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寫不好議論文,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理性思維訓練。而理性思維訓練,關鍵在于論證過程的清晰、理性、規(guī)范。在議論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回到理性思維原點”,采用片段式寫作訓練模式,讓學生先練好議論文的一招一式,為寫作大議論文打下扎實基礎。
[關鍵詞]議論文;理性思維;清晰;規(guī)范;片段寫作
學生寫不好議論文,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理性思維訓練,導致寫出的議論文存在“不說理,不講理,講理卻不在理,說理卻不合理”的問題。而理性思維訓練,關鍵在于論證過程的清晰、理性、規(guī)范。因此,議論文教學應該“回到理性思維原點”,才能有效解決學生寫作議論文之惑。
以2011、2012年江西卷語言綜合運用題的樣式為例。該題型的特點是緊扣教材、讀寫結合,提出了若干語言表達和寫作方法的具體要求,為一線作文教學提供了讀寫訓練的范本。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片段式議論文寫作訓練模式。
一、讀寫遷移訓練
新教材的模塊教學以某項能力為編寫目標,有效整合讀與寫資源,強調(diào)閱讀文章的典范性、技法的可學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挖掘教材的讀寫資源,讓學生活學活用。
如由《勸學》《拿來主義》的典型論證方法遷移的一道題目:“中國狼爸”的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就會嚴厲體罰。他的4個孩子中有3個被北大錄取。請你就此事發(fā)表評論。要求:觀點鮮明,必須使用對比、因果分析、比喻論證。200~300字。
例文:“中國狼爸”通過棍棒式教育將子女培養(yǎng)成為卓越的人,然而在看似成效不小的情況下,其教育方式有點不近人情。(觀點)父母為孩子好固然可以理解,但用體罰來逼迫孩子學習,很容易導致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并可能造成心理陰影。(原因一)如果父母采取一種溫和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株“向日葵”,永遠追隨知識的“太陽”,豈不是殊途同歸?(對比與比喻論證)不打不成材的教育實在應該摒棄了,不然和諧的家庭氛圍如何營造?(原因二)孩子整天提心吊膽,如履薄冰,屁股隨時有挨板子的危險,何以健康快樂地成長?(原因三)
二、時事素材生成訓練
這是常規(guī)訓練方式,屬“一事一議”時評文寫作。學生要圍繞時事素材所提及的現(xiàn)象有針對地論證,這樣可以防止學生信馬由韁,東拼西湊,也可以檢驗其表達的嚴謹性、思維的嚴密性,并“注重同一材料的發(fā)散訓練”。
例題:今年時值杜甫誕辰1300周年,杜甫從課本上馬不停蹄地跑向網(wǎng)絡。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這被網(wǎng)民戲稱為“杜甫很忙”。要求:就此事發(fā)表你的看法,觀點鮮明,必須使用例證。200~300字。
例文:杜甫如此“穿越”令人啼笑皆非,讓人無法還原其真實形象,更無法理解其精神內(nèi)核,尤其對于青少年正確認知杜甫形象產(chǎn)生誤導。(觀點)《步步驚心》《宮》讓雍正“應接不暇”。兩劇把人們心目中威嚴、神武的皇帝演成了一個情種,如果青少年借此了解歷史,得到的只是扭曲的戲說歷史。(例證一)表現(xiàn)歷史人物,是要有現(xiàn)代眼光,但要少點歪曲,多點回歸。(總結)
三、圍繞某觀點論證或駁論訓練
學生寫議論文往往只擺出事實,卻不清楚論點與論據(jù)的內(nèi)在關系,不知道怎樣講理和講什么理。這樣的訓練可以增強論據(jù)與觀點的吻合意識,防止論點加材料的簡單化,提高學生整合各種論據(jù)的能力。
例題:對于“杜甫很忙”系列涂鴉畫,有人認為這不僅不尊重歷史名人,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褻瀆。請你反駁這一觀點,并論證自己的觀點。要求:先破后立,有事例論據(jù)、事理論據(jù)。
例文:對于此驚天之論,我并不覺然。我們是要尊重文化名人,可是尊重的應是其“神”而非其“形”。涂鴉根本達不到褻瀆文化名人的地步。它只是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駁斥——破)法國畫家杜尚曾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印刷品上用鉛筆畫上了胡子,從而使這幅畫變成了自己的作品。這幅畫不也流傳至今?涂鴉杜甫的性質(zhì)不也與此相同?(立論——事例論證)涂鴉者只是改變其“形”,無損其精神內(nèi)核,更無法顛覆“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詩歌成就,這樣有何不可呢?(引用論證、總結)
這樣的訓練模式在開放中有限制,有利于學生“戴著鐐銬跳舞”,完成“規(guī)定動作”,練好寫議論文的一招一式,為寫作大議論文打下扎實基礎。
責任編輯 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