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頻率越來越高,但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合理地選擇多媒體,讓多媒體發揮最大的功能,讓其真正為教學服務,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通過對幾個教學案例的分析,從突破教學難點、考慮教學目標、關注現場效果等幾個角度,可以探討出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選擇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教學;多媒體;合理選擇
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應客觀冷靜地看待,不要因為它是先進的技術就急于將它搬進課堂。是否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一定要看教學內容需要與否。合理地選擇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教師也需要根據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過程中的呈現出來的效果等多方面進行考量,將多媒體用在該用的地方。
一、選擇合適的媒體需為突破教學難點服務
借助多媒體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枯燥的數學變得趣味化、生活化。尤其是多媒體能進行動態的演示,這極大地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方面的不足。如“認識圓柱和圓錐”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學習活動:做長方形、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將旗桿快速旋轉。觀察并想象一下,小旗旋轉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狀。
在實際教學中,一般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直觀演示法,借助操作,想象出幾何形體。如果再用多媒體課件來演示旋轉的過程,把平面圖形沿著軸轉動一周,留下的痕跡就是幾何形體,學生更容易理解。
二、選擇合適的媒體需考慮教學目標的定位
選擇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應首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選擇合適的媒體。如果一味追求動畫效果,將操作過程動態演示并一定就是最好的教學方式,而應明確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思考用何種媒體能最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意圖。
如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為了讓學生豐富量角的經驗,教師會呈現一些變式練習,例如改變角的位置、朝向之后,讓學生量一量。有的學生把量角器,顛來倒去翻個不停,有的學生把書本轉過來又轉過去。在這里量角器的擺放方法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如何借助多媒體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教師A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將量角的方法動態演示,并配有解說,然后組織學生用上面的方法去量一量。教師B教學非常簡單,直接將角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大屏幕上出現角的投影,然后讓學生直接上臺量,將量的方法直觀地展示出來。
不難發現,教師A制作成了課件,讓學生模仿這種方法進行操作,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學生量角過程中的各種不同情況。量角技能的形成僅僅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學生的體驗也不是很深刻。教師B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來進行演示,清晰地看出量角操作過程中的各種不同情況,比如有的學生先將量角器中心對準角的頂點,有的則先將量角器的零刻度線對準角的一條邊。針對不同情況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啟發引導,比較歸納。
三、選擇合適的媒體需關注現場的使用效果
媒體選擇應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選擇,適時適量地出現在教學活動當中。如三年級“觀察物體”課有一個學習難點:從一個角度進行觀察,一次最多看到三個面。學生在親身體驗三維空間中觀察物體時,受自身透視感的影響,對三維空間不能完全準確地把握,所以容易產生偏差。課堂上,學生在拿長方體學具進行觀察時,雙眼觀察長方體的小側面時,感覺好像能看到4個面。
兩位教師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法,教師A用數碼攝像機進行處理,攝像機連接電腦后顯示現場看到的圖像。教師B利用數碼相機進行處理,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近距離拍攝,并將數碼照片立即展示出來驗證是否一次能看到4個面。這兩位教師都用了非常先進的數碼工具。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現這兩種數碼工具都能馬上反應出學生所看到的圖像,但數碼攝像機由于在使用時角度較大,而且圖像容易晃動,反而不利用學生觀察。教師B使用數碼照相機的微距功能進行拍攝,并及時傳輸到電腦,卻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