節中讓學生去學習和運用知識,從而獲得各方面的自我提高。教師在設計游戲的時候應充分考慮教學的內容、教學的要求、教學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時間情況等因素,不能為了追求趣味性隨意設計游戲。
3.交互性和競爭性相結合。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游戲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果。教師應在游戲的過程中設計各種交互,通過不同形式的交互,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游戲中不僅需要合作也需要競爭,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更加努力地完成游戲里的任務,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獲得自我認同感。
4.建立公平合理的評價機制。
游戲中的競爭機制能夠給學生帶來無限的激勵,但如果評價機制存在不合理,則會讓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游戲過程中的公平性,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規則。游戲的設計要盡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創造機會讓學生合作,促使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另外,還應打破教師單一評價的形式,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體系中來,這樣學生就能強烈感覺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和班級的歸屬感,愿意積極地參與各項游戲活動。
5.合理設計游戲步驟和時間。
課堂的時間非常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有效地完成多項教學和學習目標,則要求教師精心合理地設計游戲的每個步驟和時間。游戲步驟和時間的設置要參照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等方面進行安排,同時給學生選擇的余地和自我發揮的空間。另外,要求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在體現游戲激烈性的同時也考察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度和熟練度。游戲設計應突破課堂的局限,讓一些游戲環節在課外進行可以使游戲的準備和開展更為充分,更好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6.設計要不斷推陳出新。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總是樂于追逐新事物,如果經常做相同的游戲,他們的興趣則會逐漸消逝,這就要求游戲的設計者不斷開拓思維,運用各種現代化技術設計出符合學生個性的有趣的英語游戲。另外,以軟件為形式的游戲要具有不斷升級的功能才能不斷更新和完善。
四、多媒體游戲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的案例
1.英文電影配音游戲。
英文電影配音游戲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種游戲,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可以化身為自己喜愛的角色,親身體驗角色的經歷和情感。這個游戲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培養語感,提高口語模仿能力,增強同學之間的合作。
游戲可以用競賽的方式開展,學生可以分組參與,其步驟如下:首先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選取一些英文電影片段,接下來教師(或技術人員)運用視頻編輯和加工軟件對這些片段進行編輯,制作比賽視頻和練習視頻。然后教師將原視頻和練習視頻上傳至網絡,并嵌入錄音比對功能,以便學生賽前練習。學生可以在網上模仿配音視頻,通過錄音比對功能和電腦進行配音互動,還可以下載配音視頻和學生進行配合,從而在各個方面都做好充分的準備。其實這個準備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學生不僅可以改善自己在英語方面的語音語調,體驗視頻中人物的情感,而且可以增進和伙伴間的合作,感受學習英語的快樂。比賽時借助電腦和投影儀大屏幕播放相應的視頻片段(此視頻片段消除了角色聲音但保留了背景音),參賽學生手拿話筒進行現場配音,教師根據選手的發音、聲調、節奏、情感、流暢度、人物配合等指標進行打分并點評,其他學生也可在每組結束后給出建議和評價。由于采用了多媒體技術,無論在練習階段還是在比賽階段,學生都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投入極大的熱情去參與活動,展現自我。
2.聽音辨義游戲。
聽音辨義游戲可以考察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游戲中設計的限時及搶答環節還體現了此游戲的競爭性和廣泛的參與度。
游戲具體步驟如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每個小組抽簽輪流出場,根據組號選擇多媒體課件中的相應數字,選擇數字的同時他們也選擇幸運起始分。接下來,他們會在一定時間內聽到一組單詞,學生可以看到時間進度,每組單詞數量一致,難度相當,單詞按順序播放。每聽完一個單詞,小組成員立刻選出這個單詞的中文解釋,每選對一個即可獲得相應的加分。如果一遍無法聽出可以按重播按鈕反復播放,游戲時間結束后放音會自動停止。如果準確率達到一定要求且答完后仍有時間剩余的小組還可獲得加分獎勵,所有計分由電腦完成。每組回答結束后,其他小組在一定時間內可以通過搶答的方式回答剛才參與組沒有答對的單詞,答對即可為本組贏得加分。所有組完成后通過分數的排序決定游戲的優勝組。游戲結束后可以再次聽音并核對正確答案,以便學生復習和鞏固。
這個游戲運用了錄音軟件、音頻編輯軟件、flash與ppt課件等進行設計,活動中運用了電腦、投影儀、音響、搶答器等設備進行操作,過程充滿競爭和挑戰,讓原本乏味的聽音練習變得耳目一新、緊張有趣,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角色扮演游戲。
傳統的角色扮演游戲就是在課堂上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分角色表演,使枯燥的課文變成生動的演出,這種游戲可以讓學生對英語產生一定的興趣,但過于拘泥于課堂和課本。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把角色扮演游戲拓展到課堂之外,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和發揮才能的機會,讓他們在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同時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學習多媒體素材的創作與編輯,加強動手能力。
此活動比較適合中學高年級及以上的學生,具體活動辦法如下:學生分成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題目;小組自編劇本,教師幫助修改;小組課外進行排練拍攝,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對視頻進行編輯(如加入片頭、片尾、字幕、背景音樂);學生在課外完成視頻的編輯;各小組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作品,師生共同從劇情、表演、語言、創新、制作等各方面進行評價,選出班級最優秀的作品;向其他班級的學生展示并上傳至網絡。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多媒體角色扮演游戲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思辨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讓他們切實地感受到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挑戰和樂趣,同時加深對多媒體技術的了解。
總之,多媒體游戲突破了傳統英語課堂的限制,其生動的視聽效果、豐富多彩的協作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語言綜合能力發展的平臺。遵循語言思維和語言學習的科學規律,合理設計并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游戲將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內驅力,有利于其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Prensky, M .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 New York: Paragon House Publishers,2007.
[2]Wittgenstein, L.The Blue and Brown Books. Oxford:Basil Blackwell,1964.
[3]何克抗,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維特根斯坦著,李步樓譯.哲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5]祝智庭,鄧鵬,孫蒞文.娛教技術:教育技術的新領地[J].中國電化教育,2005.
[6]鳳凰網.在校學生構成中國網絡游戲用戶最大群體.
http://games.ifeng.com/netgame/yejiexiaoxi/detail_2010_11/17/137049_0.shtml
責任編輯 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