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是指以政治課堂為背景,通過對學生生活經驗和閱歷的把握,實現政治知識和政治問題的生活化。在政治課教學中,需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只有以學生為中心,才能夠讓政治教學適應新課程的發展趨勢,提升政治教學的成效。生活化作為政治教學的一個切入點,需要不斷強化和加深。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一直以來,高中政治教學都是從情、意、知、行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期望通過課堂短短的幾十分鐘,塑造具備完美思想品德的學生。然而,由于空洞高調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發生脫節,政治課堂變得抽象和蒼白就在情理之中。當學生感到厭倦的時候,自然無法形成有效的學習興趣,無法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是否能夠獨辟蹊徑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讓政治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起來呢?
一、建立生活化教學理念,提升教師教學素質水準
教師作為政治課堂的引導者和指揮人,需要由教學的中心位置向以學生主體轉變,真正實現以學生主體進行教學。為了實現這樣的轉變,教師要實現教學理念的轉變,要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明確發揮生活化素材進行教學的有效方式。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準備的時候,要把生活中的有用素材挖掘出來,通過教學環節的巧妙運用,發揮它們的潛在價值。另外,在教學評價的環節,也要主動運用生活中的方式,將政治課程與實際生活的關聯程度最大化,積極探索生活理念指導政治教學的實施。
二、拓展多元生活化內容,豐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生活化教學實施的載體就是教學內容,而理論結合實際才是政治教學需要結合的基礎原則。只有當教師不局限于教材,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生活化教學。首先,要用開放的眼光去開拓政治課堂教學的內容。要以課本上的知識為基礎,然后更多地融入生活化的觀念。例如,在講解《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時,為了引導學生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和規律,可以著重選擇學生的職業理想規劃這一章節內容進行開發。可先讓他們通過小組討論來完成“職業特質”和“我也有的特質”這兩大表格,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打工者”“公務員”“創業者”和“富二代企業繼承人”等職業角色進行探討。既要肯定每一個職業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又要引導學生看到職業與職業之間的差異性,盡可能通過課堂的延伸,讓學生明白個人職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其次,要通過多元化的生活角度來推進政治教學。所謂多元化,就是要在政治教學中通過問題與現象的多個層面去推進和剖析,讓學生形成全面而系統的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比如運用故事法、對比法、圖表發甚至多媒體的方式,來呈現政治課堂內容,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來加深學生的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再者,要掌握生活化政治課堂的靈活性。生活化的課堂需要教師運用全面的整體來主導課堂,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讓學生的靈活思考成為政治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三、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就是讓高中生置身于模擬的生活環境中,利用生活中的思維來思考政治問題,這是有效提升政治教學效率的一種方式。第一,要選擇豐富良好的生活素材。在政治教學實際中,要盡量選擇貼近生活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生活內容,才能讓學生們將政治課程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實現創新教學模式。如在講解“消費觀”時,可以通過生活中學生的日常消費習慣入手,進入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第二,要從生活情境的創設技巧方面考慮。政治教師需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盡可能地設計出符合生活實際的場景,通過教學圖表和多媒體方式,把學生進行分組,現場還原出實際場景。最后,要注重政治課上的生活化評價。這是對教學效果的一種反饋,同樣要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評價。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去學習生活化的內容,用生活實踐去檢驗學過的知識,在加強記憶的同時深化和理解。與此同時,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必須落實到生活中的每一個部分,創造新的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
責任編輯 錦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