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無論是在工作內容、工作范圍,還是在工作對象、工作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會計領域,過去傳統的單純重視經費使用的會計核算方法已經無法適用于事業單位的客觀發展,出現了預算不科學、私設“小金庫”等問題,造成了貪污、浪費、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迫切需要對會計制度進行深層次的改革。
關鍵詞:事業單位 會計制度 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事業單位現行會計制度的設計、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事業單位客觀發展的需求,保證了事業單位健康、穩固的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的會計領域發生了很多變化,出現了許多新事物、新問題,但是現行國家相關的會計法律政策并沒有針對這些現象做出明確的指示,有時會使事業單位的會計實務無章可循,在處理某些會計業務時無法從現有的制度中找到切實可行的理論依據。并且,隨著企業轉型、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出現了預算不科學、執行不徹底以及部分事業單位在內部私設“小金庫”的現象,需要我們對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進行深入討論,尋求改進措施,切實完善會計制度,使之在促進單位事業全面發展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
一、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現狀
(一)存在私設“小金庫”的現象
“小金庫”是指違反國家財經法規以及其他相關規定的,非法侵占、截留單位收入或者應上繳收入的,并且沒有列入本單位財務部門賬內或者是沒有納入單位預算管理的,而存在私自存放現象的各項資金都屬于“小金庫”。“小金庫”的形式有很多種,表現也不盡相同。當前,“小金庫”已經成為腐敗現象發生的根源,并且嚴重影響了我國財務管理的秩序。所以事業單位必須要思考如何從會計制度改革角度來尋找措施,徹底改變私設“小金庫”的違規行為。
(二)預算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事業單位對預算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部分單位認為預算只是做給上級部門看的,能否執行并不重要,致使事業單位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對預算進行編制,但是執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對預算的執行都流于形式。其次,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多采取的是收付實現制,各類信息往往都會集中在年度預算中統一完成,這就使得單位在相當長的一段會計期間內,不能對資本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也使相關的會計數據無法及時調出,致使單位的決策不是缺乏必要的數據支持,從而很容易產生偏差,使決策缺乏科學性與嚴謹性。最后,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關于固定資產折舊方面并沒有進行適當的處理,從而使部分單位虛報固定資產的價值,有些單位甚至出于某些利益的考慮,私自將單位的房屋、機械設備向社會出租,以至于單位的財務報表無法真實地反映出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從而嚴重影響了預算編制以及會計核算的科學性與嚴肅性。
二、加強會計制度改革的措施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事業單位的外部環境帶有一定的復雜性,這決定了財政體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事業單位肩負著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歷史使命,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必須適應新形勢,堅持事業單位的改革與發展,同時也必須對會計制度做出相應的改進與調整。
(一)健全會計核算的內容
一是對國庫集中支付的相關制度、操作方法進行改進,以保證事業單位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對“應繳財政專戶款”與“應繳預算款”的核算方法進行修改,依據“收支兩條線”的相關管理要求,單位所發生的罰款、收費以及沒收等款項在納入國庫或者是財政專戶時,單位要同時借記與貸記“應繳財政專戶款”與“應繳預算款”賬戶,期末賬戶的余額為零。三是對固定資產的核算方式進行改進,比如廢除“固定基金”與“專用基金”兩項,相應的增加“累計折舊”項目,以此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這樣不但可以體現出當前固定資產的凈值,同時還能夠充分發揮出固定資產的功效。以上述方法,不斷提高單位的會計核算水平,嚴格貫徹改革之后的會計制度,進而防止“小金庫”現象的再次發生。
(二)提高預算水平,加強對執行的監督
事業單位必須將全部收入與支出納入預算體系之中,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全面性以及合理性,以防止預算外資金流動的發生,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事業單位可以在內部采用部門綜合預算的模式對預算進行編制,從而有效地防止預算重復編制現象的發生。財政部門要對單位預算的執行情況實行有效監督,對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必須要進行實時監控,對資金的投入與使用要進行跟蹤,并且建立健全項目實施可行性論證以及項目實施績效考核制度,必須保證財政預算資金專款專用。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發揮出會計電算化的巨大優勢,運用網絡技術,比如電子郵件、財政專線網絡等媒介,要求單位實時傳送數據,并且要求單位公開經費的使用,以此來強化預算的執行,保證資金的安全性與完善性,防止“賬外賬”、“小金庫”事件的發生。
(三)引入權責發生制
一是引入權責發生制對單位內部財務情況進行及時、客觀、準確的反映,使單位領導、財政部門能夠了解到單位的收支、結余水平,進而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連貫性,最終實現整個會計體系的完整性。二是引入權責發生制能夠反映出單位內外部資金流動的具體情況,提高事業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透明度,減少違規操作的機會,從而降低腐敗事件的發生。三是調整會計準則,全面、客觀、高效地反映出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而真實地反映出單位內部的財務狀況以及單位各項經濟事項的完成情況,為單位決策的制定打下基礎。
(四)將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體系之中
預算外資金其實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必須將單位的各項財務活動進行有機地整合,加強預算外資金運作的透明度,從而實現規范化的管理。一是建立預算外資金收支預決算制度。各級單位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對預算外資金收支規劃、決算進行編制,并報上級財政部門進行審批。然后財政部門在銀行建立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二是加快“費稅”改革的進程。對政府收費、基金等概念進行重新定義,同時對現行的收費內容進行全面整頓,取消公共管理方面的不合理費用;將部分不再體現政府職能的收費,通過市場運行機制,轉變為服務型收費;把一些能夠體現政府職能,且具有稅收特征的政府收費,改變成特定的稅種,以便使收費更加正規化、合理化。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無論是在內容、方式、方法,還是在采用的技術、手段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因此,推進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進程,是事業單位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事業單位的客觀要求。加強預算管理,能夠規范事業單位的會計操作,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將 “小金庫” 治理工作制度化,保證單位資金的完全性與完整性,防止貪污腐敗的發生。因此,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可以從上述幾方面入手,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會計制度體系必將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 楊俐.淺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J]. 當代經濟(下半月), 2008(3)
[2] 趙丹彤.關于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J].北方經貿, 2009(6)
[3] 羅飛燕.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 2007(3)
[4] 莊桂榮,宮景玉.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探討[J].中外企業家, 2009(14)