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8年,徐向前元帥曾經轉戰惠來。1985年1月11日,時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徐向前元帥還惦記著曾經戰斗過的革命老區惠來,在廣州住所的會客廳接見了惠來有關部門的代表。他對惠來的代表說:“你們惠來的條件不錯嘛!既有山、有海,也有平原。”“我記得潮汕一帶是盛產柑橘、荔枝、菠蘿的地方。”“你們惠來沿海的水產資源很豐富,過去出產不少活海鮮,有龍蝦、螃蟹、海螺和其它魚類。”然后指出惠來農村要大力發展“二水一蔗”(即水產、水果、甘蔗),提高經濟收入,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徐向前元帥還回顧說,當時,我們和當地的群眾語言不通,你們講的是潮汕話,我們聽不懂,談話要靠翻譯。他還風趣地說了幾句不大準確的潮汕話。看到他這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座的代表都發出了歡快的笑聲。
惠來的代表還就惠來老區的評劃問題向徐向前元帥匯報,他肯定了惠來老區人民在革命時期所作的貢獻,還高度贊揚惠來老區人民的革命精神。他說,在革命時期,惠來老區人民的表現是很不錯的,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紅軍三克葵潭、兩陷惠來縣城時,惠來老區人民組織起龐大的尖串隊,為黨的革命事業付出了不少的代價。
惠來的代表提出,1928年,惠來縣苗海村曾經是彭湃、徐向前等領導紅軍和惠來農民尖串隊攻打惠來縣城的指揮部,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縣委縣政府已修復這個遺址,已報請上級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請徐向前元帥為該遺址題詞。徐向前元帥聽后,欣然揮毫: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攻城指揮部舊址。曾在惠來戰斗過的情景一幕幕在他的眼前呈現。
圍殲白旗軍
那是1927年12月,徐向前參加廣州起義后,起義部隊余部撤退到花縣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他擔任第十團黨代表。12月29日,中共廣東省委指示東江特委“廣東軍閥的內訌已到極點,戰爭必然爆發,并且非短時間所能結束”,“這次軍閥的戰爭中,你們的任務很大,就是除了防御敵人之外,還要完成東江的割據,就是號召東江的農民都起來暴動,奪取政權,最后取得潮汕。”1928年1月,紅四師到達海豐蘇區,徐向前任紅四師參謀長,奉命與彭湃、葉鏞、袁裕等率領紅四師十一團、十二團前往陸豐縣平息以楊作梅、肖覺等反動頭子為首的“白旗軍”,收復了陸豐縣城,白旗軍撤退到其老巢——惠來縣百嶺鄉。為徹底殲滅白旗軍,徐向前、彭湃等率領紅四師十一團、十二團,在陸豐縣南塘、湖東、甲子、碣石、金廂和惠來縣兵營、東港、溪口、吉鎮等鄉村赤衛隊的配合下,包圍了白旗軍的老巢百嶺鄉。地主民團利用堅固的寨墻和天主教堂的樓閣,層層防守,負隅反抗。紅軍和赤衛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沖鋒陷陣,奮不顧身,終于攻陷敵人的巢穴,白旗軍被完全殲滅。紅四師黨代表唐維等20多名紅軍指戰員在這次戰斗中英勇犧牲。
三克葵潭
1月29日,徐向前與彭湃率紅四師兩個團和惠來、陸豐兩縣赤衛隊乘勝進軍,攻打盤踞在葵潭的惠來反動武裝以及陸豐縣保安主任陳耀寰,殘敵楊作梅、戴鴻飛兩部。葵潭地處交通要道,商賈活躍,封建統治根深蒂固,各種反動勢力活動猖獗,加上部分陸豐反動武裝敗退到葵潭,因而葵潭成為反動堡壘。在紅軍和赤衛隊的進攻下,守敵撤退,繼續逃竄。2月12日至14日(農歷正月初三至初五日),紅四師和農軍第二次圍攻葵潭,溪口村赤衛隊爆破組12人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炸開葵潭堅固的寨墻,盤踞在葵潭的守敵錢大鈞補充營及惠來、陸豐的地主民團見勢不妙逃竄。紅軍離開葵潭后,敵人又重新占領。