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是通過藝術化的語言與科學化的歌喉,塑造悅耳的聲音來抒發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的藝術。聲樂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音樂中最容易為兒童接受和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陶冶了他們情操,更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
[關鍵詞]聲樂教學;興趣;情感
通過聲樂教學,能使學生擁有動聽的歌喉,提高歌唱的技巧,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樂觀的性格,增強對音樂的興趣。但是聲樂學習又是枯燥無味的,如果不注意教學的方式,很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提高教學趣味性,增強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是很感性的。他們好奇心強、好動,在課堂上,學生對新鮮的學習內容、未知的知識具有很強的探究欲望。
1.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聲樂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學生喜歡的、個性特點的歌曲。如有些學生適合唱民歌,而有些則適合唱美聲,有的適合唱流行歌曲,而有的則特別適合唱戲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若讓一個低音且音域很窄的人去演唱李娜的《青藏高原》,那肯定是演唱不好的。如果教師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選擇同一種曲目,就會使有些學生的歌唱興趣被打擊。
2.走進歌曲的表現情境,領悟音樂表現的情感。教師在教學生唱新歌時,為了增加學生的表現能力,正確表達歌曲的情感,可以先從歌詞著手。筆者一般先讓學生朗誦一下歌詞,領會歌詞所表現的情感,接著通過介紹歌曲的創作,讓學生了解歌曲演繹的背景。有時還采用圖片、故事、視頻等來表現歌曲,提高學生對歌曲的了解程度。
3.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通過游戲法進行教學,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實現高效的學習。如筆者在讓學生進行發聲練習時,常常指導他們玩填詞游戲。出示一段好聽、簡單的旋律,請學生在旋律上根據自己的喜好填上適當的歌詞,然后根據旋律以及歌詞有感情的進行演唱。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都把自己的創作大膽地唱出來,鍛煉了自己的音樂能力,鍛煉了歌唱技巧。
二、把握情感性,領悟作品內涵
音樂不是孤立的事物,它的產生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歷史背景、地區文化背景,與創作者的生活環境、性格特點等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要準確表達音樂就必須把握音樂的情感性,要把握音樂的情感性就離不開對音樂產生背景的了解。然而,由于兒童受自己生活經歷的限制和知識面有限性的制約,即使作品有豐富的表現形式,往往還是很難把握作品的真實情感,繼而影響到表演的效果。這就需要發揮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克服情感表達的局限性。
例如,在教學生唱《賣報歌》時,大多數學生由于不能了解歌曲創作的背景,無法體會報童生活的艱辛。學生如果這時演繹《賣報歌》,那是無法表達作品的特有情感的,也就達不到應有的藝術境界。為了糾正學生錯誤的情感表達方法,筆者在教學生唱歌前,先給他們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通過這樣的介紹,學生把握了歌曲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時從歌曲的意境出發,提高了演唱的藝術效果。
三、體現激勵性,感受學習快樂
激勵性的評價有利于使人處于興奮狀態,在教學中對學生使用激勵性的評價,能使他們獲得快樂的感受,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
在聲樂教學中,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針對這種差異,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把握學生的特點,在歌曲選擇中選取適合他們的內容,針對不同的學生選取不同的歌曲進行教學。在教學評價中,要重視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多點鼓勵的語言,多點耐心的指導,維護學生脆弱的自尊心。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及時捕捉學生在學習中的閃光點,不吝嗇贊美之詞。哪怕在教師看來是一丁點兒的進步,也要為他歡呼,使學生看到被尊重,被關心。教師要通過對學生的激勵,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 錦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