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堂交際化是英語課堂教學素質化的核心。教師應把握激勵學生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這幾方面的努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不同的角度使課堂教學達到課堂交際化。
[關鍵詞]培養語言交際能力; 口頭言語交際; 活化教法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初中英語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還未徹底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二是“翻譯式”“灌輸式”教學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語實踐的量少、內容死、面窄,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不到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水平呢?
一、把握教師激勵原則
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激勵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著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回答。對后進生不能回答出問題時應耐心鼓勵說“Try again”、“Don’t worry, 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will next time.”,使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喜悅和自身價值,對學生消極情緒、思想顧慮、精神負擔和學生困難要給予耐心指導和幫助。
二、重視學生主體參與原則
傳統教學目標死板,教學形式單一,教學過程是執行教案過程,學生思維自始至終在教師語言軌道上運行。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給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也談不上創造力的培養。教師必須使教與學兩類活動真正形成多向互動的有利條件。這就要求由“學生”決定“教法”,使教師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教學內容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三、積極構建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
英語是一種語言交際工具,需要教師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參加交際練習,不斷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功能性目標交際者,達到交際目的和豐富自身。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際交流是聽說交流,而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的學生都是“聾子”“啞巴”。從全盤考慮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聽說交際能力的提高勢必為讀寫創造條件。因此聽說交際活動應作為外語教學突破口。有的人認為學生開口就算交際,在課堂中要求學生背詞組,背對話,背課文就算交際,顯然不是。課堂內聽說訓練分為語言能力訓練和交際能力訓練,前者重掌握語言,后者重運用,要學生有真正意義上的交際和交際能力提高是創新教育一大目的。
備課時教師要精心準備,周密組織。如上課時教師應準備好必要的圖畫、卡片等。在具體的操作中,則宜遵循“先模仿后應用、先機械后活用、先語言訓練后交際”的總原則來安排和開展課堂活動,即呈現(Presentation)、機械性訓練(Meahanild Drills)、有意義操練(Meaningful Drills)到交際性練習(Communicative Drills)。如JEFC(下)L115先呈現,How many/much do you want? How much is/are the…,再組成對話進行有意義操練,May I help you? Thank you, I’d…, How much is/are…?How many do you now? 后出示圖片或創設情景讓學生自由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性練習,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在各種購物場所如clothes shop, food shop, supermarket等創造性地綜合訓練交際。在經過一定的操練之后,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礎。此時,交際練習的時機已經成熟,教師應設計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其語言能力,開拓其交際能力。
實踐證明,在交際訓練的初始階段,教師設計與所教內容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詞組和句型,能夠幫助學生擺脫無從開口或無話可說的尷尬,從而迅速進入角色,更好地適應交際訓練。同時,聽說交際活動使教師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講授者,而根據需要具有多元的特征,如學生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進行活動的幫助者,學生表演時的觀眾評價者,甚至是學生小組活動的參加者。師生關系發生了變化,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就會給教學注入新的內容。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