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備好教材、備好學生,找準音樂高效課堂的切入點,巧妙安排自主合作、探究,多元化評價等一系列的方法,可提高中學音樂課堂的實效性,避免課堂中的“花架子”,使音樂課堂教學高效起來。
[關鍵詞]音樂課堂;實效性;合作;評價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反思這幾年的音樂課堂,“重演輕實”的教學流程,教師一人多角,忽視學生,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濫用,忽視聆聽,減弱樂理知識的教學,評價機制過于單一等現象造就了低效課堂,導致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阻礙了音樂教學的長足發展,讓人憂心,引人深思。
如何找準切入點,扭轉課堂重熱鬧、輕實效之風,讓課堂教學走入高效、實效。
一、備好教材,備好學生
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流程時要認真構思整堂課的完整性、趣味性、實效性,運用教學智慧,親切的教學語言,規范的版書設計,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備好學生。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深入了解學生,充分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并擬定多種可能的相應對策。不能只從自己的設想來設計教學環節,也不能一味只為了滿足于對教材的認識和需要。
二、潛心研究,找準音樂高效課堂的切入點
1.學會安靜地聆聽。音樂學科是一門聲音的藝術、聽覺的藝術。如何有效聆聽是音樂欣賞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應特別注重把學生的注意力直接指向音樂。在聽的時候,按照從大到小、從粗到細的原則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尋找答案,逐步引導學生怎么聽,聽什么。在每次聽之前都提出不同的問題,并隨著聽的遍數逐漸加深問題難度。如在歌曲教學中,讓學生聽第一遍的時候就聽出歌曲的主歌、副歌,第二遍聽時再分樂段、分樂句的聽。讓學生不斷提高,每一次對樂曲都有全新認識和感受。讓學生帶著問題聽音樂,這是培養注意力、養成聆聽習慣的重要方式。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音樂新課程強調以審美為核心,于是,有些音樂教師一改過去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化,轉變成一味強調審美教育,于是又出現了在教學中刻意淡化音樂知識的現象,在課堂上基本上不涉及音樂知識,甚至連最基本的節奏、識譜等教學內容也丟棄,其實這是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對新理念的誤解而產生的一些偏差。
3.抓住重點、難點。任何一節音樂課,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相信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恰當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是如今非常時髦也非常便捷的一種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豐富、快捷,無疑成了音樂教學的不二之選,這一點無可厚非。但一些教師甚至連板書也全部依賴于多媒體,更有甚之彈琴或范唱都依靠多媒體來一并代勞,實在牽強附會、越俎代庖。有些教師為了讓課堂熱熱鬧鬧的,一味追求表面上的花哨、動感,而忽視了教學內容的挖掘,“重演輕實”,好比繡花枕頭,是不可能將課堂教學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領略到音樂內涵的。對于多媒體等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點到即止,才能為我所用,真正點亮音樂的課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課堂大放異彩。
四、多元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音樂課堂實踐中進行多樣性評價時應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把更多的評價機會給了學生,更多地給學生之間的評價搭建一個輕松、愉悅的平臺,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會很自然地尊重他人,提高鑒別、分析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不可否認,師評所具有的客觀性和全面性也是生評、自評所無法取代的。在教師公平、寬容而客觀的評價方式的熏陶下,學生著眼于幫助同學改進,既客觀地指出不足,又熱情地期待進步,注意語言的分寸和禮貌。教師科學適度客觀的評價,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意識、激發了學習興趣,清楚地認識自己存在的問題。多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活躍課堂,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五、巧妙安排,避免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流于形式
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凡是標榜為好課的,必然把自主、探究、合作教學作為衡量的重要指標,但是往往教師是為了合作而合作,生搬硬套走過場。教師應巧妙設計,為學生制訂一些生生合作、小組合作的規則,避免出現不良狀況,影響合作的進程,從而更好地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落到課堂教學的實處,讓師生共同感受到音樂學習中成功的喜悅和滿足。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