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歸納法是一個常用的數學工具,在猜想證明的數學問題上表現出了它的強大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它用于整除問題、證明恒等式問題和不等式問題。
[關鍵詞]歸納法;數學;應用
數學歸納法是證明與自然數有關的命題的一種方法,應用廣泛。在最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體現的特別明顯,以下通過幾道高考試題來談一談數學歸納法的應用。
一、用數學歸納法證明整除問題
用數學歸納法證明整除問題時,首先要從要證的式子中拼湊出假設成立的式子,然后證明剩余的式子也能被某式(數)整除,這是數學歸納法證明問題的一大技巧。
〔例1〕 求證:5個連續自然數的積能被120整除。
證明:
1.當n=1時1×2×3×4×5=120,能被120整除,原命題成立。
2.假設當n=k時原命題成立,則當n=k+1時
(k+1)(k+2)(k+3)(k+4)(k+5)
=k(k+1)(k+2)(k+3)(k+4)+5(k+1)(k+2)(k+3)(k+4)
因為k(k+1)(k+2)(k+3)(k+4)是120的倍數,
只需證5(k+1)(k+2)(k+3)(k+4)是120的倍數,
即欲證(k+1)(k+2)(k+3)(k+4)是24的倍數,四個數中兩奇兩偶,一定有4的倍數,3的倍數,還有另一個偶數,所以一定能被4×2×3=24整除。即當n=k+1時原命題成立。
所以,綜合1、2,原命題對任何自然數成立。
二、用數學歸納法證明恒等式問題
對于證明恒等的問題,在由證等式也成立時,應及時把結論和推導過程對比,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兩邊湊的方法,以減小計算的復雜程度,從而發現所要證明的式子,使問題的證明有目的性。
〔例2〕 是否存在常數a,b,c,使得等式
1·22+2·32+n·(n+1)2=■(an2+bn+c)對一切自然數n成立?并證明你的結論。
解:假設存在a,b,c,使得題設的等式成立,則當n=1,2,3時也成立,代入得
4=■(a+b+c)22=■(4a+2b+c)70=9a+3b+c
解得a=3,b=11,c=10,于是對n=1,2,3,下面等式成立:
1·22+2·32+n·(n+1)2=■(3n2+11n+10)
令Sn=1·22+2·32+…+n·(n+1)2
假設n=k時上式成立,即Sk=■(3n2+11k+10)
那么Sk+1=Sk+(k+1)(k+2)2
=■(3k2+11k+10)+(k+1)(k+2)2
=■(k+2)+(3k+5)+(k+1)(k+2)2
=■(3k2+5k+12k+10)
=■[3(k+1)2+11(k+1)+10]
這就是說,等式當n=k+1時也成立。
綜上所述,當a=3,b=11,c=10時,題設的等式對一切自然數n都成立。
三、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問題
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一些與有關的不等式時,推導“n=k+1”時成立,有時要進行一些簡單的放縮,有時還要用到一些其他的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如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反證法等等。
數學歸納法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它在猜想證明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