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入語是教師為學生理解課文架設的橋梁。精彩的導入語應緊扣課文思想內容,創設恰切的情景,語言精練而富有詩意與韻味。這樣的導入語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其求知欲望,增強其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氣氛,為一堂精品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語設計;情境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少不了精彩動人的導入語。課堂導入雖只有短短幾分鐘,卻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氣氛。導入語這塊小小的石子,如果設計得巧,就能在課堂上激起“千層浪”。
一、緊扣課文思想內容
思想內容是文章的靈魂。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借語言文字形式負載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師在設計導入語時,要緊扣課文的思想內容,為學生理解課文架設好橋梁。
如學習《燈光》這篇課文時,教師要抓住課文中“歌頌了革命烈士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偉大精神”這一中心思想來設計導入語:“同學們,你們害怕黑暗嗎?當黑暗降臨時,你們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繼續導入:“對!當黑暗襲來時,我們渴望得到一盞明亮的電燈,得到光明。如今,每個夜晚我們都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生活。可是,你們知道嗎,有許許多多革命前輩,他們從未看見過電燈,為了讓祖國的孩子們都能過上幸福生活,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現在,讓我們翻開《燈光》這篇課文,一起來認識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吧!”
在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時,教師可以抓住課文“表現共產黨員李大釗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這一思想內容,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現在多少歲了?如果再過16年,你們會發生什么樣變化呢?”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繼續導入:“在共產黨員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的記憶中,16年前的一天——1927年4月28日所發生的事,至今讓她刻骨銘心。一想起這一天,她就會想起自己的父親,……今天,就讓我們隨作者一起走進那令人悲痛的‘十六年前的回憶’吧!”
二、努力創設恰切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恰切的導入情境,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在導入新課時,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美好的導入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最佳心理狀態下進入學習。如學習《月光曲》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閉目靜聽,然后設計這樣一段導入語:“剛才你們聽到的這首鋼琴曲名為《月光曲》,聽了這首曲子你們有什么感覺呢?”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繼續導入:“關于這首曲子的誕生,還有一段像這首曲子一樣美妙的傳說,你們想聽嗎?”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創設導入情境。如學習《厄運中的海倫》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用布蒙住3名學生的眼睛,讓他們摸索著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出“海倫”兩個字。寫完后,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再設計這樣一段導入語:“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一個小游戲,大家都被3名同學滑稽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再看看他們寫在黑板上的字,歪歪斜斜。從這個小游戲中,我們感受到失明給我們帶來多么大的不便!19世紀的美國,有一位小女孩,在她出生19個月后,一場意想不到的重病使她變成了一個又聾又瞎的殘疾人……面對厄運,她沒有屈服,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她學會了英、法、德、意、拉丁5種語言,成了舉世聞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是誰呢?其實,剛才你們已經寫下了她的名字,她就是與厄運抗爭的海倫。”通過上面這樣一個游戲,教師創設了導入情景,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海倫的巨大不幸,進而體會海倫與厄運抗爭的頑強拼搏精神。
三、反復錘煉導入語言
語言是文章的外衣。教師設計的導入語要簡潔凝練,又富有詩意與韻味。新課伊始,如果教師只在黑板上寫出標題,然后干巴巴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X課《XXX》,請翻開XX頁。”這樣的開頭沒有什么錯誤,但如果每課都如此千篇一律,課堂就會是死水一潭。在教育對象——充滿好奇心、熱愛新事物的學生眼里,這樣的語文課就會變成一碗沒有放油鹽、調料的菜,使他們逐漸消退學習的熱情。
責任編輯 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