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學習。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強化對所學知識的預習感知、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及時總結與記憶、巧設習題強化應用技能等多方面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自主學習;習慣;培養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進行能動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完善人格。自主學習重視自主合作的教育氛圍,能夠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
一、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精心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的學案,使之緊貼學生生活,通過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創設情境來引入課題。學案的內容要盡量新穎活潑,趣味盎然,在深度上使學生都能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可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學習小組內外的幫、學、練、比等形式提高后進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并通過分層訓練來使每個學生均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強化對所學知識的預習感知
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學習困難除了基礎薄弱外,大多是對新知識的感知不夠、產生陌生與畏難情緒而造成的。因此,教師在課前可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任務,并將學生預習的內容通過導學部分進行細化,預習的結果在下節課前檢查,使學生通過預習對下節課的內容產生較深的印象。
三、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數學教學最關鍵的就是建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當代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說“教學就是理解”。理解是有層次的,初步的理解是知道新知識的出處,即結論是怎么得到的;再深一步的理解就是知道新知識的適用范圍,會靈活運用結論解決問題;更深的理解就是掌握知識的拓展與延伸,然后得出方法,并能靈活運用這種方法獲得其他新知識或發現新方法。因此,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學會理解知識。設計巧妙的探究性學習課題是初步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并在結論得出后,運用相關例題來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再通過遷移性探究練習幫助學生靈活掌握知識與方法。在課前讓學生初步理解,在課堂的例題探討中幫學生深化理解,在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的訂正中幫助學生完善對知識與方法的本質掌握,消除學習中遇到的障礙。
四、及時總結與記憶
對于重要的知識和方法在理解后就必須總結與記憶。對有些數學知識,掌握記憶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如用口訣記憶:去括號法則時可用“負變正不變,變時都要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可概括為“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鄰角互補;對角線平分”等。
五、巧設習題,強化應用技能
課堂練習的編排應當與所學知識相對應,使學生覺得題目屬于其知識“最近發展區”內。同時,難度應當由易到難。在讓學生自主學習時,可讓同一小組內基礎不夠好的學生做較容易的題目,做好后由不同小組間相互核對答案、講解或討論。讓學生對解錯的題目進行分析,總結教訓經驗,教師也要設計相應的變式訓練,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并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
六、培養學生總結提高的能力
一節課在課堂練習結束后,要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所學的內容與心得體會。這一過程可以先讓學生在小組范圍內集體討論,然后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關鍵詞最后讓學生在學案上記下本節課的基本的內容,并布置課后的學習心得。讓學生寫學習得失這一步驟非常重要,學生自己的總結往往帶有主觀色彩,這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還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七、提高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
如在學過“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后,可以用于解決“將軍飲馬”的問題。在總復習過程“關于雙曲線面積求解的問題”后,可以擴展到關于拋物線的面積求解問題,最終由學生自己總結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一般方法。將通過舊知識得出的方法用于新問題的解決,或用新方法去解決舊問題,均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