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化問題為情境,教學中形成自己的見解,讓教學在精心的備課中前行,從本質上打造高效的低數課堂。
[關鍵詞]巧妙變化;打造;高效;低數課堂
低年級數學課堂的主體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知識的學習缺乏目的性和自我約束性,很大程度上依賴的僅僅是自身的興趣,學習表現出明顯的隨意性和較強的情緒性,因此要打造低年級數學高效課堂,遵循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至關重要。
一、化抽象為形象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抽象的事物基本上都是生澀而難以理解的,形象的圖形才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比如在《認數》這一章節,課本給出的不是單純的1、2、3……,而是與相應的圖例一起出示了1支鉛筆、2只鵝、3座山……;在應用題的呈現上也大量使用附圖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這樣的安排將抽象的數學內容形象地表達出來,既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門檻,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又在無形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指導下其學習也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在教學中要避免單純地口述與呆板的板書,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充分形象化,要多借助圖例、簡筆畫、教具、學具等形象的圖形與事物來表述題意,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有意注意在整堂課中的比例,這樣能讓學生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中更好地融入數學課堂學習之中,激發他們主動去思考教師所呈現的數學問題。
二、化靜態為動態
靜態的圖例在便于學生理解題意的同時,也會分散學生的部分注意力。例如教學比較數的大小之后,會遇到這種類型的題:五個花盆,每個花盆里有為數不等的花朵,請將花盆的序號按花盆里花朵的數量按從大到?。ɑ驈男〉酱螅┑捻樞蚺帕?。對于這一類的題目,學生的錯誤率之高常常令許多初教低年級的老師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反復講反復做,但收效依舊不是很明顯。原因就在于雖然題目本身是形象的,但學生在分析題目時,卻很容易被花朵的花瓣數、花朵所在的不同位置、花盆的形狀等無關屬性所吸引,從而削弱了他們對題目的關注。所以教師可在教學時用先全遮再漸顯的方式作動態的處理:爺爺家里有五盆花(將遮住的五個花盆先出示,注意這里只出示花盆,不出示花朵),和學生一起數,數到第幾盆就在紙上寫下幾。然后數出每一盆分別開了幾朵花,是幾朵就在剛才寫的這盆花的序號下面寫上幾。讓學生完成花朵數的數與寫,然后再比較這些花朵數,將花朵數按題目的要求排序,最后對照花朵數與相應的序號完成最終的答案。這一過程將靜態的圖例用動態的形式有條理地逐步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緊跟著教師動態的引導來完成教師提出的要求,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圖片中其它的無關屬性,所以學習效率在無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化問題為情境
數學練習課或是每節課后半段的鞏固練習階段,經常要通過練習多道數學題來鞏固前面的學習內容,雖然題與題之間不同的條件都指向類似的問題,但不同的條件也使題與題之間隱約的共性變得更加模糊和缺乏聯系,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容易產生解題疲勞,這時候抽無論抽象具體,靜態或者動態,學生的表現出奇的一致:對后續問題的漠不關心以及因對教師引導的無意注意而顯得無所適從。這時教師應從學生的感知特點出發,通過創設一個連續解決數道問題的生活情境或故事情境,以兒童化的語言將要解決的多道數學題巧妙地穿插其中,用模擬數學沖關游戲的模式激勵學生將這些數學題以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逐個擊破,每過一關大力表揚順利過關的學生,及時鼓勵未能過關與勉強過關的學生,強化他們沖關的信心和意志,以一個接一個的成功將他們送上最終的“全面勝利”,這樣的課堂組織能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培養他們的學習意識和競爭意識以及永不服輸的學習精神,同時更讓枯燥的數學練習課變得鮮活而有趣,生動又高效!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多媒體教學逐漸占據課堂的時代,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教學課件弱化了教師對教材的分析與理解,課堂教學時常被模式化的課件牽著鼻子走。而這時若通過教學方法的簡單變化,將教學印上自己的想法,讓教學在精心的備課中前行,才能從本質上打造高效的低數課堂。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