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是小學教學中最為突出,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所遵循的理念和思想,關乎到整個教學設計對當前所提倡的創新精神,也會影響到課堂A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作業; 策略
小學的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幾乎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人生歷程。在小學的教育中,數學教育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智力、思想力和邏輯能力,首先要抓好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一、數學作業的發展功能
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作業的基本功能可分為三個方面:發展功能、管理功能和社會功能。發展功能是最為基本的功能,因為作業具有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能力、提高學生使用所學到的知識的熟練程度、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開發學生的智力等作用,所以這個功能被學者認為是最基本的功能。作業的管理功能是指教師通過給學生們布置作業,在課下就可以對學生進行無形地控制,從而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社會功能指的是教師布置作業后,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反應,從而了解社會上對作業的態度。在當前的社會中,由于人們的認知存在偏頗,使得作業的基本功能已經逐漸消失殆盡,而另外兩個功能卻得到提升。為了改變這個狀況,有幾點建議。
首先,數學作業的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重視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作業的感情體驗,做到雙向交流。教師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給學生們出數學題目,使學生可以聯系實際,從而對題目產生興趣。還可以采用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作業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們才能夠樂于做作業并且長此以往地堅持下去。
其次,教師還要在作業中融入人文因素。數學作業本身就是個抽象的作業,它不像語文作業和英語作業具有具體的現實感。這就導致學生在做數學作業時,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為此,要追去數學的“真”與“美”,把這兩個方面完美地結合起來,使得現實生活中的“美”能夠與“真”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此實現數學作業的目的。
二、作業命題權的雙主體化
傳統的數學作業都是教師出題目,學生來作答,學生所要做的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師的要求答題,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揮空間,阻礙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必須做出努力和改變。可以讓學生來出題。學生自己的想法會很自由,有學生出題會很大地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學生做題的積極性,還會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出題,不僅僅要讓學生的個體出題,還要讓學生的群體出題。讓學生們合作出題是新課改的要求,同時還是做好作業布置工作和布置目的的基本保障。筆者曾經讓學生四個人組成一個組,每個小組整體學習,合作學習,從書本上的知識到課外的知識,每個知識面都是學生們組合完成。另外,學生們自己出的題目,不僅僅是讓學生自己做,還可以讓教師也做。學生們給教師出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會讓教師們感受到學生的想法,換位思考,真切地做到雙向的互動,使得數學作業更具有針對性。
三、進行開放的作業設計
現在,語文作業出現了開放性的趨勢,教師可以把這種想法和方式應用到數學作業的設計當中。開放性的題目以其自身獨特的表現力和吸引力做到了靈活多變,使得學生們樂意去做。數學作業目前仍停留在傳統階段,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非一般性。數學題目中所涉及到得一些問題常常不是一般性的,其背景介紹也只是用一般性的詞語來描述,主體的信息收集還要運用一般性的詞語,這就使得整個題目索然無味。(2)探究性。數學題目中有許多的答案是需要你去探究的,是不確定的,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答案,這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探究。但是有些題目過于繁瑣,容易使學生們感到無能為力,失去解題的興趣。
為此,教師要突破這兩個傳統的特點,去除一般性的因素,創新作業的模式,實現數學作業的開放化,引導學生主動向數學靠近,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責任編輯 錦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