20日,徐向前、彭湃率紅四師第十團在惠來、陸豐赤衛隊的配合下,第三次攻克葵潭。三次攻打葵潭的勝利給廣大農民以極大的鼓舞和信心。不僅革命的鄉村的農民積極參加農會組織,中立的還沒有黨組織的鄉村,因受地主、豪紳的壓迫、剝削而要求共產黨、紅軍去解放他們。紅四師在地方農民武裝的配合下攻克了惠來的葵潭、普寧的果隴,紅二師(南昌起義部分余部整編而成)攻克紫金的南嶺和海豐的赤石,使紫金、惠陽、海豐、陸豐、惠來、普寧六縣的紅色區域連成一片,從而使東江的革命形勢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極大地震動了敵人。桂系軍閥李濟深將粵系軍閥張發奎驅逐出東江后,與蔣介石取得暫時的妥協,集中兵力,大舉進攻紅色區域。2月29日,敵人攻占了陸豐縣城。3月1日,敵人攻占海豐縣城,東江的革命形勢出現了嚴峻的局面。
為了牽制敵人,支援海陸豐的革命斗爭,3月初,彭湃、徐向前從普寧率領紅四師的一部到惠來縣兵營鄉,在兵營鄉召開惠來縣農民代表大會,通過“海陸豐受重大壓迫,我們為要求自己的出路及援助海陸豐,應立即暴動”等決議。由于惠來民眾一向受豪紳、地主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嚴重,又受到彭湃領導的海陸豐革命運動的影響,“白旗軍”被平息后,紅軍又解決了惠來最反動的鄉村——百嶺,接著又三克葵潭墟,民眾已曉得共產黨的好主張和反動派的欺騙政策。會后,各鄉村農民協會紛紛組織起來,趕制紅旗、云梯,準備攻城的各種物資器械。婦女們也組織了洗衣隊、炊事隊、運輸隊、擔架隊,確保后勤工作順利進行。被發動起來的農民磨洗刀槍、尖串,暴動的革命烈火將成燎原之勢。
攻克隆江
3月3日,紅四師在海豐的部隊,從汕尾連夜轉移到金廂,乘船渡海,直抵兵營村,與駐兵營的部隊匯合,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攻城指揮部”。3月4日,彭湃、徐向前率紅四師進駐邦山村,以邦山村作為攻打隆江鎮的指揮部。隨后,紅四師在惠來農民尖串隊的配合下,向距惠城30華里的隆江鎮進軍。
7日下午,紅軍、農民赤衛隊及尖串隊5千多人,分四路圍攻隆江鎮,與盤踞惠來的陳銘樞部第七十六團第一營展開血戰,敵兵大敗,放棄隆江鎮,退守總鋪洋雨亭山,紅軍和農軍乘勝追擊,進駐鳳鎮鄉,彭湃和徐向前進駐鳳鎮朱村,并以該村為指揮部駐地,立即在村里的梅友祖祠召開各村赤衛隊會議,部署進攻雨亭山。各村赤衛隊按指揮部的作戰要求,分兩路配合紅軍進攻企圖作垂死掙扎的敵人,與敵激戰兩晝夜。9日,駐惠城的敵團部派兵增援,瘋狂反撲。紅軍和農軍在彭湃、徐向前的指揮下,有計劃地誘敵深入,且戰且退,當敵人進入鳳鎮朱村附近時,預先埋伏的各村農民尖串隊突然殺出,將敵人攔腰戳為兩截,敵人首尾不能相顧,死傷過半。10日,敵人見勢不妙,放棄雨亭山陣地逃往縣城,在離城10華里的佛母廟,又遭到埋伏在甘蔗村里的農民尖串隊的伏擊,敵人如驚弓之鳥,只得丟下幾十具尸體,殘部逃竄入縣城,至此,通往惠來縣城的門戶被徹底打通。
兩陷惠來縣城
彭湃、徐向前率紅四師攻城指揮部和中共惠來縣委等機構進駐距惠來縣城約6華里的苗海村,籌劃攻城事宜,并在苗海村成立了惠來縣蘇維埃政府,彭湃兼任主席。在惠來縣委的組織協調下,惠來各鄉村赤衛隊迅速匯聚到苗海。由于深入發動,宣傳到位,攻城行動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分散在各地的農民尖串隊集中參與攻城的上萬人,當紅四師和農軍準備攻城時,盤踞縣城的敵七十六團龜縮在城里,見勢不妙,準備棄城逃跑,縣城的豪紳、地主等反動勢力,為了自己的財產和身家性命,苦苦哀求駐敵固守。守敵只得重新派兵防守城郊的榕石山、西關一帶,并搶登縣城的制高點破皮虎山,企圖作垂死的掙扎,一場激烈的戰斗即將打響。
一陷惠城 11日夜,徐向前陪同彭湃在苗海村外的廣場召開攻城動員大會,隨后,攻城指揮部發布“打破惠來縣城,免捐免稅”、“土地歸農民,政權歸工農兵”的口號和命令。12日凌晨,徐向前和彭湃率領紅四師及惠來的赤衛隊、尖串隊等武裝隊伍,以及動員起來的附近各鄉農民數萬人,按作戰部署,立即兵分三路向西、南、北三個方向圍攻惠來縣城,張開東門一路,待機殲敵。一時間,紅旗如海,尖串如林,密密麻麻地把惠來縣城這個彈丸之地圍得水泄不通。震天動地、威震敵膽的攻城武裝暴動開始了!
