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生物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要有對各種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和思索創造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充電”,解決學科教學中的問題。因此,新課程要求教師認真分析和處理新課程的教材,“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力爭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材;新視角
遺傳學內容是高中生物重要內容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學好遺傳知識是學好高中生物的關鍵。以新視角走進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是對教師的一種挑戰。教師必須領會好課改理念,把握好新課程教材分析處理的新思路、新視角。
一、教材編排體系的視角
[課程標準] 遺傳的細胞基礎→遺傳的分子基礎→遺傳的基本規律
[新課標教材] 遺傳的基本規律→遺傳的細胞基礎→遺傳的分子基礎
[舊大綱教材] 遺傳的細胞基礎→遺傳的分子基礎→遺傳的基本規律
通過比較可看出,舊教材以現代遺傳學理論體系為編排體系,而新教材以遺傳學發展進程為編排體系。這樣就凸顯了生物科學知識的探究過程,更能讓學生體驗前人的探索和思考。
二、知識內容深廣度的視角
新課標教材《遺傳與進化》模塊的知識內容整合了舊大綱教材的教學內容《生殖和發育》《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三章內容。刪掉了第五章 《生殖的類型》和《個體發育》兩部分,增加了《關注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討人類遺傳病的監測》《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等內容。而新課標教材知識水平的變化主要有:知識性目標——理解水平(10條)、應用水平(2條);技能性目標——模仿水平(1條)、獨立操作水平(6條);情感性目標——經歷水平(2條)、反應水平(1條)、領悟水平(1條)。可見,新課標教材的知識內容的廣度有一定程度的擴展,而知識內容的難度和要求有了較大的提升。
三、探究活動和科學方法的視角
新課標教材的探究活動的類型有,實驗(培養操作技能和觀察能力)、探究(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模型建構(領悟和運用建構模型的方法)、資料分析(培養信息處理能力)、資料搜集和分析(培養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思考與討論(培養思維能力)、技能訓練(訓練過程能力)、調查(培養調查能力)等項目。而新課標教材的科學教育方法,主要通過生物學史的案例展現科學探究方法,如關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探究過程,列舉了從格里菲斯到赫爾希和蔡斯等幾位科學家的探究實驗。另外,還通過相關知識的教學來應用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如第一章《遺傳因子的發現》圍繞孟德爾實驗遵循 “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假說——演繹法思維方法??梢姡抡n標教材加大了科學方法教育的力度,也更重視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四、知識呈現方式的視角
新課標教材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問題情境驅動知識的建構,如設置“問題探討” 欄目,創設“問題鏈”;加強引導性以培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如設置“資料分析” “思考與討論” “探究”等欄目, 正文的敘述圖文并茂,易讀易懂。章節版塊與欄目豐富,信息量大,便于知識系統化。如章由首頁、節、章小結、自我檢測四部分組成, 每節由問題探討、正文主欄、正文旁欄、練習四部分組成。可見,呈現方式是基于學生生活經驗、閱讀習慣、認知規律來進行的,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知識構建的引領性強,但對教師二度開發教材的能力要求高。
五、STS教育思想的視角
新課標教材(必修2)遺傳部分與STS理念有關的內容主要有:(1)搜集有關試管嬰兒資料,評價其意義及倫理問題。(2)伴性遺傳在實踐中應用。(3)DNA指紋技術。(4)生物信息學。(5)遺傳定律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等。可見,新課標教材反映了生物學的時代性、研究進展和社會價值,體現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系”的新課程理念和三維目標。
六、教學評價和反饋習題的視角
新課標教材的遺傳學部分內容設置有:(1)節后的“練習”?;A題用于鞏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拓展題重在培養知識的遷移和發散能力。(2)章后的“自我檢測”。概念檢測題重在概念的理解和概念邏輯體系建構,知識遷移題重在新情境中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技能應用題重在訓練科學探究技能,思維拓展題重在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