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導入的成效與課堂教學質量密切相關。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興趣導入、意境導入、設疑導入、展示導入、故事導入等導入方法,把握導入的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導入;方法
課堂導入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優先考慮的問題,它直接影響整堂課的質量。就課堂導入而言,首先,要把握導入的目的;其次,要把握導入的方法;再次,要把握導入的度,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一、興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他們感覺思維活躍,觀察力敏銳,注意力高度集中且穩定持久,思維深刻而周密,想象力豐富。同時,興趣也會使人情緒高漲,心情愉快,對學習充滿信心,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愿意學習,熱愛學習,主動學習,進而養成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學為樂。因此,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切入點,把學生吸引到課堂,喚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Unit 7 Book 3)是談論去旅游的地方,教師可以這樣問:Where did you go last summer vacation? 然后又問: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 學生們回答:I would like to...這樣,他們肯定會對這一話題感興趣,也會有很多話要說,也就很順利地進入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內容了。
二、意境導入
語言是人對于環境的一種反映。在教學中,我們應當盡量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用英語的語言環境。新版教材以話題為中心,寓語言功能于語言結構中,要求學生使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去“做事情”,旨在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這為教師組織情景教學、渲染英語氛圍、激發學習熱情提供了基本保障。因此,我們的教學要貼近生活,盡可能多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導入新課。如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Unit 8 Book 3)是以向別人提供幫助為話題。問:what can we do for the classroom?這時學生都躍躍欲試地想說:I can…這樣既使學生的心靈產生震撼,又使學生盡快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達到課伊始情已生的效果。
三、設疑導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思、有究,才有所得。 教師可對某些內容故意制造疑團而成為懸念,提出一些必須學習了新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形成一種學習的動力。設疑導入,也稱懸念導入,是從質疑到釋疑。首先通過提問制造懸念,引起學生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擴散思維,積極地去尋找答案。如When was it invented (Unit 9 Book 3)課前,教師展示一部電話,問:When/Who was it invented ?What is used for?然后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成教學內容。
四、展示導入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展示導入主要是采用板書、圖片、幻燈片、實物、錄像等多媒體技術導入。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能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也能使學生全身心地進入課堂的情景之中,達到更好的課堂學習效果。這是我們不斷關注的一個課題,同時也是課堂導入階段所應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如 Rainy days make me sad ( Unit 13 Book3)里面所講的各類音樂、電影節目,教師可利用課件形式把這些節目展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通過分析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就很輕松地掌握了“Loud music\Sad movies make me ...”。這樣導入既形象又生動,學生容易掌握,為整堂課墊定了成功的基礎。
五、 故事導入
初中生都喜歡聽故事,教師可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在正式講授新學內容之前,通過講述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英語小故事導入新課。這樣,可使學生在精力高度集中聽故事中引入正題,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使他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主題教育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