敵七十六團和地主武裝躲在城里,夢想等待救兵,負隅頑抗。我軍除了軍事攻勢,也開展了政治宣傳攻勢。徐向前元帥在《歷史的回顧》中這樣回憶當年的情景:那邊丟了海陸豐,這邊就去打惠來。惠來縣城里是陳銘樞的雜牌軍,從福建來的,攻城前我們叫人喊話:
“我們都是窮人,要分土地呀!”
“窮人不打窮人,你們放下武器吧!”
還放風箏撒傳單,當時紅軍還沒有毛澤東同志的那套政治工作,但也有小的發明創造——戰場宣傳,瓦解敵軍,多少起了點作用。
14日,敵留在汕頭的第七十六團團長顏鼎臣帶著獨立營趕到惠來增援,但沿途受到赤衛隊的阻擊,直到夜晚才竄出重圍,躲進惠來縣城。面對革命武裝的強大攻勢,顏鼎臣驚魂未定,感到惠來縣城是守不住的了,便借口送傷兵到汕頭醫治,在黎明時分,見東城門槍聲稀少,便帶手下趕往東門,將沙包拉開,然后棄城逃跑。他哪里知道那是彭湃、徐向前戰前故意留下的缺口?敵兵及地主、豪紳一時爭先恐后,只想逃命,自相踐踏,死傷無數。革命武裝攻進了縣城,放出被關押的革命者和農民,并將縣衙焚燒。
二陷惠城 顏鼎臣率隊逃竄至距縣城約40華里的錫溪村時,與奉命前來救援的敵七十七團會合。為了迷惑沿途的赤衛隊,他們偽裝為紅軍,打著紅旗,直撲縣城,卷土重來。紅軍和農軍主動退出縣城,于城郊尚顏村外的竹林里面設伏,給予反撲的敵人以迎頭痛擊。敵人龜縮回城里,緊閉城門。16日,紅軍和農軍奔襲敵七十七團向卓然部留守于汕、惠要塞——葵陽關的獨立營,敵鼠竄回城。至此,困守孤城的敵人一籌莫展,只得組織城里地主、豪紳的爪牙,強迫城里的居民持械上城日夜輪流防守,嚴防我軍登城。敵人又組織地主武裝,巡邏放哨。彭湃急于攻下惠城,親任敢死隊長,要帶隊爬城墻強攻,他的愛人許冰也不管還在懷里吃奶的孩子,要與彭湃一起行動,但徐向前等人不同意他們的行動。
惠城東郊的虎頭山是緊接縣城的小山峰,也是通往汕頭的必經要道,徐向前、彭湃極為重視,時常到虎頭山陣地仔細觀察城里的動靜,詢問有關情況。城里的革命者靈活地襲擊敵人,敵營時常被土炸炮炸得亂哄哄,守在城墻上的敵人稍微露出目標,就被紅軍的狙擊手擊斃。19日,敵七十七團團長向卓然率部進攻虎頭山,妄圖爭取虎頭山陣地,遭紅軍和農軍數千人夾攻,向卓然腋下中彈,后斃命,敵人只得狼狽逃竄。守敵寢食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21日,南昌起義軍余部改編的紅二師經陸豐碣石來到惠來,與紅四師會合,攻城指揮部在東隴舉行歡迎大會。
力量大增的攻城隊伍還在榕石山上放風箏送傳單進縣城,對敵人進行攻心戰,從而削弱敵人的戰斗力。傳單上寫著“紅軍增兵已到,即刻要發動全縣農民用沙包填平城墻,用云梯登城,你們不馬上放下武器,便無生路!”等內容。22日,守敵見解圍無方,固守乏術,第二次棄城逃跑。紅軍第二次攻占惠城,隨后,惠來各區相繼建立中共區委會,主要鄉村建立黨支部,同時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部分鄉村開始分配土地。
3月26日,海陸豐后方基地中峒被敵人占領,東江特委機關于27日從陸豐轉移到惠來。惠來成為潮普惠蘇區乃至整個東江革命根據地的指揮中心。
撤出東江
3月武裝暴動攻克惠城的勝利,大大震動了國民黨反動派。他們急忙部署兵力,瘋狂反撲,從東、南、西、北四面向惠來進攻,總兵力1萬人以上。4月6日,惠城重陷敵手,中共東江特委和惠來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遷到遠離縣城的山區林樟村。
在革命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為了應對形勢,尋找對策,中共東江特委和紅二、四師師委在林樟村召開緊急聯席會議,通過了回師海陸豐的決議。會后,紅二、四師和農軍集結于惠來鹽嶺,準備行動,但遭敵人突然襲擊,徐向前、董朗、葉鏞等率余部沖出重圍,向五華方向轉移。4月下旬,他們輾轉到海陸豐,活動于公平、梅隴一帶。1929年1月,中共廣東省委得知紅二、四師的具體情況,決定將最后這批人撤走,東江游擊戰爭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