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口語教學經常會遇到來自學生、社會及教師自身局限與阻力,使英語口語教學難有成效。針對這種現狀,英語教師要注重創造英語課堂口語教學的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并利用適當的口語評價激發學生學習口語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初中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讓學生掌握英語語言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語感,為交際運用打下基礎。而口語表達是交際活動的基本形式。
一、口語教學中現狀
(一)很多學生包括部分家長對英語學習的功利性太重,應付考試是主流。初中階段考試主要以筆試為主,導致學生只注重“寫”,而忽略了“聽”和“說”。
(二)學生心理障礙導致口語教學的困難。初中學生開始注重自身形象——愛面子。怕講不好講不準被別人笑話,于是能少說則少說,能不說則不說,失去許多開口練習的機會。這樣導致惡性循環:口語水平越差,越依賴母語;越依賴母語,口語水平提高越慢。
(三)班級學生人數過多不利于口語教學。我國大多數中學班級人數較多,一般都超過50人,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聽說實踐機會,口語能力自然難以提高。
(四)缺乏學習英語的氛圍和環境。我國學生是在漢語單一語種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的,除了每周有限的五六節英語課外,很少有接觸英語的機會。因此,很多中國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卻不能避免“啞巴英語” “聾子英語”的結局。
(五)英語教師缺乏感情投入,沒有感染學生從心底滋生對英語的喜愛之情。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創造濃厚的英語課堂氛圍 。1.注重“用英語教英語” “用英語學英語”。初中階段,教材以大量的情景對話為主,這非常適合于用一些直觀教具和學生進行直接的對話。如在教beautiful這個詞時,教師可以用“very nice ”“good—looking”來解釋。一些諺語翻譯得直截了當,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趣味,如“入鄉隨俗” 可譯為“when in Rome,do Romans do”。有些學過的英語知識,可適當利用母語解釋,但不能過多地使用母語。 2.盡可能地把每個教學環節都設置成真實或類似真實的情境。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在愉快情緒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動會進行得更敏捷、更卓有成效。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取長補短,促進共同進步,因此教師要適當放手。可交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調查、訪問、收集答案,然后給全體同學匯報。可給一個話題,讓學生聯系日常生活、學校活動、愛好等去各抒己見。
(二)將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由課內延伸至課外 。這絕不是延長或增加授課時間,而是設計一些具體活動,多方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1.開設英語沙龍。每周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作為英語沙龍時間,設定話題,引導學生自由聽說讀寫。 2.舉行表演比賽。要求學生課下自己組織好,課堂上表演,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很見成效。 3.學唱英語歌曲。 可開展的活動還有很多,組織課外興趣小組也不錯。它能彌補課堂上聽說表演的不足,讓學生充分施展才華。
(三)利用適時恰當的口語評價。評價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應以鼓勵為主。以下三個原則可供探討:1.包容原則。允許學生犯錯誤,對學生的錯誤要采取包容的態度。2.鼓勵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思想、觀點和看法。 3.助說原則。教師要始終采取熱情鼓勵的態度,幫助學生成功地完成口語練習任務。
總之,教師應重視內外結合,多渠道地挖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潛力。對教學方法的探索是無止境的,我們不僅要爭取教學成績的提高,還要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著想。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