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思維活動是從問問題開始的,疑問是引發思維的第一步。為了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多采用問題教學法,通過問題設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關鍵詞]體育;教學;提問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通常都是采用呈現、動作指導,“提問”很少用到,即使用到提問也只是簡單的,如:是不是、好不好等非探究性的提問。由于沒有有效的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導致師生、生生之間沒有太多思想的交流,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那么,在體育教學中該如何進行“啟思式”提問呢?
一、提問要有廣度,激發思維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覺得無問題可問,所設問題都只是為了問才問,隨意性強。課堂教學的內容一般采用直接呈現,重視對學生技能的訓練,而至于為什么要這樣訓練,一般學生不問教師也不作說明,學生問了才進行解釋。其實這些都是設問的良好時機。學生只有通過思考,知道了為什么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實現思維的培養。所以教師在課前備課中進行問題的有效預設、課中問題的有效生成,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教學壘球一課時,筆者在課前預設以下問題:投擲壘球的方式有很多中,哪種方法能扔得最遠?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投擲,然手讓他們思考,怎樣才能仍得更遠。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了,他們先嘗試不同的投擲手法(助跑投、跳起來投、水平投、有拋物線的投等),然后比較,再得出初步的結論。在學生得出大致的結論后,再設問:為什么用這種方法會投的更遠呢?學生用已知的知識相互之間進行探討。通過這樣的設問,激發了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思考習慣,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能。
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及問題解決得出結論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思考并積極評價學生在問題回答中的表現,多用鼓勵性、建設性的評價,培養學生的積極思考、大膽創新的精神。
二、提問要有深度,調動思維
亞里斯多德曾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要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主動地設置疑惑,從而推動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筆者在上前滾翻動作時,采用設疑法激發學生思考。課堂上先不講解動作,而是先演示“萬能人”的動作,教師把萬能人直立在地上,做向前滾動動作,可是直立的教具只能向前趴著,就是無法完成滾動。這樣,引發了學生的疑惑:該怎樣才能讓它滾動起來呢?疑惑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并激發了他們的思考。這時,教師再拿出一個籃球,放在地上,只需輕輕一碰,就滾動起來了。孩子們通過兩個直觀教具的比較,再返回來思考剛才產生的問題,很快就明白了:應該把身體團成球形才能滾動。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再講解前滾翻的動作要領,學生很自然就明白了,在練習動作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提問要有坡度,發展思維
課堂教學的流程一般是從易到難,不斷推進的,這是因為人的認知習慣總是從低到高,人的思維也是層次性推進的。所以,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設置的問題也要有坡度,由淺入深。對于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教師還要通過難度分解,創設層遞性的問題,由易到難,層層分解,而不能由教師回答來代替學生的思考。
例如,在給小學高年級上足球課時,筆者是這樣設置課堂提問的:足球比賽中,每一隊有多少隊員?一場足球賽有多少時間?足球比賽中,每進一球有幾分?足球比賽有幾名裁判?讓學生先進行合作探究來回答,有些學生在平時看過比賽,能夠回答出來。然后再播放足球比賽的視頻,當學生聽到角球、越位等一些術語后,筆者繼續出示問題:請按照你的理解說說角球,越位等概念。對于這樣的問題,難度就提高了,但是學生從在視頻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所以能夠說出一定的理解。這時,教師再進行設當的引導,就達到了既激發學生有效思考,提高學生興趣,又發揮教師的作用,有效地落實教學內容。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的問題設置,層層推進,不斷增加問題的難度,達到知識的落實,又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問題解決。
責任編輯 錦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