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閱讀環節給予了重視,對每個年階段的閱讀目標作出了規定。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認識的漢字較少,還處于閱讀的起步時期,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是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的關鍵。
一、以精彩的導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段精彩的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語,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低年級這個年齡段學生,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很好地結合這一特點來設計課前的導語,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習課文,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閱讀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學生在這個導語的引導下,激情高漲,滿懷好奇之心,他們迅速轉入了對課文的閱讀及問題的探究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大多是活潑,愛動、愛說的,他們能夠讓自己在教室端坐的時間很短,但是,在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往往卻聽得很專心,不亂動。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低年級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以講故事為切入點,利用短短的課余時間,選取一些精彩、有趣的故事講給學生聽。由于事先作了講述的練習,在講的過程中,繪聲繪色,眉目傳情,深深地吸引學生們,每次講故事,學生都是聚精會神,用好奇的目光注視著老師,一副欲罷不能的神態。為了留下懸念,沒當講到故事的高潮之處,教師來一個“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讓故事戛然而止,這種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學生因為急于知道故事的結局,就會問教師有什么辦法找到故事的詳細內容,想辦法找資料來先睹為快,很快班里就出現了一些“小書迷”。那種讀書的神態,就像高爾基說的那樣:“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這些故事書一般會配有拼音,學生在拼音的幫助下,完成了閱讀。然后,學生會把知道的內容講給同學分享,那種成就感,那種讀書的快樂給了他們閱讀的強大的動力,
三、讓獨立的思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進行獨立的思考,在對文章的更深層次的探究中產生閱讀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的語句、段落的精彩之處標注出來,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加深對文章的思考,讓學生從中受到啟迪,產生更強烈的探究興趣,獲得更大的收獲。
比如,在執教課文《烏鴉喝水》時,為了引發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小烏鴉開始在瓶子里喝不到水的時候,它心里應該是一種什么感覺呢?學生在思考了片刻后,寫出了 “失落” “害怕” “想哭”等。這時,教師提問道:“小烏鴉喝不到水的時候為什么要感到失落?”這時回答“失落”的小學生站起來天真地說:“因為有一次我出去玩,口渴了,去買礦泉水的時候,發現自己沒帶錢,就很失落。”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完全將自己的心情與文中烏鴉的心情融合到了一起,能夠在閱讀中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文中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強化了閱讀的效果,學生不僅懂得了處理事情一定要想辦法,還懂得了“不論困難再大,只要肯動腦筋,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
四、于綜合的實踐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后,要在語文課后時間為學生開展一些綜合的讀書實踐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使閱讀所得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語文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文與學生所摘抄的有關內容結合起來,促進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活動中提高思考、讀寫等綜合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探究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方式,讓學生熱愛讀書,讀好書。做到課外課內閱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積極的精神狀態下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中,感受閱讀的所帶來的快樂與愜意。讓學生的閱讀像蜜蜂采蜜一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汲取豐富的營養。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